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震源機制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震源機制解是中國的一個科技名詞。

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1],已有六千多年的歷史。從倉頡造字的古老傳說到公元前1000多年前甲骨文的發現,漢字有着深厚的歷史底蘊。後來的演變經歷了幾千年的漫長曆程,在形體上逐漸由圖形變為筆畫,象形[2]變為象徵,複雜變為簡單;在造字原則上從表形、表意到形聲。

名詞解釋

震源機制解(地球物理學術語)一般指斷層面解

斷層面解(Fault-plane solution),是地質學領域的專業詞彙,用於描述斷層面特徵。這些特徵主要包括斷層面傾向、斷層滑移方向、斷層面走向,通過對這幾項主要的屬性特徵的描述從而概括整個斷層面的特徵。

主要內容

斷層面解通常以彈性回跳理論為基礎,從點源模型出發,利用作圖法或解析法即可得到斷層面解。作圖法是以平面作圖代替球面作圖。常用的有吳爾夫網作圖法和施密特網作圖法。兩種作圖法的投影面均為某個過球心的大圓面,前者的投影關係較後者簡單,故更為常用。用解析法求斷層平面解時,先要引入模擬斷層錯動的震源模型(單力偶、雙力偶或剪切位錯模型),利用該模型產生的P波遠場位移公式,確定P波的兩個節面(斷層面和輔助面),節面上位移為零,其兩側的P波初動符號相反,形成四象限分布。作出最大主應力軸(T軸)和最小主應力軸(P軸),根據節面和力軸的空間位置,便可求得節面的走向、傾向和傾角。再用最內等震線的長軸,或前震、餘震的地理分布,或大地測量數據,或地震波輻射中反映出的多普勒效應以及輻射花樣的不對稱性來確定兩個節面中的斷層面。

研究意義

斷層面解是震源機制研究的主要內容。一個地震的斷層面解,描述了該地震的釋放應力場,由許多斷層面解得到的統計結果可代替該地區的應力場。可為認識地震應力場的基本結構、進一步研究地震的發生和構造運動等提供依據。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