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金釵股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金釵股

金釵股,中藥名。為蘭科釵子蘭屬植物柱葉釵子蘭Luisia teretifolia Gaudich.,以全草入藥。具有清熱解毒,截瘧,催吐的功效。主治扁桃體炎,咽喉炎,惡性瘧疾,中耳炎、骨折。[1]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金釵股
漢語拼音:Jīn Chāi Gǔ
別名:樹蔥、大樹蔥、平棍子、岩豇豆
性味:味苦,性平
功能:清熱解毒,截瘧,催吐
主治:扁桃體炎,咽喉炎,惡性瘧疾,中耳炎

藥理簡介

各種名稱

中文名:金釵股

拼音名:Jīn Chāi Gǔ

別名:樹蔥、大樹蔥、平棍子、釵子股、岩豇豆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Luisia zeylanica Lindl.[L.teretifolia auct.non Gaudich.]

來源

藥材基源:為蘭科植物印緬金釵股的全草。

採收和儲藏

夏、秋季採收,切段曬乾。

原形態

印緬金釵股,多年生附生草本。根粗壯發達,灰白色。莖長15-35cm,下部匍匐狀彎曲,節間長1-2cm。葉互生;葉片圓柱形,黃綠色,長5-20cm,粗1-3mm,葉鞘簡狀抱莖,質硬。總狀花序腋外生,多花,花序軸長約1cm;小苞片寬卵形,革質,長約2mm,寬約3mm。花黃綠色,側萼片與花瓣近等長,長4-7mm;唇瓣紫褐色,長圓狀倒卵形,較萼片大,中部縊縮成前、後唇,前唇卵圓形,後唇近方形。蒴果長2-3cm,直徑5-7mm。花期夏季。

生境分部

生態環境:附生於森林中樹幹上或石壁上。

資源分布:分布於雲南

性味

味苦;性涼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截瘧;催吐。主咽喉腫痛;中耳炎;瘧疾;藥物或食物中毒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9g,大劑量 15-30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或搗汁滴耳。[2]

摘錄

中華本草

參考資料

  1. 金釵股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2. 金釵股中醫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