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錦衣衛在明朝滅亡之後的下落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明朝錦衣衛

來自網絡的圖片

錦衣衛在明朝滅亡之後的下落明清時期,封建君主專制到達頂峰,為了更好的控制、監視百官,在明朝錦衣衛應運而生。大家對錦衣衛應該都很熟悉,畢竟只要是明朝為背景的影視作品,都少不了錦衣衛的存在。錦衣衛在明朝是令人聞風喪膽的組織,但是明朝過後就銷聲匿跡,那麼錦衣衛在明朝滅亡之後去哪裡了?[1]

很多人認為明朝滅亡之後,錦衣衛便解散了,自此世上再也沒有錦衣衛。其實他們一直都在,只不過是改了名字而已。明朝滅亡之後,清朝全盤繼承了明朝的制度,並且錦衣衛這項制度也被保留了下來。如果直接使用錦衣衛的這個名字是非常不好的,畢竟這是明朝的叫法。於是皇帝便改了一個名字,名字叫做鑾儀衛,他們做的事情和錦衣衛的事情是一樣的。

清朝初年為了穩定統治,皇帝便派出鑾儀衛對百官百姓進行監督,任何的風吹草動都要向皇帝稟報。清朝年間大興文字獄,這些就是直接的證明,很多人因此而喪命。影視劇中雍正年間有個名為血滴子的神秘組織,他們的任務就是刺探情報,暗殺他人,直接聽命於皇帝,受皇帝指揮。他們的原型就是鑾儀衛,在經過藝術加工之後,就演變成了血滴子。隨着歷史的發展,鑾儀衛也逐漸的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成為過往。

而且清朝還有相似的情報間諜機構,清朝把明朝特務機構宣揚的太激烈,將之作為萬惡之源。所以,清朝建立之後,如果建立明確的特務機構,就必然遭到當官的非議。因此,清朝就搞了一些小發明,不動聲色的監視天下。關於清朝的特務機構,主要有三個,粘杆處、密摺奏事制度、鼓勵官員互相檢舉。

鑾儀衛,總部位於紫禁城東南角樓處,清朝鑾儀衛是負責掌管皇帝皇后車駕儀仗的機關,設置於皇宮的中央機構。鑾儀衛總管大臣為正一品武官(相當於中央警衛局局長),職責非常重大,負責皇帝出行儀仗及其保管,皇帝的保衛工作,由滿族貴族親信擔任。具體負責的是鑾儀衛雲麾使、治儀正、整儀尉等嚴密的管理保駕事務的系統。

鑾儀衛位於紫禁城東南角樓處,為清代為宮廷服務的機構,掌管帝、後車駕儀仗。順治元年(公元1644年)設,初沿明制稱「錦衣衛」,二年改稱「鑾儀衛」。十一年(公元1654年)厘定品級、員額,遂成定製。

在鑾駕庫出土的「古今通集庫」碑為明代遺物。明初這裡曾是古今通集庫,收藏皇帝給功臣、將領、藩王、駙馬等的誥封、鐵券誥敕、印信、勘合、符驗、信符等檔案,由印綬監的掌印太監主管,是皇帝御用的檔案庫。嘉靖年間在紫禁城東牆外修建了皇史宬,古今通集庫的檔案移到了皇史宬,「古今通集庫」碑留在了原址。

尚虞備用處又名粘竿處,是協助護衛皇帝出巡和負責皇帝娛樂的機構。在康熙朝已經存在,具體創建人沒有記載。

有明一代,錦衣衛一直存在,延續至1661年南明永曆帝的錦衣衛指揮使馬吉翔與掌衛事任子信於咒水之難被殺,才可說是正式結束長達290年的歷史。清朝入關以後,仿效明朝制度,仍然設立錦衣衛。順治二年(1645年),改稱鑾儀衛。清朝的錦衣衛僅存在一年。由於明朝的影響力,越南後黎朝、阮朝也仿明制設有錦衣衛。

清朝的情報機構只不過是較於明朝更加隱蔽了,沒有明朝的錦衣衛和東廠那麼大名鼎鼎,但是暗處的監視其實更為可怕。不過如果硬要說明朝的錦衣衛這個機構的下落,那麼就是在明朝末年一部分投降李自成,一部分殉主,還有一部分直到南明消亡才真的解散,畢竟上頭的政權都不存在了,這個機構也沒法繼續了。[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