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長沙市博物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長沙市博物館位於長沙濱江文化園東側,集文物收藏、保護研究、展示宣傳、教育服務等功能於一體。建築層高5層,建築面積2.4萬平米,收藏各類文物近5萬件。其中商周青銅器[1]、楚漢文物、長沙窯瓷器為國內外所矚目。其中商代青銅大鐃、青銅編鐃、錯金銀龍鳳紋銅盒、蜻蜓眼琉璃珠、帶鞘銅劍、曹僎瑪璃印被譽為稀世之珍。作為一座中型綜合性的地方志博物館,它承擔着收藏、保管和展示長沙市以及周邊地區各類文物、照片、圖書、文獻資料的重任。

發展歷史

長沙博物館新館選址於新河三角洲,長沙兩館一廳建築群中,於2015年投入使用。新館位於新河三角洲尖三角東北側,建築面積為2.4萬平方米,主要用於綜合陳列、展示、收集、保管和研究有關自然、歷史、文化、技術、科學等方面的實物及標本。

長沙博物館標識外形上,由鎮館之寶商代象紋大銅鐃的形象轉化而來,意指博物館是保存和展示歷史物質文化與記憶的殿堂。同時,像英文「Museum」的首字母「M」。從外觀上看,長沙博物館像一扇敞開的大門,它的地理位置正處於湘江瀏陽河的交匯之處,兩條湖湘文化的文脈交集於此,歷史與當下匯聚於此,歡迎公眾來此參觀,開啟探尋文明、增長智慧之門。長沙博物館力求打造為湖湘文化新標識之一。

長沙市博物館原址位於清水塘22號,1986年在中共湘區委員會舊址紀念館的基礎上成立。其中的毛澤東楊開慧同志故居是中共早期湖南黨組織所在地和中共湘區委員會的活動基地,是湖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展廳分布

長沙博物館基本陳列2個(《長沙歷史文物陳列》、《長沙三國吳簡暨歷年出土文物精品展覽》),接待觀眾200餘萬人次。

負一層主要為庫房、美工室、裝裱室、研究室等,首層為入口大廳、民俗展廳、藝術展廳、美術展廳及報告廳,二層主要為文物展廳、藝術展廳,三層為革命歷史展廳、城市發展圖片展廳、城市規劃展廳、開放式多媒體展廳等。參觀展示區設置在38米標高以上,各層圍繞中心庭院成環形布置,在頂層布置有900平方米的無柱網城市規劃展廳。博物館圍繞中心庭院展開空間,可通過庭院的坡道進入半地下咖啡廳,可乘中廳的電梯到達各層展廳,也可登上層層平台到達城市規展廳劃展廳。

館藏文物

長沙博物館作為一座中型綜合性的地方志博物館,它承擔着收藏、保管和展示長沙市以及周邊地區各類文物、照片、圖書、文獻資料[2]的重任。為國家徵集收藏了各級各類文物、照片、圖書、文獻資料共85000餘件。其中出土文物10500餘件,流散文物28000餘件,字畫和近現代文物6500餘件;各種歷史圖書文獻資料20000餘件,各類照片20000餘張。經專家鑑定,共有一級文物87件套,二級文物101件套,三級文物2750件套(截至2012年統計)。

象紋大銅鐃:商代文物,高103厘米,重221.5公斤,鐃呈褐綠色,甬呈圓管狀,鉦部作合瓦形,主紋為粗線條組成的獸面紋,兩眼為半浮雕的粗勾紋,上刻雲雷紋,鼓部飾一組相向站立、鼻子相連的象紋,象身、鉦之周邊、甬部均滿飾雲雷紋。

乳釘雲雷紋編鐃:商代文物,高53.5~36.5厘米,重28.5~9.5公斤。編鐃共9件,由小到大造型一致,紋飾大體相同。甬呈圓管狀與鉦腔相通,甬中部一旋,鉦部飾乳釘紋兩組十八枚,乳釘突出,基部肥實。其中編號為7的鐃在鼓部兩側各飾半浮雕虎紋。鐃以組的形式出現,全國罕見。根據取樣測音,該組編鐃每件各能發出 1~2個不同的樂音,編合起來古代的五音俱全,可以演奏古代各種樂曲,是已知中國最早能成組演奏的樂器。

草葉紋四山字銅鏡:戰國時期文物,直徑15.8厘米,緣厚0.6厘米。該鏡為青銅質,圓形,三弦紐,雙重方紐座,以羽狀紋為地紋,映襯主紋山字紋和配列在山字之間的花瓣紋、葉紋等。山字紋鏡是楚國鏡中的一個重要類型,該鏡花紋清晰、光潔可鑑,是四山紋鏡中的代表。

