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金華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金華鎮鄉鎮名稱。在中國叫"金華鄉"的鄉鎮有:河南省南陽市宛城區金華鄉、吉林省白山市長白朝鮮族自治縣金華鄉等。[1]

鄉鎮簡介

金華鎮,西接本區瓦店鎮、黃台崗鎮,南連官莊鎮,北界漢冢鄉。轄大徐營村、棗園村、杜母橋村、趙堂村、上樓村、下樓村、尹窪村、杜坡村、羅營村、毛橋村、夏營村、徐堂村、潘營村、張大坑村、曾莊村、鄭張營村、楊灣村、來唐營村、鄧唐營村、葉營村、東謝營村、西謝營村、邢坡村23個行政村,107個自然村,,其中農業人口4.3萬人,勞動力1.3萬人。國土面積81.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7.92萬畝。

金華鄉,距市中心24千米。人口4.5萬人(2007年)。轄大徐營、棗園、杜母橋、趙堂、上樓、下樓、尹窪、杜坡、羅營、毛橋、夏營、徐堂、潘營、張大坑、曾莊、鄭張營、楊灣、來唐營、鄧唐營、葉營、東謝營、西謝營、邢坡23個行政村,107個自然村,213個村民小組。寧西鐵路,漢(冢)田(店)、雙新路公路過境,白(河)桐(柏)乾渠橫穿鄉境,灌溉便利。[2]

歷史沿革

1958年建金華公社,1984年改鄉。1997年,面積81.4平方千米,人口4.4萬,轄趙堂、杜母橋、大徐營、西棗園、上樓渠、下樓渠、尹窪、杜坡、羅營、毛橋、夏毛營、徐營、潘營、張大坑、楊灣、鄭張營、曾莊、來唐營、鄧唐營、東謝營、西謝營、葉營、大邢坡23個行政村。

地理環境

金華鄉地理位置優越,全鄉均系平原,地勢平坦,土壤肥沃。轄區內主要河流有澗河、十里河、礓石河,分別注入白河。白桐乾渠貫穿全境,水源豐富。這裡交通十分便利,寧西鐵路和連接312國道的省級柏油公路穿境而過。鄉政府所在地----金華街距河南油田礦區7公里,距南陽機場20公里。

金華乃歷史古鎮,源遠流長。這裡原系隋煬帝長女南陽公主食邑。公主"美風儀,有志節……以謹肅聞。"(《隋書.南陽公主傳》)當地居民以其潔自身好,不與乃父同流合污,褒獎其為金花公主,立祠紀念,此地遂為金花。"花"、"華"同義,民國初年金花鎮改為金華鎮,曾繁華一時。相傳夏禹王也曾於此設部治水,疏通澗河(古時稱謝水)、十里河造福萬民。後人在澗河岸邊禹王紮營地(今楊灣村境內)建廟紀念,今膜拜者仍絡繹不絕。轄區內東謝營村是周宣王之舅申伯公封謝故地,為古謝國遺址,全世界謝姓發祥地,近年來有多種謝城文物發掘,大批海內外謝姓人士紛紛回歸故里尋根謁祖。2O04年東謝營村村民委員會和金華鄉政府、宛城區政府共同承辦了"全球謝氏宗親聯誼會第二屆懇親大會暨經貿洽談會",大大提高了金華鄉的知名度 。

城鎮建設

金華小城鎮建設步伐快、效果好。轄區內金華街、羅營街、火燒廟街、尹窪火車站綜合市場,均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的方針,做到規劃合理,建築群體錯落有致,尤其是金華街,工貿小區、農貿小區、商貿小區、文娛小區格調高雅,氣派不凡。同時4個集鎮注重綠化、美化、通訊設施和文化設施建設,健全了城鎮功能。

經濟建設

近年來,全鄉大力調整農業結構,按照"南部種葡萄,北部栽梨桃,腹心棉、菜、食用菌,畜牧、水產抓高效"的發展思路,抓基地帶農戶,抓特色帶支柱,形成了區域化、規模化的局面。南部以東謝營為主建設的千畝葡萄園區,依靠科技,種植巨峰、滕鲶、黑提、紅提等7個品種,遠銷全國各地,畝綜合效益4000元左右。河南日報、南陽日報等多次報道,聯合國教科織也曾專門前來考察基科技推廣工作。北部以棗園為主建設的2000畝梨桃基地,種植品種有美國油桃、酥梨等。該基地利用"因特網"搞網上售,產品打入上海、武漢、西安等大城市。中部的張大坑、楊灣、曾帆莊等村藉助世行貸款建設了2萬畝麥、菜、棉套種示範方,小麥、棉花單產連續居全市前茅。生產的棉花品質極優,在國內外市場上享有很高聲譽。另外在葉營村、上樓村建成的溫棚蔬菜、溫棚食用菌基地,面積500多畝,畝效益高達萬元以上。食用菌已遠銷日本和東南亞。沿白桐乾渠6個行政村和沿寧西鐵路的5個行政村,連片發展漁塘近千畝,主要放養淡水白鯧、羅鯡魚、吳郭魚等名優品種,並以垂釣為主,發展觀光農業,畝效益達到1.2萬元。通過培養典型,帶動了全鄉農業生產整體向高產、高效邁進。2002年農業總產值13956萬元,國民生產總值2733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225元,財政收入448.3萬元,分別比5年前增長50%、40%和80%。[3]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