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陳化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陳化成
 
出生 1776年  

陳化成(1776年—1842年6月16日),字業章,號蓮峰,漢族,福建同安縣(今屬廈門市)人。出身行伍,歷任嘉慶間參將、道光間總兵, 戰爭爆發時任任福建水師提督,後改任江南提督,在 戰爭時期保衛吳淞, 與英軍力戰,英勇犧牲殉國。

陳化成-鴉片戰爭中抗英名將。出身行伍,歷任把總、參將、副將、總兵等職。

道光十年(1830),升任福建水師提督,駐守廈門。

十九年十月率師船在梅林洋面(今福建泉州附近)驅逐騷擾閩海的三艘英國軍艦。

不久,調任江南水師提督。任上積極籌備吳淞防務,修台鑄炮,沿海塘築土堡二十六處。為增強江南水師的戰鬥力,以所帶福建親兵對其嚴加訓練。

二十二年四月,英國侵略軍攻陷乍浦,江蘇大震。陳化成率軍駐守吳淞西炮台,與東炮台、小沙背形成犄角之勢。

6月,英艦隊進逼吳淞口,兩江總督牛鑒以敵眾我寡主張緩師避敵,遭到陳化成堅決反對。

6月 16日,英艦向吳淞大舉進攻,陳化成麾旗發炮,重創英艦多艘。後因牛鑒逃遁,部分軍心動搖,英軍占領小沙背和東炮台,集中兵力進攻西炮台。陳化成率部堅持抵抗,數次拒絕接受牛鑒要他撤兵的命令。

由於孤軍無援,守台官兵紛紛戰死,陳化成亦中彈負傷,但仍親燃大炮,最後因傷勢過重,壯烈殉國。 [1]

人物生平

早期經歷

陳化成(1776-1842年),籍貫福建同安,16歲時隨伯父移居台灣,於淡水廳興直一帶(今台北新莊)一帶成長。後入行伍,勇敢戰鬥多年,歷任把總、千總、參將、副將、總兵等職,一路擢升至金門總兵。

道光十年(1830年)提升福建水師提督,駐守廈門。陳化成到任後,督率水師,認真巡邏,嚴行堵截。在閩浙總督鄧廷楨的支持下多次擊退來犯的英國艦隊。

捍衛領土

道光十二年(1832年),英國東印度公司派遣「阿美士德」號到廈門進行間諜活動,陳化成召見該艦胡夏米等人,並命令水師嚴加監視,驅逐出港。

後來,英艦闖入閩、浙各洋,侵擾我國東南沿海,陳化成督率水師,認真巡邏,嚴行堵截。

道光十三年(1833年),陳化成率領水師搜查金門、廈門一帶的鴉片走私巢穴,四面兜擒,人船俱獲,並對附近陳頭等八鄉,按戶清查,窩巢盡毀。

道光十五年(1835年)英國軍艦到閩挑釁,被陳化成驅逐。

道光十七年(1837年),英國軍艦進窺閩安五虎洋面,閩安副將周廷祥出面制止,英領事藉口接回居漳浦的英國「難民」,換坐小船,入口投書,陳化成不予接見,並派人轉諭海面「難民」,應照例翻譯說明情況,由中國護送到廣州回國,現「難民」未供系英國人,而且,英領事稟文亦未將「難民」姓名指出,難於憑信。即令水師將小船押至大船,驅出領海,維護了外交尊嚴。

完善防務

道光二十年(1840年)6月鴉片戰爭爆發後,清政府為了加強江南的防務,特派陳化成為江南提督。同年7月調任江南提督。時第一次鴉片戰爭已經爆發,陳化成在兩江總督裕謙支持下,完善了位於長江和黃浦江江口吳淞炮台的防禦措施, 誓死保衛長江水道。 陳化成到任後五天,即親率兵士趕赴吳淞口視察,加緊部署吳淞防務。英國侵略者攻陷定海,竄到長江口,見吳淞戒備森嚴,不敢貿然進攻。

治軍嚴明

陳化成辦事總是身先士卒,挖壕溝他親自率領,嚴冬巡海他不時駕着小舟往來海濱風浪中。飲食亦不講究,所食粗糲。有病也不忽視巡防,認為「櫛風沐雨,軍營常事。」他出入從簡,不用儀仗和隨從。

為人正直,不好私交和阿諛。

有一次他過生日,一個部將制了一面金字旗作為壽禮,他很生氣,立令將金字旗撕裂。他巡閱台灣時,雖然帶了很多將士,但對各地文武官員的「饋送」,一概不接受,受到百姓們的愛戴。 陳化成為官廉潔,軍紀嚴明,生活儉樸,受到吳淞一帶人民的稱讚:「官兵都吸民膏髓,陳公但飲吳淞水」。

扼守吳淞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四月初,英國軍艦二十七艘,陸續結集在長江口外的雞骨礁附近,並闖入吳淞口內測量水道。

