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電子世界爭霸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電子世界爭霸戰
圖片來自catchplay

電子世界爭霸戰》是一部1982年美國科幻動作冒險片,由史蒂芬·李斯柏格自編自導,並與邦妮·麥克伯德共同創作故事。[1]

其劇情敘述由傑夫·布里吉飾演的電腦軟體工程師凱文·費林意外被吸進了電子世界當中,並在試圖從中央控制程式的手中逃走的同時,還得將其程式摧毀。除了布里吉外,其他演員包括布魯斯·巴克林納大衛·華納、辛蒂·摩根和巴納德·休斯。

電子世界爭霸戰》的發展始於1976年,李斯柏格對當時的電子遊戲《》很感興趣,便和製片人唐納·庫納許成立了一間動畫工作室,並打算推出動畫電影《電子世界爭霸戰》。為了達到宣傳效果,李斯柏格和他的團隊製作了一支以「創」為主角的30秒動畫短片。最終,李斯柏格決定改以在實拍元素的真人電影中加入背光電腦動畫來呈現。李斯柏格和庫納許帶著其故事概念開始尋覓資助商,但被許多間製片公司所拒絕,直到華特迪士尼才願意投資和發行該片。在片中,有許多畫面是以手繪動畫結合電腦動畫及實拍所呈現,其中手繪動畫大多是由臺灣宏廣公司所完成。

該片由華特迪士尼製片公司和Lisberger-Kushner Productions製作,並由博偉電影發行定於1982年7月9日在美國的1091間戲院上映。《電子世界爭霸戰》以1700萬美元的預算賺進了3300萬美元的成功票房,並獲得了影評界的普遍好評;大多讚賞具開創性的視覺效果和演出,但其敘事手法在當時則被認為是不連貫的。

電子世界爭霸戰》在第55屆奧斯卡金像獎上入圍了最佳服裝設計和奧斯卡最佳混音獎,並因「電腦成像動畫的首次使用」而使李斯柏格獲得了金氏世界紀錄大獎。隨著時間的推進,《電子世界爭霸戰》成為了一部邪典電影,並推出一系列的創系列,其中包括了多款電子遊戲、漫畫和電視動畫。相隔28年,迪士尼於2010年推出了續集《創:光速戰記》,由約瑟夫·柯金斯基執導、李斯柏格監製,而布里吉與巴克林納則再次回歸出演各自的角色。

劇情

凱文·費林以前是一名由電腦公司ENCOM所雇用的頂級軟體工程師,當他在電子遊樂場中控制一組遊戲程式並試圖入侵的大型電腦系統中時,反被對方的「中央控制程式」察覺並阻止。在內部,程式設計師艾倫·布萊德利和他的工程師女友蘿拉·巴恩斯博士發現中央控制程式已經封鎖了他們對連線目標的訪問;為此,艾倫前去向高級執行副總裁艾德·迪林傑理論,迪林傑聲稱這是為了防止外來駭客攻擊所做的安全措施。艾倫離開後,迪林傑卻發現中央控制程式已成長為強大的虛擬智能並非法挪用個人、企業和政府的計劃來提高自身能力,並威脅迪林傑如果不聽從它的指示,便會公開他剽竊費林的遊戲之相關訊息。

蘿拉推測那名駭客就是費林,便隨艾倫到對方的電子遊樂場中警告他。費林表示,他一直在試圖找出證據,以證明迪林傑的剽竊行為,該行為就是讓迪林傑能在公司中出人頭地的主因。艾倫提議,如果依靠自己開發的「創」計劃便能成功,創是一項能與中央控制程式對抗的自治安全防衛系統;只要費林能讓創的終端對外進行聯繫,便能獲取他所需的訊息。之後,三人在夜裡潛入ENCOM中執行計劃。當費林連上電腦並試圖入侵時,中央控制程式使用了一種實驗性質的雷射將費林數位化並下載到名為「網格)」的ENCOM大型電子世界中。在該世界中,所有被人類「用戶」(程式設計師)編寫的程式是以人形生物體的模樣所呈現。

費林被一群士兵抓走後得知,中央控制程式和其副手薩克統治著這個電子世界,且強制要他們抓來的程式放棄對用戶的信仰。中央控制程式還迫使這些程式進行致命性的遊戲,而費林則在第一場的接球遊戲中勝出。費林在牢中認識了其他被抓的程式——拉姆和創,且三人在光速機車比賽中共同合作並趁機逃離主機,使他們和薩克勢力的人馬展開追逐。在中途,費林和拉姆因敵方的戰車攻擊而與創分離。在試圖幫助受傷的拉姆時,費林發現自己能透過身為設計師的身份來操縱網格中的某些部份。拉姆發現了費林的「用戶」身份後,鼓勵費林找到創並救出他,拉姆在說話完後死去。費林開始運用自己的新力量重建了一架敵方戰機,並還偽裝成薩克的一名士兵(紅色紋路的外貌)。

