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銀銅器製作及鎏金技藝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銀銅器製作及鎏金技藝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湟中銀銅器可分為銀器銅器加工製品。皆具有藏文化的藝術特色。銀器製品工藝精細,圖案豐富、複雜,造型逼真,表現手法獨特,湟中銀器工藝有幾百年的悠久歷史,素以形薄、光亮、輕柔、質純等特點而著稱,以加工精美而見長,深受各族群眾喜愛。2018年5月21日, 銀銅器製作及鎏金技藝入選文化和旅遊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制定的第一批國家傳統工藝振興目錄。

基本內容

中文名:銀銅器製作及鎏金技藝

所屬地區:青海 · 湟中

類別:傳統技藝

類型:文化遺產

編號:Ⅷ-196

申報日期:2008年

非遺信息

文化遺產名稱:銀銅器製作及鎏金技藝

所屬地區:青海 · 湟中

遺產編號:Ⅷ-196

遺產類別:傳統技藝

申報日期:2008年

申報人/申報單位:青海省湟中縣

級別:國家

技藝簡介

湟中銀銅器可分為銀器和銅器加工製品。皆具有藏文化的藝術特色。銀器製品工藝精細,圖案豐富、複雜,造型逼真,表現手法獨特,湟中銀器工藝有幾百年的悠久歷史,素以形薄、光亮、輕柔、質純等特點而著稱,以加工精美而見長,深受各族群眾喜愛。銀器品種繁多,有銀茶壺、銀茶蓋、銀茶托、銀木碗等日用器皿;辮飾、耳環、項鍊、手鐲等各種佩飾;還有寺院的供器、小轉經輪、淨水壺、供水壺等法器,嗩吶、鑲翅法螺等樂器作工精巧,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由於受佛教文化影響,藝人們常用「八吉祥徽」(金魚、寶瓶、勝利幢、法輪、吉祥結、右旋海螺、妙蓮)和曼陀羅、妙翅鳥、龍、鳳、雄獅、怪獸、祥雲、寶焰等作為裝飾圖案。銅器加工工藝精湛,圖案複雜,造型逼真,表現手法突出。銅器有佛像、燈、淨水碗等寺院和宗教用品;有火壺、火盆、香爐(底部常有「大明宣德」字樣,鑄者自認其水平達到宣德爐水平了)、香筒(放香用)、蠟台、燈兒、手爐兒等宗教、民用品。

相關資料

鎏金技術是中國古代的發明。方法是把一毫米厚左右的金箔剪碎,放在坩堝中加熱至400℃時,放入汞(水銀)。黃金與水銀的比例為1:7,加以攪拌後,倒入水中,形成「金泥」。用「金棍」沾「金泥」,在青銅器上反覆刷勻,最後,用熾熱的木炭烘烤青銅器表面,使水銀蒸發,黃金留在青銅器表面,成為一件金光燦爛的鎏金青銅器。根據清華大學科技史研究所所長華覺明教授在《中國古代金屬技術》一書中指出,中國的鎏金工藝產生於春秋時期。實物證據是山東省曲阜市出土的一件鎏金的青銅猿猴,時代是春秋時期。戰國時期的鎏金青銅器有湖南長沙、河南洛陽燒溝、山西長治分水嶺、河南輝縣等地出土的鎏金車馬飾、鎏金銅帶鈎等。

我國鎏金工藝在西漢達到鼎盛。李家山出土的一批鎏金青銅器就是很好的實物例證。例如,李家山出土的西漢時期的「紡織貯貝器」(現藏於雲南李家山博物館),高達47.5厘米,在此貯貝器蓋上共坐9人,其中6位紡織娘沿邊坐成半圓圈,正在紡織勞作。一位鑄造很高大的女性貴族端坐中央,前有一女奴供食,後有一女奴持傘為其蔽日遮陽。此高大的女貴族遍體鎏金,古代匠師用鎏金這種特殊工藝來突出地表現她的身份和地位,令觀者一目了然。又如,收藏於我館的一件西漢時期的銅鼓,高10厘米,遍體鎏金。這是在全世界各國收藏的幾百面銅鼓中,唯一的一件鎏金銅鼓,可稱稀世孤品。

鎏銀的青銅器在戰國西漢時期文物極其罕見。我國的鎏銀文物多數是唐代的。最近,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對我館一件戰國西漢時期的青銅殘片進行分析,發現這是一件鎏銀的殘片。

獲得榮譽

2018年5月21日,銀銅器製作及鎏金技藝入選文化和旅遊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制定的第一批國家傳統工藝振興目錄。[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