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青堆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青堆鎮隸屬遼寧省大連市莊河市,地處莊河市東部30千米處,瀕臨黃海;東、西、南、北分別與鞍子山鄉、吳爐鎮黑島鎮大營鎮毗鄰,全鎮行政區域面積193.3平方千米。

1958年,成立青堆公社。1983年,青堆公社改鎮。截至2018年末,青堆鎮戶籍人口52940人。截至2020年6月,青堆鎮轄3個社區、14個行政村、1個農場,鎮人民政府駐振興路385號。

2011年,青堆鎮財政稅收收入5921萬元,比上年增長18%。2011年,青堆鎮農民人均純收入1.7萬元。2018年,青堆鎮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502萬元。截至2018年末,青堆鎮有51個工業企業,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4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的超市或綜合商店115個。

2022年,入選遼寧省第五批省級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名單。[1]

歷史沿革

戰國、秦屬遼東郡。

西漢屬燕。

明屬蓋州衛。

清屬奉天府蓋平縣。

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屬莊河廳青堆商鎮特別區。

民國二年(1913年),屬莊河縣。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屬新建孤山縣;同年10月,屬莊河縣青堆子鎮。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6月,屬孤山縣青堆區。

1949年,復屬莊河縣。

1958年,成立青堆公社。

1983年,青堆公社改鎮。

行政區劃

2000年以後,青堆鎮轄東街、西街2個居民委員會,胡溝、大朱、新華、河川、元寶房、幸福、雙利、寶寧、孔家、三和、范家、盛家、牌坊、前爐14個村民委員會;下設8個居民小組、169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青堆鎮轄3個社區、14個行政村、1個農場,鎮人民政府駐振興路385號。[2]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青堆鎮地處莊河市東部30千米處,瀕臨黃海;東、西、南、北分別與鞍子山鄉、吳爐鎮、黑島鎮、大營鎮毗鄰, 全鎮行政區域面積193.3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青堆鎮境內地形北部為高嶺山脈,中部為平原,南部為沿海灘涂。

水文

青堆鎮境內河流有:湖裡河,河長42.8千米,全流域面積442平方千米,平均徑流量2.3億立方米,全程經過塔嶺、高嶺、花院、鞍子山、青堆子,至五塊石注入黃海。板橋河發源於小孤山崔家溝,河源海拔107米,比降1.8%,長23千米,流域面積93平方千米,流經小孤山、青堆子,至盛家注入黃海。英那河發源於鞍山岫巖滿族自治,全程65.1千米,流經境內范家村、沙嶺農場。

自然災害

青堆鎮境內主要自然災害以洪澇災害為主。清光緒五年(1879年)夏,連雨12天,淹沒民田近1000畝。

人口

2011年末,青堆鎮轄區總人口5.4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20313人,城鎮化率37%。另有流動人口2748人。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48068人,占89%;有回、滿、蒙古、錫伯、朝鮮、鄂倫春等少數民族,共5932人,占11%。2011年,人口出生率5‰,人口死亡率3‰,人口自然增長率2‰,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282人。

截至2017年末,青堆鎮常住人口50188人。

截至2018年末,青堆鎮戶籍人口52940人。[3]

經濟

綜述

2011年,青堆鎮財政稅收收入5921萬元,比上年增長18%。

2011年,青堆鎮農民人均純收入1.7萬元。

2018年,青堆鎮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502萬元。

截至2018年末,青堆鎮有51個工業企業,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4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的超市或綜合商店115個。

農業

2011年,青堆鎮有耕地面積14.7萬畝,其中水田7.1萬畝,旱田7.5萬畝,水澆田0.1萬畝。

2011年,青堆鎮農業總產值7.9億元。

青堆鎮的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4.9萬噸,其中水稻2.9萬噸,玉米1.8萬噸。主要經濟作物有大豆、薯類、花生、蔬菜。

