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金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金草

中文名稱:金草

別名:糖果草、白蓮花、竹葉草

科:茜草科

屬:耳草屬

性味歸經:味甘、微苦,性涼

金草中藥名。為茜草科植物金草Hedyotis acutangula Champ.ex Benth.[Oldenlandia acutangula(Champ.ex Benth.)O.Kuntze]的全草。具有清熱解毒,利尿的功效。主治肝炎,咽喉腫痛,目赤腫痛,尿路感染。

信息

界:植物界

綱:雙子葉植物綱

目:茜草目

亞科:金雞納亞科

門:被子植物門

亞綱:合瓣花亞綱

族:耳草族

組:二裂果組

形態特徵

灌木狀草本,高25-60cm。基部木質;莖幾乎不分枝,銳四稜柱形或具翅。

葉對生;近無柄;葉片革質卵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長5-12cm,寬1.5-2.5cm,先端急尖或長漸尖,基部圓或楔形,兩面無毛,聚傘花序頂生,常為圓錐花序式或近傘房花序狀排列,分枝具棱或翅;苞片披針形,廣展;無花梗;萼筒陀螺狀,長約1mm,頂部4裂,裂片卵形,短於萼筒;花冠白色,筒狀,長約4mm,喉部稍擴大,先端4裂,裂片披針形;雄蕊生於花冠管喉部,內藏;花柱與花冠近等長,柱頭2裂,粗糙。蒴果倒卵形,長2-2.5mm,徑1-1.2mm,先端平或微凸起,具宿存萼裂片,兩瓣開裂。種子數枚,近橢圓形,有棱。花期夏未秋初。[1]


植物種屬

茜草科植物金草。

分布區域

分布於廣東、海南、香港、廣西。

生長環境

生于山坡、灌叢中。

藥用價值

一、

功能

清熱解毒,利尿。

主治

肝炎,咽喉腫痛,目赤腫痛,尿路感染。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15g。

化學成分

莖葉含山柑子萜酮,異山柑子萜醇,計曼尼醇,蒲公英賽醇,古柯二醇,12-齊墩果烯-3β,28,29-三醇,齊墩果酸,熊果酸,豆甾醇及谷甾醇。根含耳草根鹼,根莖含耳草鹼。

採收加工

春、夏季採收,曬乾。[2]

二、

【拼音名】Jīn Cǎo

【別名】糖果草、白蓮花、竹葉草、牛脷草

【來源】藥材基源:茜草科植物金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Hedyotis acutangula Champ.ex Benth.[Oldenlandia acutangula (Champ.ex Benth.)O.Kuntze]

採收和儲藏:春、夏季採收,曬乾。

【原形態】金草 又名:豬粉草、甜仔茶、三捻草《海南植物志》灌木狀草本,高25-60cm。基部木質;莖幾乎不分枝,銳四稜柱形或具翅。葉對生;近無柄;葉片革質,卵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長5-12cm,寬1.5-2.5cm,先端急尖或長漸尖,基部圓或楔形,兩面無毛,聚傘花序頂生,常為圓錐花序式或近傘房花序狀排列,分枝具棱或翅;苞片披針形,廣展;無花梗;萼筒陀螺狀,長約1mm,頂部4裂,裂片卵形,短於萼筒;花冠白色,筒狀,長約4mm,喉部稍擴大,先端4裂,裂片披針形;雄蕊生於花冠管喉部,內藏;花柱與花冠近等長,柱頭2裂,粗糙。蒴果倒卵形,長2-2.5mm,徑1-1.2mm,先端平或微凸起,具宿存萼裂片,兩瓣開裂。種子數枚,近橢圓形,有棱。花期夏未秋初。

【生境分布】生態環境:生于山坡、灌叢中。

資源分布:分布於廣東、海南、香港、廣西。

【化學成份】莖葉含山柑子萜酮(arborinone),異山柑子萜醇(isoarborinol),計曼尼醇(genmanicol),蒲公英賽醇(taraxerol),古柯二醇(eryihrodiol), 12-齊墩果烯-3β, 28, 29-三醇(olean-l2-ene-3β, 28,29-triol),齊墩果酸(oleanolic acid),熊果酸(ursolicacid),豆甾醇(stiginasterol)及谷甾醇(siiOsierol)m。 根含耳草根鹼(hedyotine),根莖含耳草鹼(auricularine)。

【性味】甘;微苦;涼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利尿。主肝炎;咽喉腫痛;目赤腫痛;尿路感染

早泄 小陰經 陽痿 月經不調 更多功能主治 >>>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15g。

【摘錄】《中華本草[3]

參考資料

  1. 金草,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2. 金草,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3. 金草,中藥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