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非洲樹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非洲樹蛇
原圖鏈接  

非洲樹蛇 [1]是一種十分兇猛的爬行動物,它的毒液毒性之強,足以殺死一個成年人。游蛇科 (Colubridae) 中可危害人類的毒蛇之一,學名為Dispholidus typus。遍布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稀樹乾草原。於灌叢或樹上常前半身伸向空中,靜候著避役和鳥類。身體和眼的顏色變化多樣,善於偽裝。自衛時,頸部膨脹,露出鱗片之間的黑色皮膚,隨之可能會進行攻擊。毒牙很長,長在口腔後部,直伸到口的前端。被它的毒牙咬傷後會引起出血並致死。占據奈吉爾·馬文南非十大致命毒蛇名單上的第九名。

基本信息

  • 中文學名:非洲樹蛇
  • 拉丁學名:Dispholidus typus
  • 界:動物界
  • 門:脊索動物門
  • 綱:爬蟲綱
  • 目:有鱗目
  • 亞目:蛇亞目
  • 科:游蛇科
  • 屬:非洲樹蛇屬
  • 種:非洲樹蛇
  • 分布區域:熱帶非洲
  • 英文名:Boomslang

簡介

非洲樹蛇很善於偽裝,身體顏色和眼睛顏色富於變化,能夠很好地跟周圍環境融為一體。有了這樣的偽裝術,如果不仔細觀察,就算我們從它們眼前經過,都輕易發現不了它們。非洲樹蛇對自己的偽裝術相當自信,因此常常藉助偽裝術,採用「伏擊戰術」來捕捉獵物。它們找好伏擊地後悄悄躲在那裡,隨時尋找機會出擊。一般伏擊成功率非常之高,它們一旦出手,可憐的鳥類只能乖乖認栽。有時非洲樹蛇還時不時地主動突襲鳥巢。可想而知在它們的出擊下,霎時間鳥類們就「家破鳥亡」了。

形態特徵

中型黃頷蛇類,體長約1.5~2公尺,明顯鱗脊化的鱗片呈傾斜排列。非洲樹蛇的眼睛相對較大且頭部短,因此其大型後毒牙相當靠近嘴巴前端;其體色也多樣化,成蛇為亮綠色、褐色或黑色,有些全身上下都是同樣顏色,有些則錯雜着斑點、斑塊或條紋。幼蛇的背面呈灰色或褐色,體側顏色較淡,腹面及唇部則為白色。非洲樹蛇所擁有的大型後溝牙,為少數可令人致命的游蛇之一。

生活習性

身體細長的非洲樹蛇是行動敏捷的樹棲日行性蛇類。本種典型的防禦姿勢包括膨脹喉部、顯露出顏色對比強烈的鱗間皮膚,以及身體前端側縮等。非洲樹蛇擁有大型後溝牙,且它的毒液含有劇毒,已導致多起致人於死的事件,被它咬傷後,血液不會凝固,全身會七竅流血,內臟器官也會大出血,死亡過程緩慢而痛苦,惟有抗毒血清能挽救傷者性命。本種雖懷有劇毒,但因其牙齒構造較其它蛇類不同,必須以"嚼食"的方式進食,所以攻擊力並不強,以小型爬蟲類鳥類為食,卵生,每次產下10-14枚卵。

分布範圍

主要生存於南非地區,它是世界上最致命的蛇類之一。它們的視力超過大多數蛇類。它的毒液含有一種血毒素,能在幾小時內殺死獵物。

視訊

非洲樹蛇與綠藤蛇上演互吞大戲,樹蛇頭部已經潰爛不堪血跡斑斑



參考文獻

  1. 非洲樹蛇. 百度百科. 2008-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