2011年,青堆鎮大豆產量1346噸,薯類產量1035噸,花生產量11噸,蔬菜產量2.6萬噸。

青堆鎮的畜牧業以飼養牛、生豬、家禽為主。2011年,牛飼養量1683頭,生豬飼養量2.6萬頭,家禽飼養量105.8萬羽。

2011年,青堆鎮生產肉類11404噸;禽蛋1361噸。

截至2011年末,青堆鎮有水果種植面積2203畝,產量7209噸。漁業以水產養殖和海洋捕撈為主。

2011年,青堆鎮水產總產量2.6萬噸。

工業

青堆鎮形成以機械製造、塑料包裝、農副產品加工、鑄造、運輸、物流等為主的工業體系。2011年,青堆鎮工業總產值達到113億元,比上年增長23%。

2011年,青堆鎮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5家。銷售收入達到億元以上的企業8家。[4]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青堆鎮有幼兒園9所,在園幼兒822人,專任教師30人;小學10所,在校生1423人,專任教師207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1200人,專任教師170人,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達100%;職校1所,在校生200人,專任教師10人。

2011年,青堆鎮教育經費達3256.7萬元。

醫療衛生

2011年末,青堆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23個,其中市級衛生院1所,衛生所22所;病床150張。專業衛生人員180人,其中執業醫師56人。

2011年,青堆鎮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95%,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40673人,參合率99%。

體育事業

2011年末,青堆鎮有體育場地13處,全民健身場所23處,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83%。[5]

基礎設施

廣播電視

2011年末,青堆鎮有有線電視用戶17492戶,其中數字電視用戶17408戶,電視綜合覆蓋率100%。

郵政電信

2011年末,青堆鎮有電信局、郵政局各1所,投遞點50個,鄉村通郵率100%。固定電話用戶15326戶,移動電話用戶16215戶,寬帶接入用戶5892戶。

道路

2011年末,青堆鎮有道路總長51千米,道路鋪裝面積357平方千米。

公共交通

2011年末,青堆鎮開通公交運營車輛26輛,運營總里程63千米。

給排水

2011年末,青堆鎮有自來水廠1座,設水塔1座,鋪設自來水幹線水管36.3千米,居民自來水普及率92%。

供電

2011年末,青堆鎮有變電站1座,供電可靠率100%。[6]

歷史文化

名稱來歷

因唐貞觀六年(633年)唐軍東征高句麗,在轄區內(今青堆鎮)一小坨子上樹立青堆子石碑而得名。

風景名勝

青堆子灣

青堆子灣是莊河第二大海灣,位於青堆子范家南部海域。東起南尖嘴,西至黑島樓上屯,東西距12.5千米,南北距7千米,面積87.5平方千米。灣內有大小礁坨9個,海底平坦多淤泥,適於養殖各種貝類。

古街

青堆鎮具有1300多年的歷史,具有典型明清建築風格的老街保存完好,老街內有普化寺、清真寺、基督教等廟宇,有建於明代和清代的民居,每逢農曆四月十八是老街趕廟會日子。

普化寺

根據偽滿大同元年(1932年)《莊河縣誌》記載:清咸豐三年《青口普化寺重修碑》:自古寺剎之設,有創必有因。創者難,因者亦誠不易...自金元以來已有故址..明正德年間,自地掘銅鼓一面,上有鑄詞雲:是寺之建,肇自元至正三年,地名三林,寺名普善...乾隆二十六年,僧行緣托缽至此,廢者修之,缺者補之...

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清咸豐二年(1852年)、民國十年(1921年)重修。

天后宮廟建成後,住寺修行為比丘尼。至香火旺盛後,比丘尼欲擴建天后宮,將天后宮廟東側約二十米的普化寺納為其中,並使用創建年代最早的普化寺冠名,所以天后宮對外更名為普化寺,但天后宮內仍按舊稱。

普化寺是佛教寺廟、天后宮供奉的是海神娘娘,再加上旁邊又有城隍廟、玉皇殿、火神廟等建築,反應是當時多神祗信仰的風俗。

文化遺址

截至2018年10月,青堆鎮共發現4處文化遺址,其中有新石器時代的大架地文化遺址1處,座落在三和村西北架地山頂;青銅時代遺址3處,分別在三和村西山、孔家村偏臉地和高嶺中學西山。[7]

交通運輸

2011年,青堆鎮境內201國道、濱海大道、丹大高速公路、前莊快鐵過境,距丹東港和機場120千米,距莊河港35千米。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