五月初五日,英國軍艦結集漸多,炮聲震天。

初八日清晨六時,分批駛入沿江,向吳淞進犯。未等對方艦船全部泊定,陳化成親自指揮西炮台最早開炮,第一發炮彈擊中英軍第二號戰艦「布朗底」號,打死一名軍官和幾名水手,另一發炮彈,把輪船「弗萊克森」號的一名測量手兩腿打斷。

雙方激烈炮戰兩個半小時,陳化成部下的士氣非常旺盛,火力猛烈。

為國捐軀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四月初六日,英國侵略者以大小船隻百餘艘,陸軍萬餘人,全力進攻吳淞要塞。六十七年的老將陳化成一直出帳揮旗發炮,與侵略軍對擊。在兩江總督牛鑒的議和主張,誓與陣地共存亡後,陳化成帶領親兵數十人,堅定守衛孤立無援的西炮台陣地。他馳塘督戰,炮兵缺處,則親點火藥,連開數十門。還堅持指揮抬槍隊、鳥槍隊,向登岸侵略軍射擊。登陸英軍大隊擁至,陳化成身中7處受傷,最終英勇犧牲在自己的崗位上,與陣地共存亡。同時犧牲的,有提標中營守備韋印福等官兵八十餘人。

主要成就

福建水師提督

1830年提升福建水師提督。這時東南沿海常有外國鴉片直徑走私船出沒,甚至明日張膽地進行武裝走私。清政府不少官員,不僅不敢攻擊番(外國)舶,有的甚至包庇漢奸,陰享分肥之利。陳化成到任後,督率水師,認真巡邏,嚴行堵截。 南京控制着長江、運河兩大水道,是江南的重鎮,吳淞口又是長江的門戶。

強化海防

道光十二年(1832年),英國東印度公司派遣「阿美士德」號到廈門進行間諜活動,陳化成召見該艦胡夏米等人,並命令水師嚴加監視,驅逐出港。

後來,英艦闖入閩、浙各洋,侵擾我國東南沿海,陳化成督率水師,認真巡邏,嚴行堵截。

道光十三年(1833年),陳化成率領水師搜查金門、廈門一帶的鴉片走私巢穴,四面兜擒,人船俱獲,並對附近陳頭等八鄉,按戶清查,窩巢盡毀。

道光十五年(1835年)英艦到閩挑釁,被陳化成驅逐。

道光十七年(1837年),英艦進窺閩安五虎洋面,閩安副將周廷祥出面制止,英領事藉口接回居漳浦的英國「難民」,換坐小船,入口投書,陳化成不予接見,並派人轉諭:海面「難民」,應照例翻譯說明情況,由我國護送到廣州回國,現「難民」未供系英國人,而且,英領事稟文亦未將「難民」姓名指出,難於憑信。即令水師將小船押至大船,驅出領海,維護了我國外交尊嚴。

協助禁煙

道光十九年(1839年)春,欽差大臣林則徐到粵,查禁海口,嚴厲禁煙,英國鴉片船在廣東活動日見困難,便轉向福建活動。

同年十月,英艦三艘停泊泉州梅林洋面,陳化成率水師前往驅逐,英艦仍拋泊不動,陳化成即令水師炮火,連環轟擊,英艦一面掛帆,一面用炮抗拒,邊拒邊走,向外洋狼狽逃駛。

道光二十年(1840年)春,英艦累次竄入閩洋騷擾,陳化成率水師出擊,在戰鬥中,足受炮傷,仍鼓勇督師進擊。他素以英勇善戰聞名,被稱為「陳老虎」。 道光二十年(1840年),陳化成調任江南提督。

六月初七日(7月5日)英軍攻陷定海,江、浙震動。當時傳言浙江和議有成約,英吉利將就撫浙江,廣東將撤防,他則「獨謂款約不可恃,請留所部兵弗去。」

七、八月間,英軍屢用舢板船突入吳淞口,測量水勢,均被陳化成率部開炮擊退。

 

完善防務

1840年6月鴉片戰爭爆發後,清政府為了加強江南的防務,特派陳化成為江南提督。陳化成到任後五天,即親率兵士趕赴吳淞口視察,加緊部署吳淞防務。英國侵略者攻陷定海,竄到長江口,見吳淞戒備森嚴,不敢貿然進攻,乃北犯天津。在津得到投降派代表琦善的種種許諾,返回廣東。投降派於是散布「夷人就撫,海防可撤」的論調,陳化成一概不信,認為「犬羊有信哉?請留本鎮兵弗去」,反對撤防。

陳化成任江南提督兩年,枕戈海上,日夜戒備。東南沿海一帶自鴉片戰爭爆發後不時遭到英國侵略者的侵擾,士兵時常惶恐不安。獨寶山吳淞一帶,倚陳化成堅吳淞要塞,軍氣膽壯,「民獨晏然」。陳化成在吳淞口至上海城之間修築了三道堅固的防禦工事,每道工事都配備了雄厚的兵力和五百門以上大炮。

