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長翼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長翼鳥
圖片來自pinterest

長翼鳥學名:Longipteryx)是白堊紀早期的一種鳥類。其下只有一個物種,就是朝陽長翼鳥。其遺骸是在中國遼寧朝陽市九佛堂組發現。

除了接近完整的完模標本外,也有發現另一組完整的骨骼及其他獨立的骨頭,包括肱骨叉骨[1]

特徵

長翼鳥的體長約15厘米。喙很長,比頭部還要長,尖端有一些起鉤的牙齒,雙翼也如其名般很長及強壯。它們仍保有兩雙較長及分開的手指,指上有爪,而拇指亦粗短,但它們卻有發育完好的飛行結構,加上令鉤突可令肋骨籃更堅硬。它們的爪及趾都很長及強壯,但腳較短。總的來說,它們飛行及站立的能力對於陸生動物而言非常複雜。

完模標本保留了很多羽毛的輪廓。不過保留下來的都只是身體上的羽毛、翼底及絨毛,而非飛羽其發展完好的飛行結構顯示它們能夠飛行。有可能完模標本死亡時正值換羽,故沒有保留飛羽。另一方面,孔子鳥也有類似的化石化情況。不幸的是完模標本的尾巴受到破壞,尾羽並沒有被保留下來,而尾綜骨在其他標本中顯示似乎完整。特別的是像今鳥亞綱的尾羽並未曾在反鳥亞綱中發現。

古生物學

長翼鳥可能是吃魚類甲殼類或其他水生動物,與現今翠鳥生態位最接近。不過,其習性及生態系統必然與其他同期的近親有所不同。

參考文獻

  1. Zhang, Fucheng; Zhou, Zhonghe; Hou, Lianhai & Gu, Gang. Early diversification of birds: Evidence from a new opposite bird (PDF).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01, 46 (11): 945–9. [失效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