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青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青田縣位於中國浙江省東南部,甌江中下游,東接溫州,北接台州,西臨麗水,是麗水市下轄的一個縣。青田是中國著名的華僑之鄉、石雕之鄉、田魚之鄉,現有海外華僑華人達22萬之多,分布在世界80多個國家和地區。[1]

概述

青田縣轄3個街道辦事處,9個鎮,21個鄉,15個社區,15個居委會,414個行政村,560個自然村。

地理位置

青田縣[1]位於浙江省東南部,甌江中下游,北緯28°08′,東經120°17′,東接溫州,南連瑞安、文成,西臨麗水、景寧,北靠縉雲。總面積2493平方千米。常住人口為33.6542萬(2010第六次人口普查)。

自然氣候

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8.4℃。無霜期279天,年最大降水量達2213毫米,年最小降水量1032毫米。主要礦藏有鉬、鉛鋅、螢石、葉臘石、花崗岩、高嶺土、石灰岩等。330國道、金溫鐵路、金麗溫高速公路過境,水路有甌江。青田石雕名聞中外。景點有石門洞、清真禪寺、裕堂別墅等。[2]

旅遊景區

千絲岩

千絲岩景區2001年被評為國家AA級旅遊區。位於青田縣山口鎮境內,距縣城約7公里,是青田縣三大組團城市之一。谷地呈現東西走向,三面環山,入口朝南,山體植被覆蓋率達90%以上。景區內有千絲潭、天梯、天門、羅漢壁、幽園、陰陽床、青蛙石、蛙洞、千絲組橋、千絲廟宇等近20處景觀。其中千絲瀑最具特色,落差約28米,瀑布水口處凸起岩石分成二股水流,高處飛流而下,撞擊山體岩石,形成千絲萬縷,故稱「千絲瀑」。千絲瀑飛流直下,形成千絲潭,平均深度約2米,面積約200平方米,呈半圓形,水質達國家一級飲用水標準。緊依千絲瀑的東側是天門嶺、羅漢壁。天門由天梯和天門構成,天梯陡峭如立,有148級台階,天門狹窄一人可側身而過。羅漢壁高約150米,寬約120米,有十八羅漢像立在岩壁腰部,神態各異,由藝術大師林耀光用花崗岩雕刻而成。千絲廟群有觀音閣、胡公廟、媽祖廟組,建築各異,形象地體現了青田石。幽園有二處組成,分布在小平坑兩岸,東面是醉園,西面是桂花園,總占地面積1000平方米。緊挨印月池的醉園,旁有紫來洞,由一塊石頭依山堆積而成。這裡山奇、石奇、水奇,再加上人民高超的雕刻技藝,與自然景觀融為一體。

千絲岩屬花崗岩岩性,在中生代地殼抬升過程中,地質發生斷裂,山體受張斷裂帶控制,相互排斥斷裂而發生斷層,水流沿斷層面長時間侵蝕。千絲潭由於地型發育與地質斷裂,使山體受張斷裂帶控制,相互排斥斷裂而發生斷層,並在流水長期的侵蝕下,久而久之,水流沿斷層面傾瀉而形成瀑布景觀。

千絲岩景區入口「千絲岩」三字是全國著名書法家沙孟海先生所題,全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在景區內題「羅漢壁」三字。

石門洞

石門洞風景名勝區位於浙江中南部青田縣境域,地處金麗溫奇山秀水旅遊線的中段,距浙江省三大旅遊網絡中心之一的溫州市僅86公里,離青田縣城31公里,到麗水市區40公里,金溫鐵路、330國道、金麗溫高速經過景區,交通便利。石門洞1963年被浙江省確定為省級重點保護單位,1985年被列為浙江省第一批省級風景名勝區,1991年又被林業部批准為省級森林公園,2001年被列為浙江第一批國家AAA級旅遊區。景區規劃總面積71.34平方公里,其中核心景區面積25.64平方公里。

分為石門飛瀑、大子勝境、師姑草海三大景區以及西至海口鎮高沙村,東到船寮雷石村,330國道和金溫鐵路之間的甌江大溪景帶和連接太子勝境、西姑草海景區的山林景帶等「三區二帶」。其景區性質為:以洞天飛瀑、摩崖題刻、甌江秀色高山草甸為特色,融人文史跡與山林野趣為一體,宜於開展休閒觀光,度假避暑的山水型省級風景名勝區。

石門洞屬浙東南沿海地層分區,以中生界火山岩系特別發育為特徵,為一套巨厚的噴發岩為主體,岩性以酸性流紋岩和凝灰岩為主的酸性間夾中、基性陸相火山岩建造。地質構造以斷裂為主,褶皺不發育。景區地貌以丘陵山地為主,大溪北面為括蒼山脈,大溪南面為洞宮山脈,本區大部分為洞宮山脈的一部分,為浙江省最高的地貌區範圍,地勢由西南向東北傾斜。因切割強烈,地型複雜,大多均為海拔700-800米的低山,山坡坡度多在25度以上。北部大溪河谷,灘地多,江面寬200-400米,海拔僅20米。景區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溫暖濕潤,四季分明,降水充沛。且垂直差異明顯。年平均氣溫從入口江濱到師姑湖景區約為18℃遞減至14℃,年均降水量1480mm。水文溪流山坑發育,山澗瀑布眾多,水質國家一級地表飲用水標準。甌江大溪多年平均經流量約200億立方米,水質國家地表飲用水二級標準以上,植被森林覆蓋率達94%。

