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錐頭麻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錐頭麻

中 文 名: 錐頭麻 學   名:Poikilospermum suaveolens (Bl.) Merr. 門: 被子植物門 綱: 雙子葉植物綱 亞   綱:原始花被亞綱 目: 蕁麻目 科: 蕁麻科 族: 苧麻族 亞 族:肉被麻亞族 屬: 錐頭麻屬 種: 錐頭麻 命名者及年代 :(Bl.) Merr.,1934 保護級別: 中國國家Ⅱ級保護植物


錐頭麻(學名:Poikilospermum suaveolens (Bl.) Merr.)是蕁麻科、錐頭麻屬植物。攀援灌木;小枝粗約1厘米,無毛或被短柔毛。葉革質,寬卵形、橢圓形或倒卵形,長10-35厘米,寬7-23厘米,先端銳尖或鈍尖,基部楔形、圓形或心形。花序雌雄異株,雄花序長4-6厘米,寬2-5厘米,2-3回二歧分枝,末級花枝多而短。雌花具梗,長約3毫米;花被片4,合生至上部成管狀,覆瓦狀排列,頂端內彎。瘦果長3-5毫米;花梗果時增長,為果的約3倍。花期4月,果期5-6月。 分布於中國(雲南、西藏)、印度、中南半島、馬來半島、加里曼丹、爪哇和菲律賓。生長於海拔500-600米山谷林中或林緣的潮濕地方。 錐頭麻是熱帶季節性雨林典型的層間植物之一,對錐頭麻屬的分類地位的研究,將蕁麻目各科的演化關係研究具有重要意義。莖皮纖維可作人造綿原料。 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2013年9月2日——無危(LC);列入《中國植物紅皮書》(1992年)——稀有植物;列入中國國家Ⅱ級保護植物。 形態特徵編輯 錐頭麻 錐頭麻(10張) 攀援灌木;小枝粗約1厘米,無毛或被短柔毛。葉革質,寬卵形、橢圓形或倒卵形,長10-35厘米,寬7-23厘米,先端銳尖或鈍尖,基部楔形、圓形或心形,兩面無毛或近無毛,鍾乳體短杆狀或短梭形,上面密布,下面沿細脈縱行整齊排列,側脈7-14對,斜展;葉柄長5-10厘米,近無毛;托葉新月形,長約3厘米,常宿存。 花序雌雄異株,雄花序長4-6厘米,寬2-5厘米,2-3回二歧分枝,末級花枝多而短,集生於第二級分枝的頂端,故成二假傘形狀的團傘花簇,團傘花序球形,徑3-5毫米;花序梗上苞片成對生,大,船形,長5-10毫米,宿存;雌花序長4-8厘米,寬5-8厘米,常二叉分枝;花序梗上苞片比雄花序上的稍大;團傘花序球形,徑7-10毫米,果時增大達4厘米。雄花無梗,長約2毫米;花被片4,頂端內彎;雄蕊4,花絲直立;退化雌蕊明顯,長約1毫米。雌花具梗,長約3毫米;花被片4,合生至上部成管狀,覆瓦狀排列,頂端內彎,長約5毫米,外面無毛;柱頭舌狀,長約1毫米;花梗長5-10毫米。瘦果長3-5毫米;花梗果時增長,為果的約3倍。 [3] 生長環境編輯 錐頭麻生長於海拔500-600米山谷林中或林緣的潮濕地方。 [3] 錐頭麻在中國的分布區屬低山季節性雨林,為層間,且高溫多濕和溪溝常年流水的小氣候環境。產地年平均溫19-21℃;年降水量1200-1500毫米,分布不均勻,其中80-90%多集中在雨季5-10月,但乾季多霧,年平均霧日達120-150天,多集中在10月至翌年2月,可以補償水分的不足;相對濕度82-86%。土壤為三迭紫色砂頁岩構成的黃壤性土,有機質層厚,pH值4.5-5.5。 [4] 分布範圍編輯 分布於中國、印度、中南半島、馬來半島、加里曼丹、爪哇和菲律賓;在中國分布於雲南蒙自、勐臘、景洪、金平和西藏墨脫狹小範圍內。 [3-4] 生長習性編輯 錐頭麻在透光的林緣處生長特別旺盛,攀援於藤灌叢或小樹上;在上層喬木濃密覆蓋的林中,植株少見。花期4-5月,散發密香氣,果期5-6月。結實雖多,但天然繁殖能力差,幼苗稀見。 [4] 主要價值編輯 科研價值 錐頭麻是熱帶季節性雨林典型的層間植物之一,形態特徵處於桑科和蕁麻科之間,對錐頭麻屬的分類地位的研究,將蕁麻目各科的演化關係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4] 經濟價值 莖皮纖維可作人造綿原料。 保護現狀編輯 保護級別 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2013年9月2日——無危(LC)。 [6] 列入《中國植物紅皮書》(1992年)——稀有植物。 [4] 列入中國國家Ⅱ級保護植物。 [2] 種群現狀 在中國,僅雲南南部保存較好的熱帶季節性雨林中或其林緣有分布,多年來因植被破壞嚴重,錐頭麻植株日漸減少。其分布區較窄,數量有限。 [2] [4] 保護措施 在已劃定的自然保護區內應加強保護和管理,促進天然更新。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