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降E大調夜曲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降E大調夜曲

 

 

 

中文名

降E大調夜曲

目錄

簡介

用料

做法

簡介

本曲作於1830年,是肖邦夜曲中最膾炙人口的一首,也是最明朗的一首,作品的風格明顯地流露出傳統夜曲的痕跡。這首夜曲具有典型的肖邦早期作品的風格,平易優美、 飽含詩意, 可見此時的肖邦已無愧於"鋼琴詩人"這個雅號。樂曲的構成為迴旋曲式,行板,12/8拍。右手在裝飾音中始終保持着華彩的詠唱,左手是節奏相同的伴奏型,自始至終保持同樣的形態(片段1)。恬靜優美的旋律是其主要的特點,描繪着大自然的夜色,也傾訴着作者心靈的話語。(本片段選用的是小提琴獨奏曲改編版)

肖邦

39年短短的生命,是由無數晶瑩耀眼的鋼琴珠玉小品所鑲綴起來的。他生在19世紀前半葉浪漫思想風起雲湧的時代,他的作品充滿了浪漫的色彩,音樂史一般都將他列入浪漫樂派之列。

費爾德的夜曲

只要一提到肖邦夜曲,就會很自然地想到愛爾蘭人費爾德(John Field,1782-1837)。因為費爾德才是夜曲的始創者,是費爾德率先將「夜曲」作為鋼琴作品的一種創作方式。他在1813年至1835間創作了18首供鋼琴演奏用的夜曲,其特徵是低音部以波動的伴奏音形,襯托出右手所彈奏甜美的主題旋律。1814年,費爾德的三首夜曲在萊比錫出版,成為肖邦創作夜曲的源頭。雖然在史料記載上,肖邦在1833年之前並未親遇費爾德,但早在1818年肖邦便開始在華沙演奏費爾德的作品。而到達巴黎之後,肖邦更經常用費爾德的夜曲作為音樂會曲目或教授學生鋼琴的教材。

肖邦的夜曲

肖邦本人在先天上是特別適合演奏夜曲的。在性格上,他不媚低俗的優雅格調和高貴情操,使夜曲在甜美旋律中,能自然表現內在的深刻情感。在體型上,肖邦體弱多病,並不適合演奏高響度的宏偉作品,但其細膩的情感和珠玉般的音樂變化,卻成了夜曲的迷人氣質。然而,當他的作品編號第九號的三首夜曲初次出版時,卻遭到德國著名樂評家列爾斯塔的無情痛擊,稱肖邦的作品比之費爾德的夜曲有欠自然,加入了過多的「香料和胡椒」。如今,我們除了在音樂史資料中見到費爾德的樂譜外,他的作品幾乎極少在音樂會上出現,而肖邦夜曲的優美旋律卻穿過近兩個世紀的巨變時代,還在夜空中閃耀,也許正是肖邦夜曲中的這些「香料和胡椒」才真正滿足了現代人的胃口吧?!

儘管有學者在介紹肖邦的夜曲時,會連《搖籃曲》(Berceuse)和《船歌》(Barcarolle)一併介紹。但我們所稱的21首夜曲卻並不包含這兩首樂曲。這21首夜曲,創作時間分別在1827年至1846年間,也就是肖邦創作的黃金時代。其中有三首是肖邦過世後才出版的。如第19首《e小調夜曲》,是肖邦的好友馮坦那(Julian Fontana)在家中發現,後經肖邦家人同意而出版。而第21首《c小調夜曲》原來打算編成Op.32-3出版,後又臨時取消。這兩首作品是受到較多懷疑的作品,所以魯賓斯坦和弗朗索瓦的夜曲全集都沒有收錄這兩首夜曲。[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