石門洞以區內峰巒疊翠、飛瀑高懸、溪水清沏、林木蔥鬱為自然特徵,而且歷史悠久,古蹟紛呈,傳說眾多,文化內涵豐厚。其嘆為觀止的是石門飛瀑,五級瀑布各有特色,氣勢宏偉,最下一級從112.5米高處懸崖絕壁上轟然傾瀉,形若垂練,濺若跳珠,散如銀霧,被稱為「天泉」、「聖水」,瀑下龍潭涵泓洫三畝,青碧如藍。石門洞入口大溪如玉帶相依,旗山、鼓山對峙如門,洞內群山環拱,樹木蔥鬱。南朝宋時,山水詩開宗、永嘉太守謝靈運尋幽探勝,首游石門洞後成為「東吳第一勝事」,後列為道教三十六小洞天之第十二洞天。李白、王安石、湯顯祖、阮元、袁枚、朱彝尊、郭沫若等歷代名人墨客和當代文豪都紛紛讚頌石門洞並留下優美詩文,形成摩崖碑刻117處、正、篆、隸、行、草各體書法佳作紛呈異彩,使石門洞成為浙江省摩崖題刻密度最高的景區之一,被列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石門洞還是被明宗祖譽為「渡江策士無雙,開國文臣第一」的國師—劉基少年讀書的地方,劉基讀書處遺址在地,劉文成公祠依然如故。附近還有「靈佑寺」、「謝客堂」、「觀音閣」和近代陳誠的「石門山莊」等古建古蹟及國師床、青雲梯、軒轅丘、透氣洞等50處景觀景物。太子頂景區位於海拔700多類的山頂,峰崖壯觀奇特,景物眾多,是登山健身,探勝獵奇的好去處,師姑草海是江南少有的高山草甸風光,森林良好,野生植物多姿多彩,花果植物多,更有高山涼爽氣候,夏為避暑勝地,冬為賞雪佳處。石門洞外大溪景帶溪水清沏,灘林秀美,曲溪灣灣,兩岸綠樹成蔭,太子勝境到師姑草海山林景帶猶如風景畫廊,野趣十足,為典型的山野觀光生態遊憩帶。

九灣仙峽

九灣仙峽於1999年被評為國家A級旅遊區及縣級風景名勝區,距縣城約45公里,九灣仙峽是典型的水蝕峽谷。呈「V」字形,峽谷景區全長8公里,總面積約5.3平方公里。峽谷主要以石、洞、潭、瀑、壁最為著名。景區中天然池潭百個以上,其中深4-5米,2000多平方米以上有3個,深1-3米,面積30多平方米的不計其數,具有「天然泳游池」、「天然河床」等之稱。潭的周圍奇石形狀多樣,如鱷魚石、石凳、石房子等。其中最為奇特的景觀是「風動石」、天門峽、天然河床。風動石位于山的最高處,石高約2米高,橢圓形,約5噸重,人用手可以搖動,但永遠不會掉下。天門峽高約7米,寬50厘米,沿着石碑進入,轉彎處寬約30厘米,往前走是可容納10餘人的天然洞穴,上面還有三塊石頭組成的「三柱鼎立」景觀。天然河床位於九彎仙峽最底部,全長約10000米,平均寬度約70米,水由西向東流。峽谷河床由兩個天然岩壁組成,岩壁光滑,中間略凹,上下岩壁高度相差約1.5米。上級岩壁而積約1000平方米,中間略凹,有積水,最深處約0.5米,像天然盤子。水隨着岩壁往下流,猶如天然滑梯,岩壁高約1.5米,寬1米,坡度約45度,岩壁光滑。下級岩壁面積約2000平方米,中間略凹,最深處約1米,中間積水。峽谷內溪水水質清澈,達到國家一級飲用水標準。

九灣仙峽是西北──東南向的岩層斷裂,產生在中生代地殼抬升過程中,因禎旺港支流章村源的地表經流對其侵蝕下切而形成,再加之地表抬升程度及岩性的差異,峽谷內具有較大的差異。峽谷內質地堅硬的流紋岩受到流水的強烈侵蝕磨損,表面變得異常光滑,由於出口河道狹窄,坡降較大,流水的沖刷力、搬運力變大,而使得河道基岩顯露,卵石細砂形成沉積,大塊石堆積形成滑水坡、天然河床等的地質景觀.基岩石壁和各種大形的象形石等風景奇觀則是因岩石坍塌形成,如風動石、天門峽等景觀。

景區四周懸崖峭壁,景色優美,森林覆蓋率95%以上,植被亞熱帶常綠闊葉林、針闊混交林及竹林為主。山上鮮花野草較多,河道下游遍布彩石,有紅、黃、藍、白各種顏色,若浮若沉,流光溢彩,春、夏、秋、冬景色各有不同。

