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鋅白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鋅白是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科技術語。

隨着社制度的不斷發展與進步,中國的漢字也在不斷演化着,從最初的甲骨文[1]漸漸發展到了小篆[2],後來文化進一步發展後,才出現了」漢字」這種說法。

名詞解釋

鋅白(氧化鋅的俗稱一種白色顏粉)一般指氧化鋅

氧化鋅,是一種無機化合物化學式為ZnO,是鋅的一種氧化物,不溶於水、乙醇,溶於酸、氫氧化鈉水溶液、氯化銨,是一種常用的化學添加劑,廣泛地應用於塑料、硅酸鹽製品、合成橡膠、潤滑油、油漆塗料、藥膏、粘合劑、食品、電池、阻燃劑等產品的製作中。氧化鋅的能帶隙和激子束縛能較大,透明度高,有優異的常溫發光性能,在半導體領域的液晶顯示器、薄膜晶體管、發光二極管等產品中均有應用。此外,微顆粒的氧化鋅作為一種納米材料也開始在相關領域發揮作用

發展簡史

人類很早便學會了使用氧化鋅作塗料或外用醫藥,但人類發現氧化鋅的歷史已經很難追溯。

羅馬人早在公元前200年便學會用銅和含氧化鋅的鋅礦石反應製作黃銅。氧化鋅在豎爐中化作鋅蒸汽,滾進煙道發生反應。迪奧斯科里季斯同樣對此有所介紹。

公元12世紀起,印度人認識了鋅和鋅礦,並開始用原始的方式冶鋅。冶鋅技術在17世紀傳入中國。1743年,英國布里斯托爾建立了歐洲第一個鋅冶煉工廠。

氧化鋅的另一主要用途是用作塗料,1834年,首次成為水彩顏料,但其難溶於油。不過很快問題就由新的氧化鋅生產工藝解決。1845年,勒克萊爾開始在巴黎大規模生產鋅白油畫顏料,到1850年,氧化鋅在整個歐洲流行開來。氧化鋅的純淨度很高,以至於在19世紀末, 一些藝術家在畫上塗滿鋅白作為底色,然而這些畫作經過百年後都出現了裂紋。

在20世紀後半期,氧化鋅多用在橡膠工業。在20世紀70年代,氧化鋅的第二大用途是複印紙添加劑,但在21世紀氧化鋅作複印紙添加劑的做法已經被淘汰。

島根大學中村守彥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合成了直徑約10納米的氧化鋅微粒,並通過特殊處理使微粒具備熒光物質的特性。這種納米粒子發光比較穩定,發光時間可持續24小時以上,但生產成本不到綠色熒光蛋白的百分之一。

2008年11月1日至15日,研究人員給實驗鼠餵食結合了這種粒子的蛋白質,成功拍攝到粒子在實驗鼠體內發光的影像。

日本島根大學2008年11月18日宣布開發出一種在光線照射下能發出熒光的氧化鋅納米粒子,其發光穩定且安全,可應用於尖端醫療領域。

理化性質

物理性質

密度:5.6g/cm3

熔點:1975℃

沸點:2360℃

折射率:2.008~2.029

外觀:白色粉末

溶解性:不溶於水、乙醇,溶於酸、氫氧化鈉水溶液、氯化銨

化學性質

氧化鋅是一種著名的白色的顏料,俗名叫鋅白。它的優點是遇到H2S氣體不變黑,因為ZnS也是白色的。在加熱時,ZnO由白、淺黃逐步變為檸檬黃色,當冷卻後黃色便退去,利用這一特性,把它摻入油漆或加入溫度計中,做成變色油漆或變色溫度計。因ZnO有收斂性和一定的殺菌能力,在醫藥上常調製成軟膏使用,ZnO還可用作催化劑。

化學反應式:跟NaOH反應:ZnO+2NaOH+H2O=Na2[Zn(OH)4]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