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阿瑟·布利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阿瑟·愛德華·多蒙德·布利斯照片來自 npg.org.uk

阿瑟·愛德華·多蒙德·布利斯爵士,CH,KCVO(英語:Sir Arthur Edward Drummond Bliss,1891年9月2日出生於倫敦-於1975年3月27日去世,倫敦),,是20世紀上半時期英國著名作曲家之一。早期的,實驗性的作品以及他後來的更主觀的作品。

布利斯沃恩·威廉斯古斯塔夫·霍爾斯特的指導下學習。直到20世紀20年代早期,他的音樂經常是實驗性的,例如,Rhapsody(1919),用於獨奏聲音和室內樂團,其中聲音起著重要的作用,唱出發聲(無意義的音節),以及彩色交響曲(1922年,1932年修訂版),其四個動作旨在暗示紫色,紅色,藍色和綠色。後來,雖然他從未放棄過實驗,但他開始以古典形式創作,例如,雙簧管和弦樂的五重奏,單簧管和弦樂,鋼琴協奏曲和室內樂團的對話。布利斯為三部電影創作了樂譜,包括「 未來之物」(1935年; HG威爾斯之後)。其他作品包括電視歌劇「 托比亞斯」和「天使」(1960年)以及他的合唱交響樂「 早安英雄」(1930年)。布利斯的芭蕾舞劇是Checkmate(1937年;由Ninette de Valois編舞),Gorbals的奇蹟(1944年;由Robert Helpmann編排)和Adam Zero(1946; Helpmann)。他的最後作品是一部名為「信仰之盾」的合唱作品,最初是在他去世幾週後,在溫莎聖喬治教堂舉行的500週年慶典上進行的。布利斯於1950年被封為爵士,並於1953年成為女王音樂劇的大師。

在20年代,布利斯被認為是一位先鋒派作曲家。他在芭蕾音樂中運用了史特拉汶斯基德布西的創作手法,在當時引起很大的反響。但30年代以後,他逐漸回歸英國音樂傳統。他晚年的一些作品結構複雜難解,體現出很高的創作技巧,如他的最後一部作品《變形變奏曲》等。

作品影視

Arthur Bliss: Checkmate (1937)


參考資料

  • britannica.com[1]
  • 影片來源[2]

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