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隆福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隆福寺,位於東四十字路口的西北角。 隆福寺始建於明代景泰三年(1452年),清朝雍正九年重修。占地20000平方米,隆福寺在明代是京城唯一的番(喇嘛)、禪(和尚)同駐的寺院,清代成為完全的喇嘛廟。[1]

興盛時期

北京隆福寺曾是朝廷的香火院之一,成為京師著名的大廟會。東四的全稱應當叫東四牌樓。早年間,北京街道上有不少的牌樓,現已所剩無幾了但仍有地名可尋。隆福寺,最典型的街道牌樓就有東四牌樓和西四牌樓。因為當年東四十字路口的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各有一個牌樓,一共四個牌樓,又因為西城也有這樣對應的四個牌樓,所以,西城的叫西四牌樓,東城的叫東四牌樓。而西城的護國寺與東城的隆福寺也是東西對應,護國寺又叫西廟,隆福寺亦稱東廟。

歷史淵源

隆福寺,坐落在東四北大街西,始建於明代景泰三年(1452年),清雍正九年重修。隆福寺在明代是京城唯一的番(喇嘛)、禪(和尚)同駐的寺院,清代成為完全的喇嘛廟,北京隆福寺曾是朝廷的香火院之一,成為京師著名的大廟會。因坐落在東城,與護國寺相對,俗稱「東廟」。清代,舊曆每月逢一、二、九、十開廟,1930年改用陽曆一、二、九、十開廟。

每逢廟會,人流如潮,附近王府居住的貴族、東交民巷使館區的外國人、貧苦市民和近郊農民都來趕廟會。在這裡可以買到各式各樣的土特產品,可以吃到多種北京地方風味小吃,可以看到北京的民間戲曲。《北京竹枝詞》中說,當年廟會全盛時期「一日能消百萬錢」。

廟會活動

清代,舊曆每月逢一、二、九、十開廟,1930年改用陽曆一、二、九、十開廟。每逢廟會,人流如潮,附近王府居住的貴族、東交民巷使館區的外國人、貧苦市民和近郊農民都來趕廟會。 周邊美食:在這裡可以買到各式各樣的土特產品,可以吃到多種北京地方風味小吃,可以看到北京的民間戲曲。《北京竹枝詞》中說,當年廟會全盛時期「一日能消百萬錢」。[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