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銀線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銀線草

中文名稱:銀線草

拉丁學名:Chloranthus japonicus Sieb.

別名:四葉草、四塊瓦、天王七

界屬:植物界、金粟蘭屬

門綱:被子植物門、雙子葉植物綱

亞綱種:原始花被亞綱、銀線草種

目科:胡椒目、金粟蘭科

性味歸經:味辛、苦,性溫

毒性:有毒

銀線草中藥名。為金粟蘭科金粟蘭屬植物銀線草Chloranthus japonicus Sieb的全草或根及根莖。具有祛風散寒,活血解毒的功效。主治風寒感冒,風濕痹痛,腰腿痛,跌打損傷,寒瘀經閉,無名腫毒,皮膚瘙癢,毒蛇咬傷。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20-50cm。根莖橫走,有節,生多數細長鬚根,具特殊氣味;莖直立,通常不分枝,下部節上對生2片鱗狀葉。

葉對生,通常4片生於莖頂,成假輪生;葉柄長8-18mm;葉片寬橢圓形或倒卵形,長8-14cm,寬5-8cm,先端急尖,基部寬楔形,邊緣具銳鋸齒,齒尖有一腺體,上面深綠色,下面色淡,網脈明顯。

穗狀花序頂生,單一,連總花梗長3-5cm;苞片三角形或近半圓形;花小,白色;雄蕊3,藥隔着生於子房上部外側,基部連合;中央藥隔無花葯,兩側藥隔各有1個1室的花葯;子房卵形,無花柱,柱頭截平。核果梨形。花期4-5月,果期5-7月。[1]

植物種屬

金粟蘭科金粟蘭屬植物銀線草。

分布區域

分布於河北、山西、遼寧、吉林、山東、陝西、甘肅。

生長環境

生于山谷林下陰濕處。

藥用價值

一、

功能:祛風散寒,活血解毒。

主治:風寒感冒,風濕痹痛,腰腿痛,跌打損傷,寒瘀經閉,無名腫毒,皮膚瘙癢,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

1、內服:煎湯,3-6g;或浸酒。

2、外用:搗敷。

注意事項:孕婦忌服。

1、《浙江民間草藥》:「多服會引起嘔吐。又服藥期間忌食糖及玉蜀黍。」

2、江西《中草藥學》:「大量服用會導致肝臟出血。孕婦絕對禁用。」

化學成分:含黃酮甙、酚類、氨基酸、糖類。

相關論述

1、《植物名實圖考》:治風損跌打,無名腫毒。

2、《福建民間草藥》:散瘀活血,清熱解毒。

3、《中國藥植圖鑑》:治婦女經水不通。

4、江西《中草藥學》:殺蟲,祛風寒,行血破瘀,止咳化痰。

相關配伍

1、治勞傷:(銀線草)9-15g,白酒500g,泡酒劑服。每次2-3酒盅,每日1-2次。

2、治跌打損傷,骨折,扭傷:(銀線草)鮮品、食鹽各適量,共搗爛,烘熱敷患處。同時可用鮮品1.5-3g,水煎服;或干品研末服每次0.6-0.9g。

3、治白帶:(銀線草)30-60g,燉雞肉,分數次服。(1-3方出自《陝西中草藥》)

採收加工:7-9月採挖全草及根,鮮用或曬乾。

藥材性狀

根莖節間較疏,表面暗綠色。根須狀,細長圓柱形,稍彎曲,長5-20cm,直徑0.1-1.5mm;表面土黃色或灰白色,平滑。質脆易折斷斷面較平整,皮部灰白色,木部黃白色,皮部發達,易與木部分離。氣微香,味微苦。[2]

二、

拼音Yín Xiàn Cǎo

別名鬼督郵(《本草經集注》),獨搖草(《唐本草》),鬼獨搖草(《綱目》),鬼都郵,四大天王(《植物名實圖考》),四葉金(《福建民間草藥》),四葉對(《安徽藥材》),四葉草(《除害滅病愛國衛生運動手冊》),四塊瓦(《廣西中藥志》),燈籠花、分葉芹、蘇葉蒿、山油菜、楊梅草、胡艽眼(《遼寧經濟植物志》),四大金剛、四季香、四匹瓦(《湖南藥物志》),四代草(《陝西中草藥》)。

出處福建民間草藥

來源為金粟蘭科植物銀線草的全草。

原形態多年生草本。莖直立,通常不分枝,無毛,高約30~40厘米,節明顯,帶紫色,上生鱗片狀小葉數對。莖頂4葉對生,廣卵形、卵形或橢圓形,長4~12厘米,寬2~6厘米,先端長尖,基部楔形,邊緣具粗鋸齒,齒尖有一腺體,葉面暗綠色,背面淡綠色,紙質;葉柄長約10~15毫米.穗狀花序頂生,單條,長約2~3厘米,下有2~5厘米的柄,對生多數小花,花兩性;苞片白色,無柄與花被;雄蕊3,花絲線形,白色,長4~5毫米,基部癒合,着生手子房背面,上部分離,中間的雄蕊無花葯;子房下位,綠色,柱頭子截無柄,核果梨形,徑約2毫米。花期春季。

本植物的根莖(銀線草根)亦供藥用,另詳專條。

生境分部生長于山林陰濕處。分布遼寧、河北、陝西、湖南、安徽、浙江、福建、廣西等地。

化學成分含黃酮甙、酚類、氨基酸、糖類。

性味辛苦,溫,有毒。

①《安徽藥材》:"有劇毒。"

②《廣西中藥志》:"味辛苦,性溫。"

功能主治散寒,祛風,行瘀,解毒。治風寒咳嗽,婦女經閉,風癢,跌打,癰腫瘡癤。

①《植物名實圖考》:"治風損跌打,無名腫毒。"

②《福建民間草藥》:"散瘀活血,清熱解毒。"

③《中國藥植圖鑑》:"治婦女經水不通。"

④江西《中草藥學》:"殺蟲,祛風寒,行血破瘀,止咳化痰。"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0.5~1錢;或浸酒。外用:搗敷。

注意孕婦忌服。

①《浙江民間草藥》:"多服會引起嘔吐。又服藥期間忌食糖及玉蜀黍。"

②江西《中草藥學》:"大量服用會導致肝臟出血。孕婦絕對禁用。"

複方

①治跌打外傷:鮮銀線草葉一握,洗淨,加紅酒搗爛,搓擦或敷傷處。(《福建民間草藥》)

②治蛇咬傷:鮮銀線草葉三至五片,加些雄黃搗爛,貼在傷處。(《福建民間草藥》)

③治癰腫瘡癤:銀線草二錢,煎服。(江西《中草藥學》)

④治乳結:四葉金、蘆根。上二味,加紅糖搗敷患處。(福州台江區《驗方匯集》)

⑤治皮膚瘙癢症:銀線草煎水洗。(江西《中草藥學》)

摘錄中藥大辭典[3]

參考資料

  1. 銀線草,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2. 銀線草,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3. 銀線草,中醫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