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銅紅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銅紅釉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銅紅釉是以含銅物質為着色劑,經還原焰燒成的紅色釉。理論上講,以氧化銅做發色劑,在還原焰中煅燒,就能得到鮮艷的紅色,這就是銅紅釉。

簡介

但自古以來,這種鮮艷紅色燒成者極稀,為世所珍。用適當的還原焰煅燒,可以得到美麗的紅色,只要略有偏失,還原不完全,或部分氧化,都可能造成發灰、發綠、發黑、或燒失等現象。從考古資料看,我國唐代已開始利用銅燒出紅色,山西省交城窯即出白釉紅斑器;宋代河南禹縣鈞窯已大量燒制銅紅斑鈞釉瓷;元末明初景德鎮始燒一色紅釉器,其中以明初永樂、宣德的鮮紅(又稱"霽紅"、"祭紅")最著名。明中期銅紅釉曾一度失傳,改燒礬紅。清康熙朝得以恢復,燒成郎窯紅,豇豆紅等名貴品種。

評價

據悉,我國最早的銅紅釉瓷器出現在唐代湖南長沙窯。但當時的銅紅釉發色深沉,多暗淡。渾然一色的銅紅釉瓷器,純淨的朱紅色,是在元代景德鎮燒製成功的,其純正、穩定的紅釉色至今讓人嘆為觀止。到明初,永宣年代,景德鎮創燒出寶石紅(又稱"霽紅"、"祭紅")。但就當時的條件,景德鎮燒制的紅釉瓷器算得上是"千窯一紅",傳有十窯九不出的說法。明中期銅紅釉曾一度失傳,改燒礬紅。清康熙朝得以恢復,燒成郎窯紅,豇豆紅等名貴品種,《博物館徵購:(15167)(306566)》銅紅釉瓷器也在康熙時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上天似乎對於紅釉瓷的眷顧也就到此為止,後世的銅紅釉瓷器再也沒有超越過康熙紅。紅釉瓷器是在製作時用氧化銅作為着色劑,它的燒成難度非常大。在燒造時,產品所放置的窯位、窯里的溫度與氣氛甚至窯外的天氣季節變化,都對它的燒成能產生很大的影響。 銅之所以能在高溫還原氣氛中變成美麗的紅色。理論上講,以氧化銅做發色劑,在穩定的還原焰中煅燒,就能得到鮮艷的紅色,雖然用適當的還原焰燒制,可以得到美麗的紅色,但只要略有偏差,或還原不完全、或部分氧化、或溫度偏低等等因素,都可能導致紅釉釉色變色,發灰、發綠、發黑、或燒失等現象。所以紅色釉瓷器燒成者極稀,為世所珍。[1]

參考文獻

  1. 銅紅釉搜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