九門寨

九門寨被評為縣級風景名勝區,位於青田縣高湖鎮境內,距縣城18約公里,具有「青田九寨溝」之稱,屬長帶狀的谷地型旅遊地,景區因朝聖門、天鵝門、石佛門等九門而得名。景區內山體直立,步行其間,如進重重山門,令人嘆為觀止。九門寨的寨門又稱大乘門,由四根大圓柱支撐着一橫匾構成。橫匾上刻着「九門寨」三字,正面為蘇適題寫,北面為費孝通題寫,寨門矗立在的空曠廣場上,廣場面積約400×50平方米,遠遠望去,煞是氣派。進入寨門,經過第二門朝聖門,第三門玉壁門,即至一岔路口,往東通向石佛壇(途經石佛門,顯聖門,渡聖門),往北通向石鵝坑(途經天鵝門,天池門,順天門)。九門寨自內馮坑口的船寮港起,沿內馮坑深入至坑口自然村附近,全長約12公里,面積約10平方公里。九門寨景區內山澗迂迴險阻,峽谷深幽奇峻,峰巒起伏穿插,自古有「三十六渡水、七十二道彎」之說。其中最具特色的是石佛壇,石佛壇始建年間無考,清道光辛丑(1841年)重建,光緒丁未(1907年)重修。石佛壇以「觀音岩山」石筍著稱於世,石筍高約30餘米。更有趣的是石岩筍中有一株圍徑1米餘橄攬樹,矗立在殿中,直衝雲霄。人述:「廟中有岩,岩中有佛,廟依岩建,岩為佛靈」。

九門寨由於受歷次地殼運動提升,因山體斷裂、流水的切割,形成山陡谷深,山嶽連綿的地貌特徵。地層以中生界火山沉積岩分布為主,屬侏羅紀唐石山群的流紋質熔凝灰岩。

這裡的山峰有的氣勢連綿,有的筆直陡峭,有的平緩渾圓,有的像雄踞的獅子,有的像展翅的雄鷹,當地百姓根據山體的形態,流傳下來象龜親吻、恐龍求法、蓬萊盆景等美麗故事。

當地百姓有一個傳說:古時,天鵝受王母娘娘之命下凡間尋找勝景,飛遍江南三萬里山川,最終選中九門寨,並在此地修身養息,永不復返天府。王母為了懲罰她,就在此設九道法門,後來又不知哪個朝代誰人在這裡建了寨,相傳:古時,有一位客商路宿「觀音岩山」,夢見觀音顯靈,日後見嶼岩石壁有觀音肖像,客商大喜,遂敬拜、祈願。數年後在嶼山岩處建廟,名「石佛壇」,香火日盛。另傳,廟壇前時有佛光閃爍,仍千古之謎。於是就有了九門寨這一人間仙境。

太鶴山

太鶴山原名「青田山」,位於縣城北面,是青田縣城人們的城市公園。因古時眾多的白鶴棲息而得名,為典型的低丘地貌,太鶴山以古松奇石為特色,已列入麗水市級風景名勝區和國家AA級旅遊區。太鶴山主峰海拔144.1米,山坡露岩廣布,古松奇石眾多,植被覆蓋率在85%以上。古松奇石、摩崖題刻、古廟亭台是太鶴山的特色。

太鶴山摩崖題刻50多處,有題名、題詩、刻像三種,正、行、草、篆、楷等書體皆具。有「混元峰」、「試劍石」、「長松介石」和現代人陳慕華的「煙雨松鶴」、沙孟海的「太鶴勝跡」、張愛萍的「山川孕秀」、粟裕的「裝點關山」、艾青的「印月池」等題刻,最具特色的是刻立在混元峰東南面岩壁的「楊枝觀音」線刻像,刻像清晰,像高約3.8米,寬1.6米,有「閩弟子鄭奎光書」款。與普陀山楊枝寺刻立於明萬曆三十六年(1608)的楊枝觀音像相似。如此龐大的楊枝觀音刻像為我省罕見。環翠寺是青田佛教活動最大場所,坐北朝南,建築面積1800餘平方米,主要建築依次有環翠寺、大雄寶殿、三層殿(圓通殿、三觀殿、臥佛殿)等,始建於明末清初,屢毀屢建。

相傳唐朝葉法善在此煉丹試劍,丹成得道,跨鶴升天而去,被道家稱為「青田山洞」,為道教勝地三十六小洞天之第三十洞天。明清期間,混元書院、瑞龍書院、心極書院、正誼書院皆設於此。優美的景觀和歷代的開發,使太鶴山文化積澱豐厚,成為青田文化的「根」。青田之名因太鶴山下有田產青芝而名「青田」,縣城因在太鶴山腳而名「鶴城」。1981年,太鶴山被闢為縣城公園,在青田僑胞和各界人士的資助下,不斷修整開拓,景觀更趨豐富,太鶴山位於青田縣縣政府駐地的北面,西面與崑山相接,東面與塔山相連。

