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錫蘭葉下珠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錫蘭葉下珠 學名:Phyllanthus myrtifolius Moon 日名:フィランサス・ミルティフォリウス,[1]大戟科(Euphorbiaceae)葉下珠屬(Phyllanthus)。別稱:瘤腺葉下珠(中國植物誌),錫蘭桃金娘(臺灣),桃金孃葉下珠。[2]原產斯里蘭卡台灣於百年前引入做園藝栽培。目前台灣本島各地常見。植株常被修剪,株高通常在1米上下。

生態簡介

常綠灌木,高多在 2 公尺以下,莖多分枝,枝葉繁茂,側枝細長,嫩枝黑紫色,多數在側枝上作羽狀排列,長短不一。葉具短柄,互生而排成兩列,倒披針狀線形,全緣,側脈不明顯,托葉微小,三角形。單性花,雌雄同株;花數朵叢生,腋出;花梗纖細,長 0.5~2 公分,紫紅色;雄花花被 6 片,基部合生,卵形,平滑;雄蕊 3 枚,花絲極短;花盤淺 6 裂;雌花花被片較狹,尖銳;子房平滑,花柱 3 枚,短而開裂。蒴果扁圓形珠狀,生於葉下。由於均垂其具細長花梗的小花生長在葉面下,結果時紅色的小蒴果需要將條翻開後,才能看到,故有葉下珠之名。[3]

栽培

適合全日照溫暖環境,充足陽光下葉片葉片排列緻密美觀,日照不足枝葉稀疏,枝條更柔軟下垂。枝葉強韌,耐候性佳,能抗強風,終年都可以生長。具耐旱性,觀察介質乾才澆水。耐修剪,可修剪整形或放任枝條下垂。肥料每季施用一次長效性綜合肥料。繁殖使用扦插法。<ref>錫蘭葉下珠

植物應用

光潔的羽狀排列葉片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罕見病蟲害且耐修剪,廣泛應用於都市綠化中,常修剪為矮籬、灌叢,或種植於駁坎、花台與造景石組等較高位置,欣賞隨風輕擺的垂曳枝葉。

參考資料

  • 應紹舜 台灣高等植物彩色圖誌 第四卷 10.錫蘭葉下珠 p693 民870730初版
  • 鄭武燦 台灣植物圖鑑 上冊 1401錫蘭葉下珠 p701 國立編譯館主編
  • 中國植物誌 第 44(1) 卷 095 頁 PDF 瘤腺葉下珠

參考文獻

  1. 錫蘭葉下珠台灣景觀植物介紹
  2. 錫蘭葉下珠認識植物
  3. 錫蘭葉下珠福星花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