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阿達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下書網 的圖片

內容簡介

《阿達拉》描述的是北美洲印第安人部落中發生的一樁愛情悲劇。作者旨在讚美宗教、宣揚遠離文明社會的思想,並抒發了沒落貴族那種悲觀厭世的情緒。

故事情節並不複雜,人物也只有三個,而且主要是以男主人公夏克達斯自述的形式來表達,但故事緊湊,一環緊扣一環,引人入勝。作品中穿插描術了許多印第安人的風俗及北美洲的風光,富有濃郁的異國情調和浪漫主義色彩,並充滿着宗教的神秘氣氛。

《阿達拉》是1801年夏多布里昂的中篇小說,問世後,震動了法國文學界,標誌着浪漫主義文學的開始。小說以異域風光作為背景,寫一對宗教信仰不同的異族青年的愛情悲劇。

酋長的女兒阿達拉愛上了在戰爭中被俘的印第安青年沙克達斯,曾兩次冒着生命危險解救他,並與他一起出逃。但阿達拉因幼時體弱,母親曾發誓女兒若能成活,則將女兒奉獻神靈。阿達拉不願違背母親的誓言而服毒自殺。遵照阿達拉的遺願,沙克達斯皈依基督教。


作者簡介

夏多布里昂(1768~1848),法國十八至十九世紀的作家,政治家,外交家,法蘭西學院院士。1768年9月4日生於法國布列塔尼伊勒維萊訥省的聖馬洛市,1848年7月4日卒於巴黎。拿破崙時期曾任駐羅馬使館秘書,波旁王朝復辟後成為貴族院議員,先後擔任駐瑞典和德國的外交官,及駐英國大使,並於1823年出任外交大臣。著有小說《阿達拉》、《勒內》、《基督教真諦》,長篇自傳《墓畔回憶錄》等,是法國早期浪漫主義的代表作家。 父親靠做生意發財而購置了貢堡的地產。夏多布里昂的青少年時代常在這裡度過。中學畢業後乘船去美洲探險。回國後由於參加了孔德親王的僑民團而逃亡到布魯塞爾和倫敦,在流亡中寫出了《革命論》等著作 。1800年回到法國 ,1801年發表《阿達拉》,1802年,包括《阿達拉》在內的《基督教真諦》全文發表,大獲成功。並為此受到拿破崙賞識。1814年發表《論波拿巴和波旁王室》,受到波旁王朝的重用,1830年七月革命後閉門寫作6卷巨著《墓中回憶錄》 夏多布里昂可以說是浪漫主義文學的奠基人。他對大自然的描寫和對自身情感的抒發成為了一代浪漫主義作家的榜樣。他首創的情感浪潮的寫作方法成為了浪漫

內容預覽

法蘭西從前在北美洲擁有一大片領地,從拉布拉多延展到佛羅里達,從大西洋沿岸一直到上加拿大的內湖區。   四條大河發源於同一條山脈,分割了這片遼闊的土地:聖洛朗河滾滾東流,注人同名的海灣;滔滔的西河水流入無名的海洋;波旁河由南向北衝來;傾人赫德森灣;而密西西比河則由北向南流去,直瀉墨西哥灣。   一千多法里①長的密西西比河,澆灌着一片片美好的土地,美國稱之為新伊甸園,而法國人則給它留下個路易斯安那的芳名。密西西比河的千百條支流,諸如密蘇里河、伊利諾伊河、阿肯色河。俄亥俄河、沃巴什河、田納西河等,以其淤泥肥沃,以其水流滋潤這片土地。每逢冬季河水上漲,每當風暴颳倒森林的一片片樹木,那些連根拔起的樹木便匯集到源頭;不久,樹身結住污泥 ……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