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陶都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陶都宜興古稱荊溪、荊邑。它位於長江三角洲的太湖西岸,是江蘇省最南邊的一個市,與浙江、安徽兩省接壤。境內既多山,又多水;山水相依,景色迷人。一面是疊嶂如雲、蜿蜒起伏的山巒;另一面是碧波蕩漾、帆影悠然的太湖。瀲灩的水光,蒼翠的嵐影,好像一幅美麗的山水畫。[1]

地理位置

來到錦繡江南,從無錫驅車沿太湖南行六十四公里,便到了別有洞天的陶都宜興。凡到這裡遊覽的人,"宜興不厭萬回遊"的觀感便會油然而生。

唐代文學家柳宗元曾經說過:" 游之適,大率有二:曠如也,奧如也,如斯而已。"他認為,一個旅遊勝地,無非是以開朗豁達取勝,或者以深邃奧秘引人。陶都宜興,可謂兩者兼備:溪山尋幽則曠如也,洞穴探奇則奧如也。這裡的自然風光以山青、水秀、洞奇、石美聞名於中外。

漫長的歷史,悠久的文化,給宜興留下了豐富的遺產。著名的文物古蹟有三國時代的國山碑、西晉周王廟、唐代古龍窯、東坡書院和太平天國輔王府等。相傳,"荊溪十景"就是這裡的十大勝景,可謂錦繡江南大好山河的一個縮影。

宜興地處太湖流域,土地肥沃,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物產以大米、毛竹、茶葉為大宗,還有著名的溪蟹和太湖魚蝦,是江南的魚米之鄉。

宜興是我國產茶的名地。三國時代的"國山舜茶"早已著稱江南。到了唐朝,連皇帝也喜歡宜興名茶,規定宜興每年要向宮廷進貢茶葉,這就是"陽羨唐貢茶"的來歷。這裡的太華山區又是江蘇最大的毛竹基地。挺拔茂密的翠竹,連崗接坡,層巒疊翠。山風過處,竹影婆娑,好似大海中波濤起伏,故有"竹海"的美稱。

善卷洞

神奇的善卷洞與張公洞,有"江南第一古蹟"、"海內奇觀"之譽。據地質學家考察,它們的形成將近一百萬年。"善卷張公天下奇"的名句,表達了人們對於宜興兩洞的高度欣賞。還有氣勢宏偉的靈谷洞,絢麗多彩,可與兩洞媲美,更為古老的宜興增添了聲色。[2]

旅遊資源

古往今來,多少詩人讚美了宜興的湖光山色,多少書畫家為它發揮了絕技。但是,形成它今天獨特風貌的主要因素卻是陶瓷工藝。遠在五千多年以前的新石器時代,這裡的先民就發明創造了陶器。從幾何印紋硬陶和原始青瓷,到精美的紫砂陶,制陶技術不斷地改進。相傳春秋時范蠡與西施曾在宜興制陶。晉宋有精品可考。明清大放異彩,使宜興陶器成為聞名於世界的產品。而今宜興陶業中心丁蜀鎮,已經由過去的家家做坯、處處皆窯的集鎮, 變成了多品種的陶瓷產業基地。

竹海風景區

宜興竹海風景區位於蘇、浙、皖三省交界處的宜興市。宜興盛產竹,自古便有"竹的海洋"之稱。

宜園

宜園是一個以小橋流水為基調、古典形式的現代江南園林,是團氿風景區的重要組成部分。籌建於2003年初,建成於2004年10月。

龍背山森林公園

龍背山森林公園位於宜興城區南側,占地550公頃。

玉女潭

玉女潭坐落在宜興市西南23公里湖㳇鎮的蓮子山上,景區面積16公頃,遊程約2000米長。

陶瓷博物館

中國宜興陶瓷博物館是國內最早成立的專業性陶瓷博物館,前身是江蘇省宜興陶瓷公司陳列室和宜興陶瓷陳列館,已有近五十年的歷史。館區20000多平方米,展館3000多平方米。

周培源故居

周培源祖居位於宜興芳橋鎮後村,原有兩處。一處在後村河南,為周培源祖父所建,是周培源的誕生地,80被大火焚毀。現存的一處為周培源父親周文伯於民國初所建。

東坡書院

東坡書院是宋代大文豪蘇東坡在宜興丁山買田講學之地。書院歷經滄桑,多次被毀,多次重建,現今留下的建築是明代重建的。

徐悲鴻故居

徐悲鴻故居位於屺亭橋塘河西側,為磚木結構3開間閣樓房屋,占地518平方米,建築面積115平方米。故居包括徐悲鴻原生活起居間、弟妹生活間、徐父授書房及一個天井。2000年經重新修建後已正式開放。

太平天國王府

太平天國王府位於宜城通貞觀路,始建於清代,原為史姓宅第,1860年(清咸豐十年)太平軍攻克宜興後,成為輔王楊輔清的府第,後又曾作為忠王李秀成的行轅,為江蘇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善捲風景區

善卷洞與比利時之漢人洞、法蘭西之里昂洞稱為世界三大奇洞,也是我國著名的旅遊勝地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龍池山風景區

位於宜興城西南三十五公里的龍池山。1982年被列為省級森林自然保護區,總面積達一千八百多畝。

張公洞風景區

張公洞,又名庚桑洞,是著名石灰岩溶洞、宜興"三奇"之一。位於宜興城西南約22公里的孟峰山麓,距東北的無錫市60多公里。屬於宜興市陽羨生態旅遊區管理委員會,1919年,宜興紳士儲南強修整張公洞,1934年11月11日對外開放。景區面積0.36平方公里,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太湖風景名勝區的陽羨風景區主要景點之一,古代荊溪十景之一,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靈谷風景區

有"靈谷天府"之稱的靈谷風景區位於市區西南25公里的湖㳇鎮境內,風景區面積0.13平方公里,相傳象徵五穀豐登的田道仙姑靈姑娘在此隱居,故稱之為"靈谷洞"。

西晉周王廟

周王廟,又稱"英烈廟"、"周孝侯廟",位於宜城鎮東廟巷內,始建於晉元康九年(229),是為祭祀晉平將軍周處而建的專祠,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宜興今日

今天的宜興,已列為太湖十大風景區之一,是對外開放的旅遊勝地。 在新世紀,古老的陶都宜興將建設得更加燦爛,更加美麗![3]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