中國石雕城

中國石雕城位於青田石雕文化發源地——青田縣山口鎮,山口鎮是全國最大的石雕、石章、製作、銷售、交易市場之一。中國石雕城坐北朝南,由石雕市場和石雕精品館兩部分組分,占地面積18000多平方米,由8幢6層,磚混結構樓房和東西兩側起圍合作用的廂房組成,建築面積約20餘萬平方米。每幢建築的底層作為石雕交易店鋪和創作室,共有101間。石雕精品樓占地面積約1000平方米,為 1 幢 7層樓的磚混凝土結構建築,建築面積4000多平方米,簡易歐式機格。精品館一樓為石雕交易商鋪,二樓為石雕作品的陳列室,三、四、五房為石雕工藝美術大師的個人珍藏館和住屋。

中國石雕城系青田旅意大利知名僑領王澤厚投資興建,總投資2600萬元,工程分兩期進行,一期為石雕市場和商住樓,二期為石雕珍品樓。已經竣工的一期工程因其設計超前,功能多樣,質量過硬,整體協調,所有商住房及店面早已銷售一空,而且青田石雕經營生意紅火。中國石雕城外觀底部花崗石裝飾,正面乳白色塗料和鋁合金門窗,紅色琉璃瓦鋪面。大門口立有全國工藝美術大師倪東方先生題寫的「中國石雕城」巨石,題刻起標誌作用,地方特色和現代風貌結合。中國石雕城於1999年開工建設,2001年10月7日落成開業。於2001年動工興建,2003年10月竣工並營業經營。

千峽湖國際度假區

千峽湖原名灘坑水庫,位於浙江省麗水市甌江流域小溪支流中段,上至景寧鶴溪,下至青田灘坑水電站大壩,千峽湖水域面積10.7萬畝,為全省第二大人工水庫。千峽湖國際度假區由千峽湖和小溪流域兩部分組成,水域面積達70.93平方公里,總庫容41.5億立方米。高處俯視,千峽環湖,景觀壯麗。

青田清真禪寺

青田清真禪寺位於青田縣阜山鄉眠牛山麓,坐北朝南。始建於宋末元初,屬縣文物保護單位,是中國百座名寺之一。

奇雲山

奇雲山位於青田著名僑鄉方山鄉東南隅,與甌海、瑞安交界。海拔900米以上的丘陵緩坡約有6平方公里。這裡氣候涼爽,土地廣闊,草甸綿延,山花爛漫,溪水清澈,雲霧繚繞,是避暑休閒、回歸大自然進行生態旅遊的理想場所。 現準備引資2500萬元人民幣興建奇雲山休養度假山莊。隨着方山至瑞安、甌海公路的貫通,這裡將會成為青田特色旅遊線「山口--方山石雕、僑鄉文化游」上的一道美麗風景。

章旦紅羅山

章旦紅羅山是一家集水果基地開發、立體生態養殖、農業休閒觀光為一體的旅遊觀光園區。園區占地面積6000畝,其中有千畝精品果園,果品種類眾多,一年四季瓜果飄香。浙江省最大道教中心——崇道觀建築氣勢宏偉,重樓疊閣,飛檐相啄,豪華壯麗,院內雕塑姿態威武,栩栩如生。境內山峰連綿起伏,空氣清新,是現代生活休閒觀光旅遊的最佳去處。

華僑陳列館

青田華僑歷史陳列館是為各類華僑歷史展覽和陳列活動所開闢的館室,位於縣城新大街。陳列館裡現陳列有青田華僑在世界各地的創業歷史的書面和實物資料。各國特色紀念品,講述着青田華僑的創業史和華僑對家鄉建設事業無私貢獻的動人事跡。館內設有國內館、國外館、群英館,館內陳列了大量的實物、照片、文字資料,是青田人和廣大遊客了解青田歷史,體會僑鄉文化的重要場所。

東堡山

東堡山,又名文筆山,如人「端冕正笏」,位於油竹新區東赤村。這裡不肯去觀音大佛又名「日吉觀音」,坐落在青田東堡山廣場,大佛充分運用了青田石雕的雕刻技藝,人物形態逼真,高13.5米,重約128噸,是國內最大室外花崗岩雕像。東堡寺(又名淨覺寺)始建於唐大中年間(847年——860年)。其頂可望縣城全貌,視野開闊,山麓甌江百舟游弋。

甌江

甌江,浙江第二大河,甌江是青田人民的母親河,兩岸群山綿延,峰迴水轉(水流轉折度高達135°以上),松濤起伏,綠草茵茵,蘆花搖曳,卵石閃金,田園毗鄰、炊煙裊裊,有「華東灕江」之稱。甌江魚類資源豐富,古有「魚倉」之稱,更是水中「大熊貓」-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黿」的故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甌江歷史上是沿海與內陸的重要水上運輸要道,留下了洪府前、宋高宗游甌江、朱元璋夜宿甌江等幾十個傳說,形成甌江特色帆船風俗,積澱了豐厚的文化。[3]

