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雪鶚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雪鶚 免費編輯 添加義項名

添加义项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雪鶚

被列為 "無絕種之虞"


居住在 凍原上

食物 旅鼠、老鼠、小鳥

目錄 1基本簡介 2殲21的別名 摺疊編輯本段基本簡介 雪鶚被世界自然保育聯盟 (IUCN) 將其列"無絕種之虞",居住在凍原上,以旅鼠、老鼠、小鳥、野雁、天鵝蛋為食物,有時也吃魚。

雪鶚:俗稱白貓頭鷹,鶚形目,鴟鶚科,大型鶚類,頭形寬大,嘴強大呈鈎狀,爪銳而鈎出,雄鳥通體白色,雌鳥、幼鳥體上褐色斑顯著,以雪兔、鼠類為主要食物,5-6月繁殖,每窩5-7枚。 雪鶚 雪鶚

科:鴟鴞科 (Strigidae)

種:雪鶚 (Nyctea scandiaca)

現況:全世界的數量維持

在大約二十九萬隻。世界自然保育聯盟(IUCN) 將其列無絕種之虞。社會單位:獨居且有地盤概念 科:鴟鴞科 (Strigidae)

摺疊繁殖方式 每年雌鳥會在幾天時間內陸續產下 3 – 11 顆蛋, 32 天左右蛋便會孵化。幼鳥:幼鳥在孵化後的 14 – 26 天離巢,此時幼鳥還無法飛行,父母會持續餵食 5 – 7 周,直到幼鳥可以自行覓食為止。食物:旅鼠、老鼠、小鳥、野雁、天鵝蛋,有時也吃魚。 雪鶚 雪鶚

摺疊生活環境 雪鶚居住在空曠的凍原上,低處風勢較弱的山丘或圓石上,如果有風乾的植物,便是雪鶚築巢的最佳選擇。雖然雪鶚為候鳥,但只有在食物日漸稀少時,它們才會往南遷徙。南方的村莊或市中心常常可見到雪鶚的蹤跡。雪顎擁有高度敏銳的視覺、聽覺和觸覺,可以感應到環境的變化並迅速反應。絕佳的視力以及可以將頭轉上 270°的能力,使雪顎可以毫無困難地獵捕食物,而狐狸、狼以及大型鳥類則是雪顎的天敵。 夕陽下的雪鶚 夕陽下的雪鶚

飛翔的雪鶚 飛翔的雪鶚

摺疊編輯本段殲21的別名 中國第二種隱身戰鬥機---殲-21"雪鶚" 北極流浪者 雪鶚之年


今年北極的雪鶚(Snowy Owl)超乎尋常地出現在北美的眾多地點,甚至在素有「陽光之州」美稱的美國佛羅里達州都已經有它們的身影。北極地區近年出現的食物鏈斷裂,迫使雪鶚一路南下尋找食物資源,而且目前看來這種周期性越來越短,已經不像以前所說的每隔4年出現一次。

美麗的生靈

雪鶚擁有一對夜光黃色眼睛,雪白的身體加上優美的飛行身姿讓所有人都為之動容,是哈利波特的那隻寵物信使貓頭鷹的原型。它們主要生活在北極圈地區,非常沉重,雌性平均約為2.3公斤,雄性約18公斤,翼展為125到145厘米之間,是北美體型最大的貓頭鷹,擁有高度敏銳的視覺、聽覺和觸覺,可以感應到環境的變化並迅速反應。絕佳的視力以及可以將頭轉上270度的能力,使之可以毫無困難地獵捕食物。夏天它們一般會南遷到北緯60度以北(包括格陵蘭,挪威,瑞典,芬蘭,加拿大最北部和美國的阿拉斯加)的地區繁衍生息。鳥類愛好者想要親眼目睹它們的萌模樣可不是那麼簡單的事,但是現在在美國加州家門口或許就會碰到正在打盹的雪鶚。

隨處可見的不速之客

野生動物攝影師莉蓮·斯托克斯(Lillian Stokes)作為《斯托克斯鳥類指南》系列叢書的作者,認為「當雪鶚賴以生存的鼠類種群崩潰滅絕的時候,這些可愛的生靈也不得不冒險前往南方尋找食物,而今年出現的龐大數量足以說明歷史性的時刻即將到來。」在阿拉斯加腹地專門從事雪鶚研究長達22年的丹佛霍爾特(Denver Holt)說,「2011年的時候入侵的雪鶚規模就已經是全國範圍了,有35個州都找尋到了它們的蹤跡。」但是以往的經驗,大約每隔4年才會出現超乎尋常數量的大爆炸。然而今年,南方的小鎮、史密瑟斯、聖詹姆斯堡,伯恩斯湖,庫特尼,溫哥華島和內陸低地,甚至南至加利佛尼亞州、德克薩斯州和佛羅里達州都已經成為雪鶚的後花園。

