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陳炯輝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陳炯輝

圖片來自ltn

陳炯輝(1950年-1990年7月28日),臺灣苗栗縣苑裡鎮人,雕刻家,以雕刻原住民木雕聞名,中年即逝,今日家鄉的工作室——心雕居成為其紀念館。[1]

生平

陳炯輝十三歲國小畢業後,帶著私存的二十塊錢從苑裡坐火車到台北謀生學習木雕,受喜歡收集原住民文物的啟蒙木雕師父鄭鈺麟影響,開始對原住民木雕有興趣。1972年,陳炯輝從軍中退伍後,成立山地門雕刻社。此雕刻工作室離苑裡海邊只有步行約三分鐘距離,位在苑裡鎮出水路64號,為一間木麻黃樹林圍繞的的古厝。

這雕刻社收了一、二十位的學徒,專以仿製排灣族木雕為主,其作品善以象徵排灣族之精神與特色的人像、人頭、百步蛇紋、鹿紋、野豬紋等常見的圖騰。陳炯輝專門加工仿製原住民文物賣給古董商,從月薪一千五百元起薪,不到一年就已加薪到一萬五千元。但這樣他並不滿意,遂實地到屏東縣潮州鎮原住民部落生活三年以學習木雕。

1984年,陳炯輝在文建會陳奇祿的鼓勵下,一改仿製的風格,改走創作的路線。由於陳奇祿說陳炯輝的木雕再精美也只是仿製品,陳炯輝便決定開始探尋自己的藝術創作。陳炯輝將雕刻社更名為「心雕居」,並以粟耘的對聯「心識應無邊與海為鄰、雕藝需有道以山作師」來闡釋「心雕居」的地理特色及其創作理念。他將原始木雕造型加以變形,雖仍保留排灣木雕的形和味,但結構上以立體轉換,並以牛樟、黃櫸為主要材料,配合像黑檀、鳥心石、紅花樟、黃楊、茄苳等不同的木料。

陳炯輝的新創作品在1985年11月19日到12月8日於台北的春之藝廊展覽,12月14日到29日在台南體育館,1986年1月1日到21日在高雄大立藝文中心,1月25日到2月14日在台中文化中心文英館繼展。該年展覽,他的獨特風格獲得藝文界的讚許與注目。之後獲得第三十一屆文藝獎章美術工藝獎。

1989年起,陳炯輝不斷咳嗽,在台中誤診為肺癆,靜心吃了兩、三個月的藥,才發現不對,到台北診斷,確定罹患肺腫瘤與肺積水。他得知自己罹患癌症後,返家刻了一件「孕」,並希望有生之年再開一次展覽。1990年,他已無法再作雕刻,癌細胞蔓延到肝及骨頭,百分之七十五的氣管也被阻塞。當年7月28日,他中午從醫院返家不久,下午1時5分,因肺癌病逝苑裡家中,享壽四十,遺有妻子及五名子女。8月5日上午9點30分公祭,由苗栗縣畫家張秋台上香主祭,唱起一首客家人的催眠曲送行。

身後

陳炯輝父親陳成合因思念病逝的兒子,退休後自學接觸木雕,用濱海漂流木、竹頭,雕作樸拙自然魚型;陳炯輝弟弟陳清海,也利用賣魚生意的空閒時間雕刻,其風格則明顯受到哥哥的影響,有原住民雕刻風格。

1992年,透過文建會輔助,陳炯輝朋友劉茂龍負責經營心雕居成立了陳炯輝紀念館。1998年報導時,心雕居已是旅行業者會注意的景點。

參考文獻

  1. 陳炯輝,lt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