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闕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闕姓,中國罕見姓氏之一,讀作què ,《百家姓》排名,第359位,根據《姓氏考略》考證,闕氏主要源於山東曲阜"闕黨",即"闕里",望族出於下邳。

闕字有較多通假字或錯別字,一般有"缺","傕","掘","厥","撅","闋","閼"等,有同義多義,在古代文獻中,也常用做阿爾泰語族的人名音譯。

闕氏今主要分布於客家民系中,據2016年統計,全國闕氏約20萬人,約占全國人口的0.014%~0.015%。

姓氏源流

1、闕黨邑

出自夏王朝時期,大夫關龍逄的後裔,關龍逄遇難後,其後裔遷入闕黨,屬於以居邑名稱為氏。

根據史籍《風俗通義》的記載,闕氏承闕黨童子之後(又作"厥黨童子"),東漢時期,"闕黨"之稱改為"闕里

2、闕鞏國

出自商代諸侯國"闕鞏",以盛產優質鎧甲"闕鞏之甲"而聞名,此國的王族以及國民以"闕鞏"、"闕門"為氏,後簡化為單姓闕氏。

《左傳•昭公十五年》:" 闕鞏之甲,武所以克商也。",《武軍賦》:"鎧則東胡闕鞏,百鍊精剛。"

3、鮮卑族

出自東漢時期,鮮卑部落 "闕機"(又作"厥機")、"闕居"部,首領以大人為稱,如:"慕容大人"、"拓跋大人"等,逐漸形成以部落名為姓,如慕容、慕姓。

《三國志•鮮卑傳》 "二十餘邑,其大人曰彌加、闕機、素利、槐頭。從右北平以西至上谷為中部,十餘邑,其大人曰柯最、闕居、慕容等,為大帥,從上谷以西至敦煌,西接烏孫為西部"。

"素利、彌加、厥機(闕機)皆為大人,在遼西、右北平、漁陽塞外,道遠初不為邊患,其種眾多於比能也。其後諸子爭立,眾離散,諸部大人慕容、拓跋更盛焉。"

4、突厥族

出自隋唐時期,突厥阿史那部。本發祥於甘肅平涼,屬大夏政權,故為有夏之苗裔。

1. 西突厥 "闕達度",阿史那氏,隋將,泥撅處羅可汗同母兄弟,漢人向氏所生,隋煬帝詔留突厥羸弱萬餘口,令闕達度安置於會寧郡。曾令其攻打吐谷渾,使部落致富,煬帝大賞之。

2. 西突厥"闕啜忠節",阿史那氏,唐將(武周),被唐封為"長安右衛大將軍","賓國公","忠節"為唐所賜名,曾與"王孝傑"一同,大破吐蕃,克復龜茲、于闐等四鎮,收復"安西都護府",並鎮守於安西。

3. 西突厥"闕律啜",阿史那氏,唐將,被唐封為"右驍衛員外大將軍"。上書謝曰:"生於荒裔,國亂王薨,更相攻屠。賴天子遣嘉運將兵誅暴拯危,願得稽首聖顏,以部落附安西,永為外臣。"

4. 後突厥:"闕特勤",阿史那氏,後突厥左賢王,毗伽可汗同母兄弟,戎馬一生,於開元十九卒,唐遣使弔祭,為其刻精像,立祠制碑,現碑文石像均已發掘。

5、滿族 出自滿族旗籍,滿族有闕特氏,據《陝西通志》記載,闕特氏一名女子,嫁入正黃旗,守節至五十歲,於康熙四十三年旌表的記載。

6、其他 東漢末年~永嘉之亂時期,闕氏大規模南渡至荊楚、百越之地,逐漸與當地居民融合,出現收養、過繼、入贅,改姓及羈縻政策,改士歸流等融入闕氏。 [1]

得姓始祖

(代考?)、闕弁

郡望

下邳郡:改自臨淮郡,東漢時期將臨淮郡改為下邳國,在今江蘇省睢寧縣西北,南宋時期又把下邳國改為郡。治所在下邳,相當於今天江蘇省西北部。

堂號

銓仙堂:明代安南縣縣令闕士琦上任幾個月以後母親就逝世了,他於是回家再也不肯回去做官,而是閉門讀書,寫書。著作有《銓仙草》、《闕野草》等。

此外,闕姓的主要堂號還有(據《百家姓》)注:"闕氏下邳郡"。闕氏各支裔還有堂號,福州稱"三韓堂",上杭、永定稱"邳州堂",江西省樂安、永豐等縣稱"荊州堂",泰和稱"敘倫堂"及"節高堂",湖南安化、漣源稱"思榮堂",廣東梅州稱"追聖堂"。 [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