即將被餓死的雪鶚

野生動物學家道格·威爾遜(Doug Wilson)毫不掩飾地說,「今年已然成為歷史上數量最為龐大的一年。」然而並不是貓頭鷹數量的急劇增長造成的,因為他發現了許多死去的雪鶚屍體。根據這些屍體不難看出,它們都是被餓死的。「因為我看到烏兒的胸骨上幾乎都沒有肉,嗉囊里也是空空如也,在目擊者觀測到的34隻雪鶚中有7隻已經被餓死。」這些年輕的白貓頭鷹或許根本就來不及學習如何捕獵就被迫從原始棲息地遷往數干公里以外的南方,生存環境的變化已經讓原本脆弱的生態環境更加雪上加霜。

當深秋來臨時,經驗豐富的老貓頭鷹可以在北極捕獵黃金地區占據地盤,保證自己擁有充足的食物。但是年輕一輩的就只能被迫南下,而且顯然這個旅程是一條不歸路,許多的貓頭鷹都十分虛弱和憔悴,一些觀鳥社區組織和動物救助站已經收留了許多這樣的鳥兒,為他們人為地提供食物,但是這不是長久之計。動物園和社區可以收留的數量是有限的,觀鳥愛好者和愛鳥人士的反對呼聲也使得它們重回大自然的計劃提上記事日程。

北極旅鼠種群變化

科學家研究發現,歸根結底就是北極鼠類種群的突然變化導致食物鏈頂端的雪鶚無法適應,產生多米諾骨牌似的惡性連鎖反應。美國康涅狄格州大學生態學和進化生物學教授及鳥類學家克里斯埃爾克(Chris Elphick)經過慎密的研究發現,當北極地區嚙齒類動物的食物充足情況下,導致雪鶚的種群能夠以不同以往的速度繁殖並產生過多的幼年貓頭鷹,而且大大提高了幼烏的存活幾率,然而正是這種數量上的泛濫,導致生態平衡被打破;另外,近幾年的全球範圍的極寒天氣是最終的導火索,北美大陸的極寒天不單單出現在北極範圍,也在南部的沿海城市出現,這樣直接殺死許多旅鼠和田鼠,導致剛剛獨立的飢腸轆轆的年輕貓頭鷹不得不鋌而走險,面對氣候異常所帶來的麻煩,當然往往都是以生命為代價的。

機場附近的棲息地

經過長途的旅行之後,為什麼這些烏兒會出現在機場?雪鶚是一種喜歡開闊地帶的烏兒,各種不受干擾的海灘、岩石碼頭、沙丘、沼澤和草原都是它們的最愛。由於天然草地已經讓位給經濟發展(比如珍貴的高爾夫球場等綠化帶),一些僅存的天然棲息地恰好也就位於機場附近,這裡的環境和雪鶚生存的環境最為相似,它們也可以找到自己想要的食物資源。但是和其他同樣棲息在機場附近的陸地棉鷸、草蜢麻雀、東野雲雀和美洲紅隼等生物不同的是,雪鶚實在是太大了,對于飛機的危險性毋庸置疑。

人類的最終抉擇

南下到人類城市內部的雪鶚對眼前的世界一無所知,哪怕是四周的田野也和北極地區不同,自然與人類也產生了共存問題。溫莎機場總經理菲爾羅伯茨(Phil Roberts)無奈地說,「在過去的15年裡,我們還從沒有遇到過這種情況,機場裡到處都是白貓頭鷹。」因為這些碩大的烏兒,機場已經頻繁關閉,要知道在2013年11月下旬和12月初的短短兩個星期里,就有5架飛機在肯尼迪機場、紐瓦克機場和拉瓜迪亞機場被雪鶚擊中。我們總不能怪罪這些可愛的白貓頭鷹們眼神不好吧?

有人曾試圖獵殺這些雪鶚,最終各國政府只好出面答應開始人為干預雪鶚的遷徙,幫助它們尋找更為適合生存的自然環境,而不是作為人類的寵物圈養起來。目前波士頓的洛根國際機場已經安裝了一個捕獲並搬遷貓頭鷹的裝置,雖然只是一個臨時的做法,但是也很快被紐約機場所採納。如果我們不能夠解決草原棲息地的問題,那些其他的鳥類也會和雪鶚一樣,在忽起忽落的演變過程中將逐漸退出歷史的舞台,到時候我們也只能到博物館裡一睹它們的芳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