旅遊指南

交通

青田縣開發區東面與溫州市永嘉縣接壤,南面與溫州市鹿城區屬地僅甌江相隔,離溫州市區40公里,離溫州機場60公里。330國道及複線貫穿全境。

青田火車站是金溫鐵路公司所轄的三等客、貨運站。客運站房高32.25米,共5層,總建築面積7000平方米,融客運服務和商場、休閒場所為一體。

溫溪港,是麗水市唯一的出海港口。30年來,溫溪港規模不斷擴大,年貨物吞吐量從最初的2萬噸到現在的20多萬噸,運輸的產品從單一生活物資吞進到多元工業產品吐出。貨輪可直達全國各大港口和香港、澳門。

美食

青田田魚

青田稻田養魚已有1200多年的歷史,其「稻魚共生系統」2005年被聯合國糧農組織列入首批四個「全球重要農業遺產保護項目」之一,在亞洲、中國都是唯一;青田的「山鶴牌」楊梅,果大賽似乒乓,汁多甘甜爽口,深受消費者歡迎,於2002年通過了國家A級綠色食品認證。青田在稻田養殖田魚已有悠長的歷史『據記載,早在宋朝青田方山等地稻田養魚就比較普遍。經過1200年,至今青田田魚乾完整保存着「田面種稻,水體養魚,魚糞肥田,稻魚共生「這個耕作方式.2006年6月,青田稻田養魚還被聯合國糧農組織列入世界農業遺產。青田縣現養魚面積達10萬畝,所產田魚味美、性和、肉細、鱗片軟,富含粗蛋白、微量元素和15種人體必需氨基酸,根據浙江省醫學研究院測定:鮮田魚可食部分含粗蛋白15.96克/100克,粗脂肪1.66克/100克,微量元素鐵43.84微克/100克,銅3.98微克/100克,鋅43.3微克/100克,氨基酸15種。有利於健腦、提高智力,具有健體、防衰老、防弱智、防病、美容等功能.六江源方山田魚乾採用著名的方山田魚為原料,根據百年的祖傳製做方法,經純手工烘烤,製成肉鮮味美的田魚乾,深受廣大消費者歡迎,是饋贈親友的首選佳品。

青田糖糕

糖糕是青田獨特的一種年糕,可以說是青田第一傳統名產,歷史悠久。青田糖糕承載了青田傳統文化,是春節和元宵最主要的甜品,也是迎娶媳婦的必備聘禮。每年的農曆二十過後,或者是過了小年夜即拜祭灶神爺後,挨家挨戶就開始為搗年糕的事忙碌了。糖糕獨特的口味和做年糕的熱氣騰騰的氣氛,最是令人嚮往又回味無窮。青田糖糕品種多樣,一般是糯米粉加糖,叫糖糕;摻些番薯絲,叫做番薯絲糕,中間夾些五花肉,叫肉糕;還有可以隨自己口味加點花生、紅豆、紅棗和桂花等等,品種繁多,口味各有獨特之處。

海溪粉干

青田粉干是僑鄉青田的傳統特色農產品,盛產於青田縣海溪鄉,故又名海溪粉干。相傳宋靖康年間,有一朱姓人家因兵亂南逃至現青田縣海溪鄉,因擔心爬山涉水時米袋裡的米泄漏,就把米燒成飯,掐成團,再壓成條狀以便於攜帶。這種形式經過一代又一代百姓的工藝改進逐漸成為今天的青田粉干。青田粉干採用優質大米為原料,經傳統手工工藝精製而成,色澤明亮,如銀如絲,烹飪後軟而不料,不粘口,不糊湯,可煮可炒,方便可口。它以獨特的風味、優質的品質深受人們的喜愛,是家喻戶曉的美食,是饋贈親友的佳品,也伴隨着僑鄉人民走出國門受到了海外友人的青睞。

高山羊

青田縣小舟山鄉山地資源豐富,當地農戶充分利用這一優勢發展山羊養殖,已經有了多年的養殖經驗。小舟山鄉高山羊採用傳統野外放養,羊全以天然雜草為食,因此肉質鮮嫩無膻味,同時通過優質羊種——波爾山羊的引起,有羊的品種上不斷獲得優化。現小舟山鄉養羊已初具規模,養殖範圍覆蓋全鄉9個行政村共67戶,主要集中在新建村、上山爐村、西平村。

甌江黿

甌江是黿的故鄉。主要分居在青田的石門潭、芝溪潭、沙灣潭、十里潭等處。黿肉多膠質,夏天會自然成膠凍,其食用價值居猴腦、熊掌之上,但禁止食用,因為黿是國家一級保護魚類。現全國僅甌江尚存100多隻。傳說買黿放生能除病消災,所以買黿放生也是青田的一大習俗。

油茶

油茶是我國特有的木本油料樹種,也是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樹種之一,具有很好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利用山茶籽榨制的茶油,是一種優質食用油,其不飽和脂肪酸含量在90%以上,而且不含芥酸,比其他食用油更耐貯藏,不易酸敗。食用茶油不僅不會使人體膽固醇增高,適合高血壓病患者食用,而且還具有減肥、降血脂,防止血管硬化等保健作用。青田縣現有油茶21.4萬畝,面積居全省第一,素有「浙南油庫」之稱。