又擇吳淞東西炮台要害處,沿海塘築了二十六個土堡。並在上海城內設立鑄炮局和火藥局,派人到各地購買「精鐵」,鑄大炮和炮彈,先後鑄成二、三千斤至八千斤大炮約三千門。他日夜勤於軍務,與士卒同甘苦。

1840年冬天江南大雪,數日夜平地積雪數尺,他經常踏雪到各營查看,發現兵士有穿得單薄的,馬上添置棉衣。有一次颶風大作,暴雨傾盆,潮水溢出塘面,部將勸他移帳,他拒絕說:「我撤到高而乾燥的地方,士兵們住在低下窄小的地方,於心何忍?」軍中都稱他陳老佛。他對軍紀要求很嚴,為防守吳淞、寶山,調來了徐州總兵王志元部歸陳化成指揮,王不聽調度,部下紀律鬆弛,經常外去滋擾。他召來王志元,懲治其部下違法者十餘人,從此王部懾服。

陳化成辦事總是身先士卒,挖壕溝他親自率領,嚴冬巡海他不時駕着小舟往來海濱風浪中。飲食亦不講究,所食粗糲。有病也不忽視巡防,認為「櫛風沐雨,軍營常事。」他出入從簡,不用儀仗和隨從。為人正直,不好私交和阿諛。有一次他過生日,一個部將制了一面金字旗作為壽禮,他很生氣,立令將金字旗撕裂。

扼守吳淞炮台

1841年8月英國侵略者攻陷廈門,9月再次攻陷定海及鎮海、寧波。廈門陷落,陳化成家鄉遭難,他嘆道:「毀家不足憂,特恨未能速剿耳。」定海失陷,葛雲飛、王錫朋、鄭國鴻三總兵為國捐軀,陳化成老淚縱橫,他激勵部下說:「武臣衛國,死於疆場,幸也,爾等勉之。」 1842年英國侵略者進一步擴大戰爭,擬沿長江內犯,占領南京。

5月英軍先攻陷江浙兩省防重鎮乍浦,然後企圖利用漢奸引導同進攻占上海,見吳淞防備極嚴,未敢輕入。陳化成自度敵人必攻吳淞,乃進一步固防,稽查漢奸,申明紀律,激勵士卒,誓師抗戰,宣告:「化成經歷海洋,凡五十年,為國而死,死亦無妨。我無畏死之心,則賊無不可滅矣。」

英國侵略者傳言:「不畏江南百萬兵,唯懼一人陳化成。」為此,侵略者為進攻吳淞要塞,頗用心機。他們先派奸細窺探吳淞炮台,6月又從印度派來援軍。侵略者先對吳淞炮台進行試探,恣意挑釁。接着侵略者用木排浮來戰書,陳化成不予回答,將戰書擲于海塘之外,同時發布命令,準備抵抗。

當時清廷兩江總督牛鑒被敵人的武力嚇壞了,親至陳化成兵營,說敵人船堅炮利,難以抵擋,不如迎接犒勞侵略者,緩和空氣,延緩開戰日期,企圖逃避戰鬥。陳化成憤然說:「某經歷行陣,四十餘年,今日見賊異議,是畏敵也。且某奉命剿賊,有進無退。」他對兵士們說:「我今日極力用兵,欲以死報國恩,汝等幸助我全忠節焉。」兵士們更為感奮。

歷史評價

 

陳化成殉國後,國人有憑弔詩云:報國捐軀日,遙天黯將星,山河留壯氣,風雨泣陰靈。淚灑三軍血,名流萬載馨,茫茫煙水闊,憑弔問滄溟。

陳康祺:至於陳忠愍公之守吳淞,葛壯節、王剛節、鄭忠節三公之守定海,及公之守虎門,皆以同舟匪夫,援絕鼓死,結纓免胄,頹我長城。餘生庚子,世貫海東,采父老之傳聞,睹近年之世變,濡筆紀此,憤氣填膺。

《清史稿》:「海疆戰事起,既絀於兵械,又昧於敵情,又牽掣於和戰之無定,畏葸者敗,忠勇者亦敗。專閫之臣,忘身殉國,義不返踵,亦各求其心之所安耳。嗚呼,烈已!偏裨授命者,附著於篇。」

趙朴初:桃花紅雨英雄血,碧海丹霞志士心。今日神州看奮起,陵園千古慰忠魂。 [2]

親屬成員

子:陳廷芳,賜為舉人,襲輕車都尉 子:陳廷棻,賜為舉人 孫:陳振世

後世紀念

陳化成紀念館 陳化成紀念館坐落於上海寶山區友誼路1號臨江公園內,建築面積320平方米,其中陳列面積為170平方米。

1992年原清代乾隆12年所建寶山孔廟大成殿,改建成為陳化成紀念館。展品展現陳化成少年從軍、歷著戰功、誓死抗英、壯烈殉國等章節,大致勾畫其一生。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