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陳蓮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陳蓮舫醫案秘鈔
陳蓮舫
出生 1840年
中國上海
逝世 1914年
國籍 中國
職業 醫生
知名作品 《陳蓮舫先生醫案秘鈔》
《十二經分寸歌》
《御醫請脈詳志》
《蓮舫秘旨》

陳蓮舫 (1840年 - 1914年) 名秉鈞,清末上海名醫,我國近代著名的中醫學家。生於1840年,由於秘制丹藥,他必須親手修合,以致積年藥毒感染,於1914年不幸去世,享年74歲。

陳家世代業醫,至蓮舫已第十九代,所以他治印謂「十九世醫陳」。陳蓮舫少年習儒,業至廩生、補生員,據黃壽稱「蓮舫亦諸生,曾入龍門書院讀書。」後「納貲為官」,入京任刑部主事。因仕途坎坷,遂歸故里,潛心醫學。由於他有一個醫學世家的便利條件,自幼在習儒的同時,隨他的祖父陳燾學習醫學。「隨診左右.盡得家傳」,加之他學習刻苦,博採並蓄,所以醫道大有長進。當他中年時期,其醫療水平日見精湛,精通內、外、婦、兒各科。光緒中葉懸壺於清浦珠溪鎮(今上海市朱家角鎮),因醫術高超,四方求治者甚眾。在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德宗患虛勞病,屢藥不效,經由盛杏蓀推薦,兩江總督劉坤一、湖廣總督張之洞保舉,陳蓮舫入京應診視疾。由於陳氏處方用藥平實允當,採用養陰通滯之法,因而比較符合皇帝的心意,甚得光緒的賞識和敬重,所以在10年之內5次進京。並被敕封為三品刑部榮祿大夫,民間有「國手」之譽!

自光緒三十年(1908年)後,陳蓮舫行醫於上海。歷任上海廣仁堂醫務總裁及各善堂施診所董事,從其學者甚眾。在他晚年時期西洋醫學傳入盛極時,在短短的幾十年間,西醫診所、醫院、醫學學堂遍及全國,中醫面臨着嚴峻的挑戰。所以在光緒壬寅年(1902年),陳氏和余伯陶等人刨辦了「上海醫會」這一中醫界早的學術團體並且編寫了中醫教材,開辦中醫學校,致力於中醫教育事業,對中醫教育事業作出了卓越貢獻!

臨床經驗

陳蓮舫擅長治療內、外、婦、兒各科及各種疑難雜症。治病以辨證明理,審病詳細,用藥輕靈著稱。治療時,考慮周到全面,細緻入微,往往「煎方」、「膏方」同用,「輕方」、「重方」搭配,「湯劑」、「丸劑」同服。此外,還有大方、小方、輕方、重方、祛病方、調理方、先服方、後服方、備急方、發病方等種種不同。他使用大方,能一劑兼治數症。陳氏用藥不拘一格,常常能出奇制勝,用藥輕靈是他一貫的原則。擅用人參,對風濕、痰濁、冬溫、噯症、 呃逆、眩暈、不寐、腹痛、癬疾、足腫、疝氣、痰飲、痰濕、咳嗽、心悸、肝厥、多怒、腰痛、調經、積聚等多種疾病,都選用人參治療。所用人參,包括吉林參、西洋參,也使用黨參。其祖父治病「專於內而精於外」,以瘍科著稱。陳蓮舫秉承家學,對外證、急症治療尤具特色。如他對瘟疫外證的治療甚為詳細,僅於咽喉部位的外證就列有4種治法。此外,對於婦科強調養血和血。特別在治療產後病時,更重視血的調養。如他認為,新產惡露,屬養胎余血、雜濁漿水。胎兒娩出,如氣血旺者,惡露可隨之而下。如氣血弱者,則阻礙小腹為病,上攻則血暈悶絕,蓄淤則頭痛、心腹痛,在治療方面強調理氣活血。

生平著作

著有《陳蓮舫先生醫案秘鈔》、《十二經分寸歌》、《御醫請脈詳志》、《蓮舫秘旨》、《醫案拾遺》、《女科秘訣大全》、《加批時病論》、《加批校正金匱心典》等。

後世影響

陳蓮舫晚年致力於中醫教育事業,堪稱後世中醫教育的典範。其門人弟子眾多,北至黑龍江,南到兩廣,影響遍及全國。其弟子陳蓉舫懸壺上海三家園(今鳳陽路),其子陳山農(字承睿)、籙籙(字承奇),孫陳范我,皆承家業,亦有醫名。

參考文獻

陳蓮舫醫案秘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