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陳大元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首席科學家、動物克隆與受精生物學學科帶頭人,1998年首次正式提出克隆大熊貓。

科學家是一個泛稱,廣義上指對真實自然及未知生命、環境、現象及其相關現象統一性的數字化重現與認識、探索、實踐、定義的專業類別貢獻者。狹義的定義是指專門從事科學研究的人士,包括自然科學家和社會科學家這兩大類[1]。所有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研究人員[2],達到了一定的造詣,獲得了有關部門和行業內的認可,均可以稱之為科學家。被稱之為科學家的代表人物有英國物理學家牛頓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居里夫人,美籍科學家愛因斯坦和中國的農學家袁隆平等。

目錄

克隆大熊貓

1998年,陳大元首次正式提出克隆大熊貓到現在,整整12年過去了,已年近八旬的陳老依然執著。

但成功克隆大熊貓的時間表,陳大元不願預測,因為「科學研究不能打保票」。

在國家項目停止後,這一研究一直在以自籌款的方式不懈爭取。按照陳老的說法,大熊貓克隆有三道坎:

第一道坎:異種克隆借兔種

1998年,中科院生物局資助了10萬元給陳大元項目組做異種克隆大熊貓,「他們的態度也是讓我試試,並不是什么正式的計劃。」陳大元介紹說。

幸運的是,項目很快就有了進展,他們將大熊貓的體細胞核放入兔子的去核卵母細胞之中,成功發育成了囊胚,標誌着異種核質相容的問題得到解決,異種克隆大熊貓邁過了第一道「坎」。這項成果還被評為1999年的中國十大科技進展之一,之後便開始了異種克隆大熊貓項目的國家級申請。

向國家科技部申請項目,克隆大熊貓消息不脛而走,反對之聲也紛至沓來。為此,國家科技部專門舉辦了一場答辯會。陳大元回憶說,時任科技部部長徐冠華當時對他說:「今天我請了不少專家,絕大多數是反對的。今天我要親自聽聽,那些反對的專家是不是真的有道理,有道理我會勸你不要做了,否則我一定支持你們。」

答辯現場,反對聲音撲面而來。有人提出,「兔子的卵子和大熊貓的體細胞結合怎麼可能發育呢?」還有人提出,「用大熊貓克隆,你買得起嗎?大熊貓是無價之寶,一隻大熊貓多少錢?國家批這點錢夠你買大熊貓嗎?」、「大熊貓是國寶,你碰都不能碰,怎麼克隆?」、「探索性的科學沒邊,就不要把國家的錢浪費了等等,錢要用在刀刃上,應該把錢用在大熊貓生態研究或保護上」。在陳大元看來,很多反對者的理由都不是行話,不少專家並不了解異種克隆的科學原理,並不是真正學術上的爭論。

最終的結果是,科技部批准了該項目由中科院承擔異種克隆大熊貓,命名為「攀登」專項,投資600萬元,後來中科院裡又給項目組批了500萬元。

第二道坎:代孕媽媽選貓咪

異種克隆,選擇一種合適的「代孕母體」至關重要,生殖規律越接近越好。陳大元首先把目標放在身上,這是一種比較好掌握的小動物。

別看都叫「貓」,兩者的生殖規律差異巨大。大熊貓是延緩着床動物,胚胎要在輸卵管中游離很久,這也就是大熊貓容易流產的原因之一,而貓卻不是這樣。但實驗組之所以選擇貓,是因為貓的懷孕時間是2個多月,大熊貓的懷孕時間除了胚胎游離外剩下在子宮裡發育的時間也是2個多月。另外,幼仔從母體生出來時都只有一巴掌大。

把異種的囊胚植入貓的體內後,7隻貓有懷孕的跡象,但最後只有2隻是真的懷孕,可惜的是都得了肺炎而死亡。經檢測,其中一隻子宮內的七個胚胎中,有兩隻遺傳物質來自大熊貓,這讓陳大元項目組十分欣喜,因為這標誌着異種克隆大熊貓的囊胚着床成功,也就是說克隆大熊貓跨過了第二個「坎」。

第三道坎:早期胎兒停止發育

「最後一步只走了半步」,陳大元表示,由於胚胎並沒能繼續發育,克隆大熊貓還差最後一步。「曾有關注克隆項目的國家領導人來視察工作,建議能否試着用黑熊做代孕動物」。陳大元感慨地說,買貓很便宜而買熊很貴,但這種提議提得有道理,大熊貓與黑熊的生殖規律更接近,成功的可能性更大。在黑熊試驗的三年裡,B超檢查說發現有實驗黑熊懷孕了,可過一段時間又沒了,工作人員一直處在一會兒高興一會兒沮喪的情緒中。第三年一隻黑熊終於成功懷上了胚胎,發育到了早期胎兒,陳大元指着一直保留在辦公室的展板說:「這是頭、四肢、尾巴。」但可惜的是,早期胎兒就此停止發育。而隨着2005年國家項目到期,克隆大熊貓研究暫時停止。

12年來,陳老一直有着自己的堅持。在國家項目結束後,陳大元試圖用自己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的獎金和中科院路甬祥院長的獎勵,用來支持繼續這項研究。陳老說:「請讓我再做最後一搏,跨過克隆大熊貓的最後一道『坎』。」

視頻

陳大元 相關視頻

中國科協舉辦「中國科學家精神」座談會
習近平主持召開科學家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

參考文獻

  1. 什麼樣的人稱為科學家,糗問,2020-06-06
  2. 社會科學研究方法,豆丁網,2015-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