楊梅

楊梅在青田縣栽培已有悠久的歷史,據清光緒《青田縣誌》載,楊梅有紅、紫、白三種,紅勝於白、紫勝於紅,產季窟(季窟寮)者佳。有下坑梅、魁市梅、茶山梅、黑炭梅等傳統品種,其中魁市梅成熟早,下坑梅品質最佳,享有盛名。 青田縣溫暖濕潤,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具有得天獨厚的楊梅生長自然環境。近年來,楊梅作為縣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重點發展品種,取得了快速發展,全縣楊梅總面積已達3.2萬畝,現居全縣水果的第二位,將成為新的農業支柱產業「山鶴」牌楊梅采自青田縣重點優質楊梅基地,以質優、果大、味美深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

休閒

由華僑投資的青田正達開元大酒店是這個縣裡最高級的酒店之一,這個掛牌四星的酒店實際檔次與五星的不相上下。11月的一天,一位男士停好他的寶馬車,走進設在酒店的一個票務點,選定了幾張將由諸多明星獻演的晚會門票,付上了500歐元現金。

在這個縣城,寶馬、奔馳、保時捷等豪車出現的密度與省會城市杭州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而使用歐元消費,人人司空見慣。歐元還常常被用在咖啡館、酒吧這類休閒場所。 在僑鄉青田,臨江路是酒吧一條街,有着「小香港」的美譽。以前,臨江路的客人主要是歸國華僑。如今,大部分客人已經換成本地居民了。對此,「甌洲之星」咖啡吧的西班牙華僑老闆李煥軍感受最深:「先前,因為咖啡吧開得少,消費相對較高,來咖啡吧的大多是華僑。後來喝咖啡的習慣逐漸在青田本地居民中形成,普通市民漸漸成為了這裡消費的主流。」 旅居世界各國的華僑華人將來自產地的咖啡豆、咖啡機,甚至咖啡壺帶到青田,所以「能喝到世界上最地道的濃咖」成為青田的一張金名片。 近年來,青田縣城湧現了120多家特色咖啡館、美食酒吧,構成了別處不可多見的風景。青田似乎濃縮成了「小歐洲」。[4]

歷史文化

青田縣歷史悠久,自唐睿宗景雲二年(711年)置縣,至今已有1200多年,原來隸屬處州。

春秋戰國時期,今青田境域屬甌越地。

秦統一六國後,征服歐陽和閩越,置閩中郡,今青田境城在其中。

西漢惠帝三年(前192年)五月,甌越首領騶搖因助漢滅秦有功,封為東海王,都東甌地,世稱東甌王,轄地包括今溫、台、處(麗)地區。始元二年(85年),以東甌地回浦鄉建立回浦縣。今青田境城在回浦縣境內,屬會稽郡。

東漢初期,改回浦縣為章安縣。建安八年(203年),分章安縣南鄉建立松陽縣,今青田境域是松陽縣的一部分,仍屬會稽郡。

三國吳太平二年(257年),分會稽郡東部章安、臨海、始平、永寧、松陽、羅陽等六縣另設臨海郡,今青田境城隨屬臨海郡。

東晉大寧元年(323年),分臨海郡溫橋嶺南的永寧、安固、松陽、橫陽四縣置永嘉郡,包括今溫、處(麗)地區,今青田境域隨屬永嘉郡。

南朝時,今青田境域隸屬不變。

隋開皇九年(589年)廢郡,改永嘉郡為處州,分松陽縣東鄉建立括蒼縣,今青田境城為括蒼縣的一部分。開皇十二年,處州改稱括州。大業三年(607年),改括州為永嘉郡。唐武德四年(621年),復改永嘉郡為 括州。

唐睿宗景雲二年(711年),刺史孔綜奏請分括蒼縣建立青田縣,隸屬括州。天寶元年(742年),改括州為縉雲郡。乾元元年(758年),復為括州。大曆十四年(779年),又改括州為處州,青田縣隸屬處州。

五代、宋,青田縣隸屬不變。

元時,青田縣屬江浙行中書省處州路。

明時,青田縣屬浙江承宣布政使司處州府。

清康熙六年 (1667年),浙江省設杭嘉湖、寧紹台、金溜嚴、溫處四道。青田縣屬溫處道處州府。

宣統三年(1911年)十一月,浙江成立軍政府,青田縣屬處州軍政分府。

民國初期,廢清代道、府、廳、州制。民國三年(1914年),浙江省設錢塘、會稽、金華、甌海四道,青田縣屬甌海道。民國十六年,廢道,實行省、縣二級制。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六月,實行縣政督察制,青田縣先後屬第十一區、第二特區、第九區、第七區、第六區行政督察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均駐麗水)。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五月,青田縣劃歸第五行政督察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駐溫州)。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青田縣隸屬溫州專區。

