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阻塞性肺氣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阻塞性肺氣腫
阻塞性肺氣腫
原圖鏈接

慢性阻塞性肺炎(obstructive pulmonary emphysema)又稱阻塞性肺氣腫,系終末細支氣管遠端部分(包括呼吸性細支氣管、肺泡管、 肺泡囊和肺泡)膨脹,並伴有氣腔壁的破壞。近數十年來阻塞性肺氣腫的發病率顯著增高,這是由於大氣污染、吸煙和肺部慢性感染等誘發慢性支氣管炎,進一步演變為本病。 [1]

症狀

臨床表現症狀輕重視病情程度而定。 慢阻肺早期可無症狀或僅在勞動、運動時感到氣短,逐漸難以勝任原來的工作。隨着病情進展,呼吸困難程度隨之加重,以至稍一活動甚或完全休息時仍感氣短。此外尚可感到乏力、體重下降、食慾減退、上腹脹滿。引起慢阻肺的主要是慢性支氣管炎,因此除氣短外還有咳嗽、咳痰等症狀,早期僅有呼氣相延長或無異常。典型慢阻肺患者胸廓前後徑增大,呈桶狀胸,呼吸運動減弱,語音震顫減弱,叩診過清音,心臟濁音界縮小,肝濁音界下移,呼吸音減低,有時可聽到干、濕羅音,心率增快,心音低遠,肺動脈第二心音亢進。 [2]

診斷

慢性阻塞性肺氣腫
原圖鏈接

阻塞性肺氣腫的診斷,尤其是早期診斷較不易,應結合病史體徵胸部X線檢查肺功能檢查綜合判斷。凡有逐漸加重的氣急史,肺功能測驗示殘氣及殘氣/肺總量增加,第一秒用力呼氣量/用力肺活量減低,最大通氣量降低,氣體分布不勻,彌散功能減低;經支氣管擴張劑治療,肺功能無明顯改善,診斷即可成立。 [3]

治療

對於慢性阻塞性肺氣腫患者的治療首先要積極治療患者的原復發,始終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暢,增進患者排痰,可以適當的進行呼吸肌的鍛練,對於缺氧嚴重的患者可以進行家庭氧療,幫助患者大幅提高機體免疫能力,儘可能的預防出現感冒和呼吸道感染,以免加重病情。另外在治療之外,患者日常需要規律作息、做好防寒保暖工作、日常飲食多吃清淡稀軟的食物、勤通風和多喝熱水,良好的生活習慣對預防疾病的發生也是有幫助的。 [4]

預防

預防慢性支氣管炎患者發展為氣流受限。包括宣傳吸煙有害健康,已吸煙者應立即戒煙;避免有害粉塵煙霧氣體的吸入,工廠、礦山應作好粉塵和有害氣體的處理,如採用濕式作業,密閉塵源,加強通風和個人防護;預防呼吸道感染,包括病毒、支原體或細菌感染。可定期注射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等對於預防易感者具有一定的意義;對慢性支氣管炎患者定期監測肺通氣功能(FEVl、FEVl/FVC及FEVl%),及早發現氣流受限發生情況,並採取相應的防治措施;此外,提高患者的生活水平,增加營養,加強衛生健康教育,改善工作環境與條件,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等,對本病的防治均具有重要的意義。此外還有避免受涼感冒及情志刺激,忌煙酒肥厚飲食及接觸刺激性氣體,紅棗、山藥、百合、核桃仁煮粥食用。 [5]

文獻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