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雪蘭莪牌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雪蘭莪牌樓

圖片來自trip

雪蘭莪牌樓(Kota Darul Ehsan,初稱"福利城堡",福利指的是雪蘭莪的"Darul Ehsan",因雪蘭莪也稱為福利之邦)是一個聳立在聯邦大道之上,標示著雪蘭莪州吉隆坡的分界線的拱門。這也是馬來西亞最大的拱門

歷史

雪蘭莪牌樓是馬來西亞聯邦政府為答謝和紀念雪蘭莪州蘇丹願意將吉隆坡於1974年割讓予新成立的聯邦直轄區,而特意為雪蘭莪州所興建[1]。該拱門的建設由前雪蘭莪蘇丹蘇丹沙拉胡汀於1974年2月1日提出,耗資420萬令吉,並於1981年落成,於1982年1月3日由蘇丹沙拉胡汀開幕。

設計

其摩爾式大理石弧形城門設計融入了蘇丹阿都沙末大廈(Sultan Abdul Samad Building)與舊國家皇宮的建築特色,並於吉隆坡站有異曲同工之妙。在牌樓兩側各豎立了一尊大炮。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