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隆堯唐祖陵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隆堯唐祖陵,位於中國河北省邢台市汪尹村,為邢台市隆堯縣的一個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類型為古墓葬,公布時間為1982年7月23日。

唐陵的歷史年代為唐代,為唐朝皇家陵寢之一,包括唐高祖高祖父李熙墓建初陵,曾祖父李天錫墓啟運陵[1]。隋恭帝義寧二年(618年),李淵取代隋朝,建立唐朝,追尊高祖父李熙為廟號獻祖宣皇帝,墓稱建初陵;追尊曾祖父李天錫為懿祖光皇帝,墓稱啟運陵。

陳寅恪根據隆堯唐祖陵位於邢台隆堯縣,且唐祖陵的光業寺碑中有「維王桑梓,本際城池」的記載,認為李唐出身趙郡李氏,原為漢人寒門。在崛起之後,分別宣稱自己是隴西李氏或拓跋氏的後代,以抬高身份。

朱希祖經考據認為李熙卒於武川,其子李天錫為避六鎮兵亂,攜父遺骨南遷於趙郡廣阿。後來李虎將父祖合葬於此。趙郡並非李氏祖地,唐朝皇室確係為隴西李氏。原為河北省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名字由來

唐祖陵位於河北隆堯縣城正南6公里的魏莊鎮王尹村北200米處,是李唐始祖四代祖宣皇帝李熙的「建初陵」和三代祖光皇帝李天賜的「啟運陵」,二陵共塋,合稱「唐祖陵」。

修建簡況

646年(貞觀二十年),唐太宗多次派遣使臣左驍衛府長史長孫無忌與邢州刺史李寬、趙州刺史杜敖等「檢謁塋域,畫圖進上」,着手規劃修建祖陵。664年,祖陵修建完工,歷時十八年。唐高宗特敕二祖陵墓「各宜配守衛戶三十人」,並詔令州縣官員代表皇帝每年巡祭祖陵。677年,詔令追封二祖為宣皇帝、光皇帝。開元十二年(724年)唐玄宗派趙州刺史、上柱國田再思,象城縣令宗文素率象城、柏人、任縣三縣民眾維修、擴建唐祖陵附屬建築光業寺,725年完工後,刻立《光業寺碑》。

陵區景物

唐祖陵經歷了1300多年的滄桑之變,如今陵墓封土已平,整個陵區形成一片低於周圍地面的窪地。陵區南北長約350餘米,東西寬約80餘米,占地面積約2.8萬平方米。陵區南部神道長100米,寬40米,兩側原存唐代石刻自南向北依次有:石華表1對、翼馬1對、鞍馬及控馬人各2對、文武侍臣3對、鎮陵石獅1對,共20件,現存17件,毀失3件。

這組以唐獅為代表的陵墓石刻,是河北省唯一一組唐代帝陵級石刻[2],其雕刻之精美,造型之生動,氣勢之雄偉,堪與陝西關中唐諸帝陵、河南恭陵的同類雕刻相比美,是唐代一流的藝術精品。藝術價值最大的唐祖陵石獅,曾先後遭遇1926年被外國人買下,中途被追回;「文革」中險被砸毀,因及時埋掉而倖免的兩大劫難而倖存至今,倍顯珍貴。

附屬建築

唐祖陵附屬建築光業寺,是護陵行宮,屬皇家級著名寺院,規模雄偉宏大,坐落於唐祖陵東(現趙孟村西)500米處,寺內曾建有三大寶殿及鐘鼓樓、寶塔、珠台、仙館、碑林等。現僅存寺中「大唐帝陵光業寺大佛堂之碑」(簡稱「光業寺碑」)一通,高4.3米,寬1.1米,刻立於唐開元十三年(725年),碑文3000餘字,象城縣尉楊晉撰文,詳細記載了李唐二祖的生平、追封及建陵建寺之史實,是考證隆堯為李唐祖籍最權威的實物證據,是隆堯縣歷史價值最大的碑刻

視頻

隆堯唐祖陵 相關視頻

隆堯宣傳片:《隆堯驕傲》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