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鍾馬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覓知網 的圖片

鍾馬田(1899~1981),外文名:Lloyd-Jones, David Martyn ,是韋爾斯人,卻在倫敦受教育。他中學是在瑪麗勒本文法學校(Marylebone Grammar School)就讀;大學是在倫敦聖巴多羅買醫院(St Bartholomew's Hospital)的醫學部。本來前面有一個前途光明的醫生職業等着他,但經過一番掙扎,他終於在1926年奉獻自己給神。他在埃布爾里昂(Aberavon, 1927~38)作牧職時,成績非常特出,便為韋斯敏斯德教堂(Westminster Chapel, London)的摩根(G. Campbell Morgan, 1863~1945)召了去,與他同工;後來摩根退休了,鍾馬田便接續他作教堂的主任牧師。

牧師,新教[1]多數宗派中的主要教職人員。拉丁文作pastor(牧羊人)。《新約[2]》中以牧人喻耶穌,以羊群喻教徒,所以新教用牧師稱呼主持教務和管理教徒的教牧人員。

人物簡介

國際大專基督徒團契(IVF)成立之初,鍾馬田的領導居功厥偉;後來還幫助成立了許多其它福音派的組織,像倫敦聖經學院的福音派圖書館(Evangelical Library, London Bible College),和國際學生基督徒團契(International Fellowship of Evangelical Students)。

雖然鍾馬田用了許多時間來幫助大學生、牧師和宣教師,但他最主要的工作還是講台事奉。鍾馬田致力解釋聖經,和指出應用之法,目的是重建講道(Preaching952,Preaching, Theology of)的真實面目,拒絕當時一個流行的看法,以為科學知識已經使得堅信聖經無誤的思想變得不合時宜(參聖經無誤,Infallibility and Inerrancy of the Bible628,Infallibility and Inerrancy of the Bible)。他認為對神話語的信心,和對聖靈的倚靠,正是現代基督教最需要的;而人的不信,是出自人道德的問題多於理性的問題(參Truth Unchanged, Unchanging, London, 1951)。他有系統地釋經講道,然後把所講的出版成書,就如《活像基督──登山寶訓釋義》(The Sermon on the Mount,種籽,1986、88);《以弗所書注釋》(Ephesians, Edinburgh, 1974~82);《彼得後書注釋》(II Peter, Edinburgh, 1983),和《羅馬書注釋》(Romans, London and Edinburgh, 1970~)。但鍾馬田更大部分的講道是福音性的;他常在夏天到歐洲和美洲傳講福音,有五十年之久。

鍾馬田在神學上完全屬於加爾文循道派(Calvinistic Methodism251,Calvinistic Methodism),他的工作與當時的韋爾斯或英國教會流行的精神不大一樣;再者,他雖然常幫助福音派機構,但他對改革宗神學(Reformed Theology998,Reformed Theology)是那樣死心塌地,使他未能完全認同他們。後來國際學生基督徒團契、清教徒會議,和真道旗幟出版社(Banner of Truth Trust)共同發起的教義更新運動,鍾馬田亦參與其中。

晚年,鍾馬田眼看基督教在英國日漸衰微,於是便起來呼籲福音派教會,要把合一的重要高置於對所屬宗派的忠心之上。他不是要另立一新宗派,只是強調合一的重要,並且盼望這種合一的精神,能藉英國福音派議會(British Evangelical Council)表達出來。他亦警告說︰福音派教會對普世合一運動(Ecumenical Movement398,Ecumenical Movement)保持中立,令更多人不重視保存信仰。

1968年,鍾馬田辭去韋斯敏斯德教堂的工作,致力於講道的寫作,直到離世前夕。他透過講壇和書籍,影響了整個英語世界;承接着改革宗、清教徒、懷特腓德(Whitefield232,Whitefield, George)、愛德華滋(Edwards399,Edwards, Jonathan)和司布真(Spurgeon110,Spurgeon, Charles Haddon)偉大的傳統,來服事他那一代的人。有一次,卜仁納(Brunner235,Brunner, Emil)形容他為「現代基督教界最偉大的傳道人」。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