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非寄生蟲性肝囊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戰國七雄
非寄生蟲性肝囊腫
原圖鏈接
 

就診科室 :消化內科

發病部位 :肝臟

常見病因 :肝內膽管或淋巴管發育障礙

常見症狀 :右上腹不適,隱痛,餐後飽脹感等

非寄生蟲性肝囊腫絕大多數是肝臟的良性疾病,其中先天性囊腫最常見。本病可為單發性或多發性。多發性肝囊腫常伴有腎、胰腺、卵巢、肺等臟器的多囊性病變,非寄生蟲性肝囊腫按病因可分為:先天性囊腫(孤立性或單發性,瀰漫性或多發性);創傷性囊腫;炎症性囊腫;瀦留性囊腫;腫瘤性囊腫(皮樣囊腫、囊腺瘤,惡性腫瘤退行性變形成的囊腫)。 [1]


病因

肝囊腫大多為先天性,系肝內膽管或淋巴管發育障礙所致。研究發現囊腫液成分與膽汁相似,因此認為該類囊腫起源於肝內迷走畸變的膽管或者先天性肝內膽管類上皮增生閉塞,導致管腔內容物停滯瀦留而成。 [2]


臨床表現

肝囊腫生長緩慢,可長期或終生無症狀,其臨床表現隨囊腫的位置、大小、數目以及有無壓迫鄰近器官和有無併發症相關,一般小囊腫多無明顯症狀,較難作出診斷,常在體檢,腹部手術時發現。囊腫較大時,可出現右上腹不適,隱痛,餐後飽脹感等,肝臟腫大和右上腹腫塊,觸之呈囊性感,無明顯壓痛,多發性肝囊腫的肝表面可觸及散在的囊性結節,如囊內出血,合併感染或帶蒂囊腫扭轉時,可有急腹症表現。 [3]

診斷

肝囊腫無特異性診斷,確定診斷有賴於各種影像學檢查技術,其中超聲檢查具有重要的診斷價值。超聲診斷具有敏感性高、無創傷、簡便易行的優點,超過1cm的病變即可發現,其診斷準確率達到98%,而且通過超聲檢查可以觀察囊腫的性質、部位和周圍器官的比鄰關係,因此為首選的診斷方法。CT檢查敏感性也很高,但是由於價格相對較高,不做為首選,主要用於排除一些腫瘤性病變。 [4]



治療

肝囊腫的治療視其性質、大小及有無併發症和患者的意願而定,對於小於3cm的囊腫,如果沒有明顯的壓迫症狀,一般不考慮治療。對於3~5cm的囊腫根據患者的意願可以考慮治療,超過5cm的囊腫一般會產生明顯的肝臟實質的壓迫性改變,建議進行治療。囊腫直徑<5cm者,一般不行手術治療,定期行B型超聲複查,觀察其變化。

  • 1.囊腫穿刺抽液術
  • 2.囊腫穿刺抽液並硬化劑治療技術
  • 3.外科手術

[5]


參考來源

  • 夏亮芳.   非寄生蟲性肝囊腫. 《 中華普通外科雜誌 》 , 1990  
  • 毛羽,陳佛來,劉效慈.   非寄生蟲性肝囊腫穿刺注射療法的臨床研究. 《 中華普通外科雜誌 》 , 1998  
  • 李潔,於則利,張慶余,毛羽等.   微創傷技術治療非寄生蟲性肝囊腫的評價. 《 中華肝膽外科雜誌 》 , 2001  
  • 崔屹,葉遠紅.   超聲引導下治療非寄生蟲性肝囊腫141例療效分析. 《 WanFang 》 , 2001  
  • 安友仲,秦紅綿.   非寄生蟲性肝囊腫的外科治療. 《 vip 》 , 1994

文獻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