1963年5月,改屬麗水專區(1968年11月改麗水地區),迄今未變。

青田建縣以來,縣境經歷三次變遷。

明景泰三年間(1452),巡撫孫原貞以青田地廣為由,奏請分本縣鳴鶴鄉和柔遠鄉的仙上里、仙下里等地,建立景寧縣。青田縣由己個部減為18個都。「其廣輪之數,不下二百里」(清光緒《青田縣誌》)。

民國三十七年(1948)7月1日、南田區的南田、西境.三陽、黃壇、岙里5鄉和萬源鄉一一部分劃給新建立的文成縣。」同年8月1日,永嘉縣的溫溪、貴岙、黃坦、霞師4個鄉和林福、界坑2鄉的一部分劃歸青田縣。當時青田縣的面積為2779平方公里。

1961年10月,西岙、上橫2個公社劃給永嘉縣。

1963年5月改屬麗水地區。

2000年7月,麗水撤地設市,青田縣隸屬麗水市。

因為青田位於甌江中下游。上通市府麗水下臨東甌溫州。所以三地方言可以找到很多相通性。如今天叫「該日」,明天叫「明朝日」,吃早飯叫「吃天光」,再如「用弗着」等。 但相比之下,青田話具有乾脆利落、力度強硬 等特點。是很難聽懂中國方言之一。

以鶴城鎮語音為代表。由於受鄰近方言的影響,縣境內各地方言有着明顯差異。

青田鼓詞

青田鼓詞為流行青田境內的一個曲藝品種,由隋唐時代「變文」演變而來,明清時期已見流傳,青田俗稱「唱詞」,用本地方言演唱,演唱者大多為盲人。青田鼓詞在全縣境內上至禎埠鄉下至溫溪鎮東岸均有分布,現有鼓詞藝人300左右。青田鼓詞說唱形式現仍與明清、民國時期相似,但形式已趨於簡化。鼓詞一人表演,以唱為主,以說為輔,說唱結合。詞句以七言為多,朗朗上口,通俗易懂,道具簡單,節奏整齊,板式變化豐富。青田鼓詞可分為「平詞」、「大詞」兩種。

2007年,青田鼓詞被麗水市列為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目前正在申報省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漸受相關部門重視的青田鼓詞,大膽走出「深閨」,走入大眾眼帘。

青田魚燈

魚燈是青田最傳統、最有代表性和地方特色的燈舞種類,也是浙江省魚燈類代表性的傳統民間舞蹈。青田魚燈歷史悠久,道具製作精美逼真,伴奏音樂鏗鏘有力,舞蹈動作粗獷奔放,表演風格熱烈樸素。青田魚燈表演時以「紅珠」領隊,每人手舉一盞魚燈,頓時鑼鼓喧天,燈火輝煌,歡聲雷動,場面宏偉壯觀。目前,青田已組建了20多支不同流派、不同年齡、不同形式和不同風格的魚燈表演隊伍。青田魚燈曾參加首都建國50周年慶典演出、第五屆中國國際民間藝術節、第七屆中國藝術節和第十三屆「群星獎」等國內國際民間藝術交流,取得了優異的成績,被譽為「天下第一魚」。

青田龍舟節

端午賽龍舟,青田俗稱「划龍船」、「鬥龍船」,相傳始於明朝,盛於民國,清朝康熙版《青田縣誌》就有活動的記載。青田賽龍節是甌江下游近20公里水域沿江鄉民過端午節的重大節慶活動。活動時間為每年農曆五月的初一至初五,活動一般分三個部分,即:一是祭祀神佛。龍舟「上水」前到眾主殿「進香」,泛遊時在江面上「分香」,下午太陽落山時又回到眾主殿「收香」。意在祈求神佛「賜安保太平」;二是遊戲性表演。龍舟「上水」後,伴隨着鑼鼓聲在江面上暢遊,不時劃出「龍門陣」、「江龍戲水」等陣圖,槳手們一邊划槳,一邊演唱龍舟號子,岸上觀眾同時和聲;三是龍舟競技。兩支龍舟順江而下比速度,距離一般在1000m左右,此時鑼鼓緊催,兩槳擊水如飛,觀眾喧聲振天,場面十分熱烈,這樣的競技每天至少進行10多場。

摺疊編輯本段政治經濟 中外文化的融合在青田人的餐桌上也能窺見一斑。在高級宴席中,有歐式的薄片火腿色拉,也有口味正宗的「佛跳牆」,當然,也一定會上青田當地的特色——炒粉干、麵疙瘩,亦中亦西,亦土亦洋。用餐時,大家還愛評點哪家的牛排做法比較地道,某家的紅酒來自哪個酒莊。邊聊邊細細品嘗着來自歐洲的紅酒,熟練地晃杯、品聞着。 「在青田,15元人民幣可以喝到一杯正宗的咖啡,但也可能上趟高級的酒吧,最起碼得花個千把塊。這裡的物價不比上海便宜。」來自麗水的媒體人小金告訴記者,「而且,青田的房價還是浙江全省各縣裡最高的。在青田這個深山城鎮,房價竟然比杭州還貴,稍微好一點的地段都超過2萬元/平方米。難怪青田人要說,家裡如果沒有親人在海外,又不搞點副業,日子是難以維持下去的。」 小金的話也得到了在縣裡事業單位工作的徐小姐的印證:「我家在上海浦東開了幾家超市,節假日我們會去看看經營情況。再不搞點副業,在青田的日子可不好過哦,這裡的消費水平高着呢。」徐小姐既是開玩笑,也是真心話。這個縣雖然脫貧不過十幾年,但僑匯、僑資的注入使這個縣的經濟水平急速提升。

