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長沙喲,再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長沙喲,再見!》是中國當代作家郭沫若寫的文章。

作品欣賞

春天漸漸甦醒了。

在長沙不知不覺地便滯留了二十二天,認識了不少的友人,吃過了不少的涼薯,游過了三次嶽麓山,在漸漸地知道了長沙的好處、不想離開的時候,偏在今天我便要和長沙離別了。

古人說:長沙乃卑濕之地。不錯,從嶽麓山俯瞰的時候,長沙的確是卑。在街上沒有太陽而且下雨的時候,長沙的確是濕。但我在長沙滯留了的這二十二天,卻是晴天多雨天少,長沙所給予我的印象,並不怎麼憂鬱。

可不是麼?那平淡而有疏落之趣的水陸洲,怕是長沙的最好的特徵吧。無論從湘水兩岸平看,無論從嶽麓山頂俯瞰,那橫在湘水中的一隻長艇,特別令人醒目。清寒的水汽,蕭疏的落木,淡淡的點綴着,「瀟湘」二字中所含的雅趣,儼然為它所獨占了。或者也怕是時季使然吧。假使是在春夏兩季之交,綠葉成蔭的時候,或許感觸又有兩樣吧。

春天漸漸甦醒了,在漸漸知道了長沙的好處、不想離開的時候,偏在今晚就要離開長沙。

但我在離開長沙之前,卻有一個類似無情的告別。

我此去是往武漢的,雖然相隔並不遠,但我在最近的時期之內卻希望不要再到長沙。

我希望我在年內能夠到南京、上海,或者杭州,或者是濟南,或者是北平。能夠離開長沙愈遠便愈好。

待到國難解除了,假使自己尚未成為炮灰,我一定要再到長沙來多吃涼薯。率性就卜居在我所喜歡的水陸洲,怕也是人生的大幸事吧。

春天漸漸甦醒了,我同南來的燕子一樣,又要飛向北邊。

長沙喲,再見!

1938年2月28日在警報中草此[1]

作者簡介

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1892年11月16日,出生於四川樂山沙灣。本名郭開貞,字鼎堂,號尚武,乳名文豹,筆名除郭沫若外,還有麥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鴻、羊易之等,中國現代作家、歷史學家、考古學家 。1914年1月,赴日本留學。1915年,進入岡山第六高等學校。1918年,升入九州帝國大學醫學部。1919年,組織抵日愛國社團夏社;同年,創作詩歌《抱和兒浴博多灣中》《鳳凰涅槃》等。1921年8月,詩集《女神》出版。1923年,完成歷史劇《卓文君》、詩歌戲曲散文集《星空》。1924年,完成歷史劇《王昭君》。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1年,完成論著《甲骨文字研究》《殷周青銅器銘文研究》等。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歸國參加抗戰,在上海主辦《救亡日報》。1938年4月,任國民政府軍委會政治部第三廳廳長。1941年12月,寫成五幕歷史劇《棠棣之花》。1942年,完成歷史劇《屈原》《虎符》《高漸離》《孔雀膽》。1943年,完成歷史劇《南冠草》。1944年寫《甲申三百年祭》。1949年10月,任政務院副總理、文化教育委員會主任;10月19日,任中國科學院院長。1953年,當選第二屆中國文聯主席。1958年,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1959年,完成歷史劇《蔡文姬》。1960年1月,完成歷史劇《武則天》;同年,當選第三屆中國文聯主席。1969年,完成論著《李白與杜甫》。1973年,論著《出土文物二三事》出版。1978年,當選第四屆文聯主席;6月12日,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