創發現了富有同情心的敵方人員兼舊識尤莉,並在她和看守者杜蒙的幫助下,使創得以在中利用身份磁盤接收來自艾倫的訊息,以摧毀中央控制程式。在費林和創、尤莉相聚後,三人登上了一艘被劫持的太陽帆船,以通往中央控制程式的核心。但在途中,薩克的指揮艦摧毀了該船並抓捕了費林和尤莉,且似乎已殺死了創。薩克和抵達中央控制程式的核心後,開始讓指揮艦逐漸解體,但運用自身力量逃脫的費林則再次操縱電網以維持住指揮艦的架構。在中央控制程式開始試圖吸收杜蒙等程式們的力量時,倖存下來的創與薩克展開交戰並重創了對方,促使中央控制程式賜給薩克重生並變得巨大的力量。當意識到自己操縱電網的能力可能讓中央控制程式露出開口時,費林躍入中央控制程式的光子身體中,讓它分散了注意力;創則藉此將磁盤射向中央控制程式身體的開口間隙中,消滅中央控制程式和薩克,結束中央控制程式對電子世界的控制,並允許被捕獲的程式們再次與用戶進行通訊。

中央控制程式被毀滅後,弗林在現實世界中重現。而創在電子世界中的勝利已釋放了電腦停滯的所有目標訪問,而附近的印表機也印出了迪林傑剽竊自己作品的證據。在第二天早晨,迪林傑進入他的辦公室時,發現中央控制程式已停止運作,並看見自己的剽竊證據也已被揭露。為此,費林在後來被升為ENCOM的執行長,並被艾倫和蘿拉開心地迎接。

發展

電子世界爭霸戰》的發展始於1976年,動畫師史蒂芬·李斯柏格到一家名為Mathematical Applications Group的電腦公司觀看樣片,並第一次看見了電子遊戲《》。李斯柏格立刻對該遊戲產生著迷,並想製作一部將電腦及遊戲結合的電影。李斯柏格表示,「我意識到這些技術非常適合將電子遊戲和電腦的視覺效果帶入大銀幕中,而那一刻這整個概念在我腦海中閃現。」

李斯柏格起初製作了一部以「創」一角為主的30秒動畫短片,用於宣傳他的工作室Lisberger Studios和一系列各式的搖滾電台。該具有背光賽璐珞動畫(手繪動畫)將創描繪成成一名全身閃爍著黃光的角色;李斯柏格原本打算將長片版的《電子世界爭霸戰》中所有的英雄角色都以黃色光來表示,但後來在成品中則改成了藍色。原型的創蓄有鬍子,外型與1978年電視劇《星際大爭霸》中的賽隆人相似。此外,創擁有兩張「爆破式磁片」。

他想製作一部電影,以向世上所有人開放這個世界。李斯柏格和他在商業上的合作夥伴唐納·庫納許於1977年搬到了西海岸,並成立了一個動畫工作室來開發《電子世界爭霸戰》。他們藉由90分鐘的電視動畫電影《動物奧運會》(1980年)的利潤來製作動畫電影《電子世界爭霸戰》的分鏡

該片被認為是一部以真人實景來拍攝的動畫電影,其他的部分涉及電腦生成的視覺效果和背光動畫的結合。李斯柏格計劃透過接觸幾間獨立電腦公司來為電影籌資,最後並未成功。但之後,有一間名為接受了此概念。他會見了代表李察·泰勒,便開始討論使用帶有背光動畫的實景攝影,以便它可以與電腦動畫相結合。此時,李斯柏格已編寫了劇本,並完成了測試用的動畫分鏡。他花了大約30萬美元開發《電子世界爭霸戰》,並在獲得支持之前就獲得了400萬至500萬美元的私人支持。李斯柏格和庫納許將他們的分鏡和電腦成像的電影樣本找上了華納兄弟米高梅哥倫比亞影業,但沒有一家發行公司願意投資而使李斯柏格感到失望。

1980年,他們決定將這份想法帶到華特迪士尼影業集團,迪士尼在當時有興趣製作大膽題材的作品。但迪士尼高層對於給予新人導演及製片人1000萬至1200萬美元的資金而感到疑慮,且這些技術在當時從未有人嘗試過。迪士尼同意投資一部測試用的影片,當中含有電影中的飛盤投擲比賽的原型,但是較粗糙的版本。這是一個將真人電影與背光動畫和電腦生成的視覺效果作結合的機會。這給迪士尼的高層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並同意投資這部片。隨後,劇本和分鏡被重新編寫。當時,迪士尼很少聘請外人為他們製作電影,而庫納許發現他和他的團隊受到的熱情並不夠熱烈,因「惹到了命脈——華特迪士尼動畫工作室,他們將我們視為外部的細菌。我們試圖招募幾名迪士尼的動畫師,但沒有人來。迪士尼是個封閉的組織。」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