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錢耕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錢耕森
錢耕森.jpg
出生 1933年10月
國籍 中國
職業 教師

錢耕森,男,1933年10月生於合肥巢湖市,1952年肄業於清華大學哲學系,1958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師從金岳霖、馮友蘭、張岱年、湯用彤、鄭昕、賀麟、張世英等諸位先生。畢業後一直在高校從事教學與研究工作,研究方向為中國哲學史和中國文化。現為安徽大學哲學系資深教授、國際知名學者。2013年河北省和諧文化研究會「和的使者」獎、2016年韓國東亞人文學會獎、湯用彤2017年度學術獎、北京大學安徽優秀校友獎的獲得者。

個人簡介

錢耕森先生是一位學貫中西、融通古今、具有深邃思想和創新精神的學術大家,學識淵博,功力深厚,稱譽學林。目前在任中華孔子學會顧問,中國孔子基金會顧問,中國道家道教研究會理事,中國現代哲學學會常務理事,金岳霖學術基金會委員,馮友蘭研究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馮學論壇講座教授,張岱年研究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周易研究中心主任,宗教學研究中心主任,香港國際教育交流中心顧問、研究員,黃山文化書院終身名譽院長等。兼任東日本國際大學終身名譽教授,韓國東亞人文學會顧問,馬來西亞孔學研究總會顧問、導師,加拿大中華學院客座教授,加拿大文化更新研究學術委員、榮譽研究員。多次訪問香港、澳門、台灣等地區,並受邀到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日本、韓國、意大利、加拿大、德國等國家進行學術交流和講學。

錢耕森先生視野開闊,學問精湛,論著等身,八十高齡依然活躍於國際國內的學術界。研究內容領域涉及儒、道、釋等,時間跨度涵蓋古代、近代、現代和當代,著有代表性著作三部,發表學術論文三百餘篇,其中海外發表約四五十篇。先生以「即哲學史講哲學」與從「照着講」到「接着講」的方法,努力發掘中國傳統哲學思想中的資源與智慧,構建當代社會與人類所需要的生存與發展的哲學。他依託中國傳統文化中優秀而豐富的「道」「氣」「生生」與「貴和」的理念,傳承史伯的「和生」說、老子的「道生」說、莊子的「氣生」說和《周易》的「太和」說以及馮友蘭的「和是中國哲學的傳統和世界哲學的未來」說,結合「和平發展」的時代精神,探索構建起「大道和生學」這一新的哲學體系,同時,明確提出「史伯是中西哲學史上第一位哲學家」的哲學新論,豐富了中華民族的理論思維,發展了中國哲學史以及西方哲學史,成為「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一個傑出範例。

先生用自己一生的追求重塑了學問家之典範。自就讀北大哲學系開始,他甘於寂寞,在哲學世界裡上下求索,孜孜不倦,六十多年的時間裡始終樂此不疲,乃至晚年厚積薄發。2018年元月,當今國學教育和學術研究領域最高獎——「湯用彤2017年度學術獎」授予了錢耕森教授。先生榮獲此獎是名至實歸。

錢耕森先生一生成就集中體現在「大道和生學」哲學體系的創建上。相比於目前社會學領域的社會哲學,「大道和生學」的哲學貢獻一是揭示了西周末年的史伯提出了中國早期的哲學概念、哲學術語、哲學命題和哲學原理,並且將中國哲學史提早了約300年;二是確認了史伯論述「和生萬物」這一哲學命題和「以他平他謂之和」這一內涵和定義,其實質是提出了「認識萬事萬物的產生和變化,取決於構成事物的不同要素之間是否『平衡』」。由此,「大道和生學」成為研究、認識自然界與人類社會中,平衡、本質和規律如何共同起作用的重要哲學學說。該學說不但對社會科學研究具有普遍意義,對自然科學的研究也具有普遍意義。[1]

工作經歷

任中華孔子學會理事,中國道家道教研究會理事,中國現代哲學學會常務理事,金岳霖學術基金會委員,馮友蘭研究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馮學論壇講座教授,張岱年研究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周易研究中心主任,宗教學研究中心主任,香港國際教育交流中心顧問、研究員。兼任東日本國際大學終身名譽教授,韓國東亞人文學會顧問,馬來西亞孔學研究總會顧問、導師,加拿大中華學院客座教授,加拿大文化更新研究學術委員、榮譽研究員。

出訪

多次應邀出訪香港澳門台灣、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日本、韓國、加拿大、德國等國家和地區,進行學術交流和講學。論文一百多篇,約三分之一發表于海外港、澳、台地區以及新、馬、泰、印尼、韓、日、加、美等國家。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