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阿格妮絲·赫勒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阿格妮絲·赫勒

阿格妮絲·赫勒,出生在匈牙利 布達佩斯,是一位著名的馬克思主義思想家,起初她站在了一個自由,民主的立場,後來在她的職業生涯,除了政治和社會思想,她也專注於在黑格爾哲學倫理學生存主義的研究。

2019年7月19日,阿格妮絲·赫勒去世 。[1]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阿格妮絲·赫勒 [2]

外文名稱 Agnes Heller

別名 艾格尼絲·海勒

出生日期 1929年5月12日

逝世日期 2019年7月19日

人物生平

阿格妮絲·赫勒成長於一個中產猶太家庭,父親鮑爾·赫勒,從來沒在一個工作職位上呆較長的時間,二戰期間,他利用自己的法律知識和在德國受培訓的經歷,幫助納粹控制下的歐洲人民移民逃出那裡。1944年,阿格妮絲的父親被捕,與450萬匈牙利猶太人一起被送往奧斯威辛集中營,並在戰爭結束前死在那裡,阿格妮絲和母親依靠經受考驗的心智和幸運,逃過了追捕。

關於"大屠殺"的陰影影射在阿格妮絲的工作成果上,她說:我一直感興趣一個問題 - 為什麼這些會發生?我如何去理解這件事?而且"大屠殺"的經歷加深了我對集權政治的印象。相似的問題引發我深深的思索和對整個世界的分析調查:為什麼這些會發生?為什麼人類會做這樣的事?

於是我需要找出這是怎樣的品行,什麼是善惡的本質,我對這些罪行可以做什麼,怎樣探索出惡行的本源?這些是我尋求答案的第一步。然後就是一個有關社會的疑問:怎樣的世界會產生這些?怎樣的世界會允許這些事存在?整個的道德環境是怎樣的?我們能夠得到救贖嗎?

1947年,阿格妮絲開始在布達佩斯大學學習物理和化學。

她開始把注意力轉向哲學,這同時也因為她的男友通過鼓勵她去旁聽馬克思主義哲學家盧卡奇的講演,從而促進了她對哲學和文化的興趣。從那時起,雖然還不能理解那些哲學理論,但她立即受到影響並對如何生活於現代世界的問題加以極大關注和興趣,特別是在經歷了二戰和"大屠殺"以後如何生活。面對猶太復國主義和馬克思主義的抉擇,阿格妮絲選擇了馬克思主義,她沒有嘗試尋求移民以色列。

1956年10月,匈牙利"十月事件"爆發,這場革命對阿格妮絲·赫勒一生的學術研究和公共參與產生了至關重要的影響。

"匈牙利十月事件"讓阿格妮絲·赫勒意識到,馬克思主義批判理論的學術自由與匈牙利的政治和社會結構息息相關。這場流血革命更堅定了赫勒的看法,即馬克思主義的真正內涵在於,人民應當擁有政治自治和社會生活的集體自決權。通過這場革命,赫勒和盧卡奇等批判理論學者得出結論: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應用中需要因地制宜,不同國家應該尋找自己的社會主義道路。他們也質疑了蘇聯對匈牙利的領導作用。

這樣的異見激怒了當權者,阿格妮絲·赫勒被第二次開除出黨。1958年,喬治·盧卡奇被指控為匈牙利"十月事件"的合謀者,阿格妮絲·赫勒拒絕為這一罪名作證,因此失去了布達佩斯大學的教職。在隨後的幾年時間裡,赫勒無法進行她的學術研究,直到1963年被邀請到匈牙利學院社會學研究所擔任研究員。

在1971年布達佩斯學派"掌門人"喬治·盧卡奇去世之後,阿格妮絲·赫勒和其他布達佩斯學派的成員成為了政治迫害的受害者,不僅被大學解僱,還受到了政府的監視和騷擾。1977年,阿格妮絲·赫勒和她的丈夫費赫爾,以及其他布達佩斯學派的成員決定逃離東歐,前往遙遠的澳洲,開始了流亡海外的生活。

1989年東歐劇變,匈牙利也開始實行多黨制和民主選舉。阿格妮絲·赫勒在時隔幾十年後回到了祖國,同時保持了她在紐約社會研究新學院的教職。

2010年維克多·奧爾班的上台,標誌着匈牙利政壇的極速"右轉"。奧爾班政府挑釁歐盟的修憲事件,以及針對難民的強硬立場,已經讓歐洲乃至國際社會譁然。而喬治·盧卡奇和阿格妮絲·赫勒這對師徒,竟然也成為了奧爾班政府的眼中釘。2017年2月,布達佩斯市政府決定將市內的喬治·盧卡奇雕像挪走,轉而在雕塑原址豎起匈牙利的締造者伊斯特萬一世的雕像。阿格妮絲·赫勒以涉嫌挪用研究經費為由被提起訴訟,最後學界的多方聲援,讓奧爾班政府不得不撤回了毫無根據的指控。

2010年,阿格妮絲·赫勒和另外20多位知名的匈牙利女性走上街頭,呼籲提高議會選舉中的女性議員配額。

2019年1月,阿格妮絲·赫勒和其他30位歐洲知識分子發表聯名信,警告"歐洲正在分崩離析"。

人生逝世

2019年7月19日,阿格妮絲·赫勒逝世,享年90歲。根據匈牙利媒體的報道,赫勒當時正在中歐最大的湖泊巴拉頓湖度假。目擊者稱,赫勒跳進了湖中開始游泳,然後就再也沒有回來 。

人物榮譽

萊辛獎,漢堡(1981)

漢娜·阿倫特的哲學教授,不來梅(1994)

塞切尼獎(1995)

榮譽博士,墨爾本(1996年)

歐洲議會意大利節獎(2004)

臨物理學金獎(2005)

赫爾曼·科恩獎(2007)

維格的莫尼卡獎(2007)

捷爾吉獎(2007年)

布達佩斯弗里曼(2008)

歌德獎章(2010)

公眾活動的匈牙利社會黨獎章(2011)

個人作品=

《審美現代性思想研究》

《文藝復興的人》(1967)

《日常生活》(1968)

《馬克思的需要理論》(1974)

《激進哲學》(1978)

論本能》(1979)

情感理論》(1979)

歷史理論》(1982)

《對需要的專政》(1983)

《羞愧的力量》(1985)

超越正義》(1987)

《普通倫理學》 (1988)

《後現代政治狀況》 (1988)

《道德哲學》 (1990)

《現代性能夠倖存麼?》 (1990)

《歷史哲學片段》 (1993)

《生態政治學:公共政策和社會福利》 (1994)

現代性理論》 (1999)

混亂的時代》 (2002)

審美哲學》 (2004)

社會評價

阿格妮絲·赫勒是東歐新馬克思主義的重要代表人物,布達佩斯學派 最主要的代表人物,被公認為該學派的發言人。 赫勒已經發表40餘部著作,其中大部分被譯成英、法、德、意、日、西班牙、丹麥、葡萄牙、塞爾維亞、中文等多種文字。

阿格妮絲.赫勒在其道德理論三部曲《一般倫理學》、《激進哲學》和《論本能》中,沿着克爾凱郭爾提出的"生存三境界"及其選擇理論,進一步將生存的選擇本身區分為差異性範疇下生存的選擇和普遍性範疇下生存的選擇,從而為現代社會中"好人存在,好人何以存在?"這一道德中心問題的回答提供了堅實基礎。

赫勒的生存的選擇理論對於生活在今天的每個人如何面對現代性困境和對道德缺失問題的解決無疑有着很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