獸面紋提梁銅卣:商代文物,高27.8厘米,口徑11.6厘米,底徑13.9厘米。卣呈橢圓形。蓋頂鑄有六瓣蕾形捉手,蓋沿兩側有實心角狀突出。鼓腹,圈足,缺提梁。蓋、腹部、圈足各飾四道扉棱。全器以細密的陰線雲雷紋作地,蓋面飾兩獸面,蓋沿、頸、足飾夔龍紋,腹部飾由夔龍紋組合的饕饕紋。

雲雷紋尖足越式銅鼎:春秋時期文物,高12.8厘米,腹徑11厘米,口徑11.5厘米,足高6厘米。鼎為敝口,方耳直立於口沿,腹上部飾渦紋、雲雷紋,部分已不甚清晰,底腹有三范合鑄的痕跡。圈底,底部殘存煙炱,足部上粗下尖,足內側空槽,足尖實心,外撇成錐狀。此鼎造型別異,其鑄造風格與紋飾特徵同中原的同期器物迥異,具有明顯的南方土着文化——越族青銅文化的風格。

陶瓷器

青釉褐綠彩繪獸座枕:唐代文物,高9厘米,長18厘米,寬12.8厘米。荷葉形枕面,中部微凹,枕面以褐、綠、蘭彩飾滿雲山紋。灰黃胎,通體施釉不及底。

「七賢」人物詩文罐:唐代文物,高17厘米,腹徑18厘米,口徑13.5厘米。該罐外侈口,翻沿,直頸,圓肩,平底。肩兩側各立一環耳,肩部飾二周褐色點彩。腹部一側用褐彩繪兩人,褒衣博帶,高冠長袖,須髯飄拂,相向而坐,另一側以褐彩題銘「七賢第一組」,旁書七言詩一首「餉(暢)飲三杯萬士(事)休 眼前花撥(發)四枝葉 不知酒是龍泉劍 吃入傷(腸)中」。

白釉綠彩山水紋壺:唐代文物,高18厘米,腹徑12.2厘米,口徑8.4厘米。敞口短頸,溜肩,橢圓形長腹,曲形柄,多棱短流,平底假圈足。曲柄上有兩道凹槽,施釉近底部,有淚痕,綠彩暈散成寫意山水紋圖案。

醬釉子母狗俑:唐代文物,高3厘米,長4.7厘米,寬4.2厘米。子母狗靜臥於橢圓形底座上,母側首顧盼,尾上翹緊貼臀部,腹處作一穿系。小狗臥伏於母狗一側,張嘴側望其母,上尾拖地,一副安詳狀。灰黃胎,通體施青釉,多處以醬釉斑彩點綴。長沙窯動物雕塑。

冬青釉瓶:清乾隆時期文物,高43.9厘米,腹寬11.5厘米。瓶體呈方形,腹微鼓,通體施冬青釉,印花,釉色青中閃綠,呈現出如脂似玉的玻璃質感。瓶四壁紋飾相同,主體紋飾落在腹部,即中間一朵纏枝荷蓮,四周被雙龍戲珠的連續規矩紋層層纏繞,採用粗細相隨的線條法,線條圓柔。瓶口呈立體、空心的 字形,唇外卷,並描上金彩,同時底邊也描金,使瓶在青麗中閃現兩道對稱的金色線圈。

洪憲元年五彩瓶:洪憲元年文物,殘高40厘米,腹徑18.3厘米。該瓶系湖南醴陵窯釉下五彩瓷。瓶以藍地梅竹為地紋,前後兩面開窗。一面窗內為松菊雙雞圖。另一面為詩文,是少黃夫子的兩個學生寫的。詩文落款為洪憲元年一月,底款為「湖南瓷業公司製造」。該瓶製作精美,年號稀貴,窯址確切,為曠世難得之品。

雙面透雕龍紋青玉佩:戰國時期文物。高5.7厘米,長15.5厘米。玉佩扁平半圓狀,用青玉琢成。佩的邊沿為弧形龍身,身飾谷紋,兩端雕刻龍,弧中心有一小圓孔,用以繫繩佩帶,是楚國玉器中的精品。

視頻

長沙市博物館 相關視頻

長沙博物館宣傳片
長沙博物館宣傳片五周年 《在這裡愛上長沙》

參考文獻

  1. 聞名世界的商周青銅器 ,搜狐,2018-01-08
  2. 珍貴文獻資料大合集大全,搜狐,2017-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