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雙斑綠柳鶯
Two-barred Warbler

Hiyashi Haka拍攝
圖片來自flickr

基本資料

學名     Phyllowcopus plumbeitarsus

目/科/屬  雀形/柳鶯/柳鶯

遷徏狀態   過境鳥

普遍性    稀有

體長/體重  10-12cm/7-10g

雙斑綠柳鶯,雌雄同型。虹膜深褐色。上嘴黑褐色、下嘴黃褐色。腳黑褐色。

  • 成鳥:
  1. 頭上色澤較暗,長而明顯的眉線黃白色,延伸至後枕。黑褐色過眼線。
  2. 體上大致為欖綠色,腰、背同色有2條明顯黃白色翼帶。
  3. 腹灰白色,有微微黃色細紋。脇略微欖灰綠色。

目錄

棲地&習性

河谷及溪流沿岸的針葉林和針葉林的混交林如樺木和白楊木。

性活潑,常在樹林中、上層枝梢間不停地跳躍覓食。

主要飲食細節幾乎未知;記錄小昆蟲。單獨,成對或在非繁殖季節以小型混合聚會覓食。

繁殖

約於5月至8月。6月底育雛。

保育

不受全球威脅。繁殖範圍豐富。俄羅斯東南部(烏蘇里蘭)森林中最常見的繁殖雀形目之一。

鳴聲

聲音響而乾澀的「tissheep」或「chi-ree-wee」叫聲。

外觀相似性

暗綠柳鶯與本種原為不同亞種,2015年裂分為獨立種。暗綠柳鶯Greenish Warbler(P.trochiloides)體背較灰,眉線眼前細,眼後粗,嘴較細,下嘴峰略暗。通常只有1條翼帶且較細短,有時中覆羽羽尖淡色而另形成1條模糊短翼帶。

極北柳鶯頭頂無頂冠紋,下嘴非全橙黃色。腳黃褐色。眉線未達嘴基。翼帶較不明顯。

黃眉柳鶯體型較小,三級飛羽有白色羽緣。腳黃褐至暗褐色。翼覆羽與翼帶顏色呈明顯對比。

分佈

EC&E西伯利亞,從下圖格斯卡河R和下葉尼西河R上游到東南俄羅斯東南部和薩哈林州,從南到蒙古東北,中國東北和韓國;非育種的中國(雲南東至西南沿海的廣東海南),緬甸泰國,老撾,柬埔寨越南(南安南)。[1]

參考書目

臺灣野鳥手繪圖鑑

視頻

Two-barred warbler - 26/11 - 17 Triberga, Öland Sweden
Two-barred warbler - 26/11 -17 Triberga, Öland Sweden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