越來越多的華僑歸國回到青田,既帶來了外來文化,也改變了當地的消費方式。他們將血汗錢從國外匯回來,在當地產生了一個有趣的現象,青田的農貿市場,曾經流通着各個國家的硬幣:德國馬克、法國法郎、意大利里拉、英鎊、美元、比利時法郎、奧地利先令、荷蘭盾、芬蘭馬克、葡萄牙埃斯庫多、西班牙比塞塔等等,賣菜的農民都是認得的。一直到1992年,歐元確立,市場上眼花繚亂的硬幣才漸趨單一。 所以,當地人會打趣地說:「外地來人若要知道當天的歐元走勢,不妨看看中國銀行前的客流。」據說,歐元匯率好的時候,中國銀行櫃檯前來兌換人民幣的人,隊伍要排出十多米,銀行工作人員一天連續上十二三個小時的班。而提及銀行存款,大多數青田人都會既神秘又自豪地跟你說,在銀行里存了上億元定期存款的華僑客戶就有好幾個。 青田縣城的新大街,全長不足300米,卻被人們稱作「僑鄉的華爾街」。因為全縣8家金融機構,有5家就在此設點。青田縣擁有雄厚的民間資金。今年9月末,青田人民幣存款餘額215.29億元,同比增長43.64%,1至9月各項存款餘額月均增速在23.87%以上。 雄厚的民間資金,使得青田縣委縣政府敢於用「金融」來作為強縣的戰略。青田縣的這一舉措,得到各大金融機構的響應。與此同時,青田縣各金融機構還立足僑鄉,探索金融創新,全力解決中小企業、居民融資難問題。

2011年,全縣實現生產總值135.62億元,是2006年的2.3倍;財政總收入15.74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9.32億元,分別是2006年的1.9倍和2倍。累計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42.23億元,投資規模連續五年位居全市首位。經濟結構更趨合理,三次產業比例為4.6:60.6:34.8。工業經濟實現新跨越。2011年實現工業總產值303.84億元,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產值260.89億元,分別是2006年的2.9倍和3.1倍。實施經濟開發區整合提升工程,「一區七園」工業發展格局初步形成。園區產業集聚效應進一步顯現,金屬加工、機械電器、鞋革等主導產業不斷壯大, 規模以上企業達到234家,其中年產值超億元企業35家。農業發展取得新成效。2011年實現農業總產值9.21億元,是2006年的1.6倍。農業生產與糧食市場保持穩定,楊梅、田魚、油茶三大特色產業進一步做大做強,農業綜合效益不斷提升。三產培育取得新突破。2011年實現第三產業增加值47.18億元,是2006年的2.2倍。旅遊業加速發展,完成旅遊開發投入10.75億元,成功創建2個國家4A級景區。金融強縣建設紮實推進,引進3家商業銀行,組建華僑村鎮銀行和2家小額貸款公司。房地產市場保持穩定,商貿流通繁榮活躍。

2011年重點領域改革穩步推進。農村綜合改革不斷深化,村級集體資金、資產、資源管理更加規範,林地耕地流轉面積13.8萬畝,累計發放林權抵押貸款7.95億元。深化擴權強縣改革,新增擴權事項落實到位。政府機構和事業單位改革紮實推進,城關鎮撤鎮設街道工作有序開展。深化財稅管理體制改革,公共財政體制不斷健全。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有效推進,公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面實施基本藥物制度和藥品零差率銷售。

區域合作交流成效顯著。深入實施「接軌溫州」戰略,全方位參與溫州經濟社會協作分工。主動承接溫州產業梯度轉移,積極對接長三角、海西經濟區,成功引進一批先進制造業和高新技術產業項目,累計引進項目181個,涉及資金89.41億元。外向型經濟再上新台階,2011年實現自營出口2.88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1179萬美元。大力實施要素回流工程,深入開展「百個僑團助百村、千名華僑扶千戶」工程,成功舉辦世界青田人大會、華僑大會、華僑總部經濟論壇等大型活動,進一步促進「青田人經濟」向青田經濟轉化。

創新能力不斷增強。全社會科研經費投入大幅增加,全縣科技經費投入總額達5.78億元,完成企業技改投入59億元,實施省級以上科技項目135個,認定市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7家,專利授權249件,2011年工業企業新產品產值率達到18.5%,高新技術產值達10.38億元。注重企業品牌建設,中國馳名商標達到9隻。紮實推進人才強縣戰略,大力培養本土人才,積極引進高層次人才,智力支撐進一步強化。[5]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