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 原圖鏈接來自 中華科學院 的圖片

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中國科學院設在吉林省長春市的一家科研所。主要研究領域包括發光、應用光學、光學工程[1]、精密機械與儀器。總資產4.03億美元。提供碩士與博士研究生教育。

歷史

1950年8月,根據中央文教委員會的決議,中國科學院決定籌建「儀器館」。時任中科院計劃局副局長錢三強推薦大連工學院應用物理系主任王大珩負責籌建工作。1951年1月24日,中國科學院院務常務會議研究批准,在北京成立中國科學院儀器館籌備委員會,任命中央文化部副部長丁西林為主任、王大珩為副主任。1951年3月22日,中科院在北京成立儀器館籌備處,王大珩為副主任主持工作。1952年1月18日,中國科學院批准儀器館籌備處與東北科學研究所(1948年底在長春市成立東北工業研究所;1949年9月改名為東北科學研究所)提出的聯合在長春設立儀器館的建議。1952年9月末,王大珩帶領儀器館籌備處全體人員遷至長春市鐵北天光路,後東北科學研究所物理研究室的一部分、實驗儀器工廠和東北工學院教具廠以及私營鍾東儀器廠等併入儀器館籌備處。1953年1月23日,中國科學院發出通知:「本院儀器館籌備處工作,現已決定結束,並正式成立儀器館,以王大珩任副館長代理館長職務。」1954年10月18日,中國科學院決定在儀器館成立長度與質量計量研究小組。1955年7月30日,中國科學院招生委員會批准儀器館研究生招生權。1957年4月28日,經中國科學院院務常務會議決定並經國務院批准,儀器館改名為「中國科學院光學精密機械儀器研究所」(簡稱光機所)。1958年2月6日,光機所組建光學設計與檢驗、光學材料[2]、精密機械、物理技術和光學儀器等五個研究室。1958年8月底,光機所研製出電子顯微鏡、高溫金相顯微鏡、多臂投影儀、大型光譜儀、萬能工具顯微鏡、晶體譜儀、高精度經緯儀、光電測距儀等八件代表性的精密儀器及一系列新品種光學玻璃(當時稱「八大件,一個湯」)。1960年11月17日又與「長春機電研究所籌備處」合併為「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1967年7月,作為中國科學院新技術局口的研究所,實施軍管。1971年4月7日,光機所劃歸國防科委第十研究院領導,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1018所。1976年1月19日,經國務院中央軍委批准劃歸中國科學院領導,改名為「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

1999年合併了中國科學院長春物理研究所。

兩彈一星中發揮了關鍵角色。

視頻

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 相關視頻

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