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韓天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韓天芑
出生 1923年2月11日
浙江省象山縣海潭村
國籍 中國
職業 天文學家測繪學家
知名於 中國天文大地測量學科開創者之一

韓天芑,天文學家,測繪學家。中國天文大地測量學科開創者之一,在天文大地測量理論和實踐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1]在世界時服務、地球自轉變化和恆星光干涉技術的研究中取得重要成果。

人物生平

韓天芑,1923年2月11日生於浙江省象山縣海潭村,1943 年10月考入前中央測繪學校,[2]。由於抗日戰爭期間日本侵略軍占領了我國北方及東南部的許多地區,韓天芑曾隨校轉移,直到重慶等地。1947年9月畢業後在前測量局大地測量隊擔任測量佐的工作。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49年在浙江省工業技術幹部學校擔任教員,1950年8月調到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任助理員和助理研究員。1957年9月中國科學院地理所大地測量組遷到武漢,並改建為中國科學院測量與地球物理研究所,韓天芑作為研究員和室主任一直負責天文大地測量方面的工作。

個人簡歷

  • 1923年2月11日 出生於浙江省象山縣海潭村。
  • 1943年7月於寧波高級工業職業學校土木科畢業
  • 1943年10月~1947年9月 前中央測繪學校大地測量系學習。
  • 1947年9月~1949年7月 前測量局大地測量隊任測量佐。
  • 1949年10月~1950年7月 任寧波高級工業職業學校 (後併入浙江工業幹部學校) 擔任教員,深受學生愛戴。
  • 1950年8月~1957年8月 任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助理員,助理研究員。
  • 1957年9月~現在 任中國科學院測量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室主任主要兼職。
  • 1986年~現在 任中國科學院陝西天文台兼任研究員。
  • 1986~1992年 任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台兼任研究員。
  • 1997~1998年 任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台天文地球動力學研究中心顧問。
  • 1980~1988年 任中國測繪學會理事,測繪學報編委。
  • 1985~1991年 任中國天文學會常務理事,天文地球動力學專業委員會主任。

科技成就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初期,為適應百業待興的局面,中國科學院地理所大地測量組在方俊領導下,將製圖及天文大地測量作為主要研究工作。1952~1953年為治理淮河,韓天芑沿淮河流域測定了30多個天文點,測定了信陽長台關的拉普拉斯方位角,以作為淮河流域的測量控制之用。在這一工作中首次明確了國內垂線偏差變化的不穩定性。其後為治理黃河,韓天芑沿黃河測定了龍門、吳堡等八處天文點和方位角。於1954年在寶雞、鄜縣等四地測量了一等拉普拉斯天文點和方位角。這是我國最早的依據前蘇聯天文測量細則測定的一等天文點。它改變了舊中國大地測量觀測數量少及精度低的落後局面。1955年,韓天芑創造性地提出了利用全能經緯儀接觸測微器按東西星等高法測時,當時對這一問題前蘇聯也未很好解決,因此被前蘇聯專家稱為「中國的金格爾測時法」。同時改進了太爾各特測緯方法,使其計算更簡捷。根據野外定位的實踐經驗,韓天芑提出了各種測量誤差的極限規定,[3]

巧摘天星

他從小就愛唱:滿天星,亮晶晶,數來數去數不清……

他的工作:同2628顆恆星打交道,依靠天上的星,測量大地,走向、定位、定時、為國民經濟建設服務。

他的口頭禪:「人,應該象天上的星星,安於他所在的位置。把光無私地獻給這個世界。」

難怪,人們稱他——中國科學院測量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韓天芑是[4]

「中國的金格爾法」

1953年底。我國開始使用進口的儀器——威爾特T4全能經緯儀,為黃河進行一等天文測量。年僅30歲的韓天芑參加了這項作業。在外國專家的輔導下,他很快掌握了當時被稱為世界最先進的天文測量儀——威爾特T4全能經緯儀使用技術。

夜幕降臨。星星一個個地出現在天空。韓天芑他們忙開了:觀星、測點、記數、計算、繪圖……,大家爭分奪秒,配合協調。測完一處,立即坐上馬車奔向新的一處。50公里一個點,他們要在短期內完成近百個測點的任務,非得馬不停蹄!

由於晝夜兼程、作業,他們中有的病倒了,有的累得昏昏沉沉。一個雨夜,忙瘦了許多的韓天芑思索着:威爾特T4全能經緯儀,雖說是「全能」,但手工操作比較複雜,計算繁瑣,作業時間長,勞動強度仍然大。能不能在洋設備上想點土辦法,改革一下複雜的計算方式……初生牛犢不畏虎。韓天芑把想法告訴了領導、同事。領導和不少同事支持他,但也擔心:眼下工作這麼緊張,搞技改會不會影響任務的完成?也有個別人認為:青年人愛追名求利,剛學會走路就想跑。

韓天芑根據科學的設想,悄悄地試用適於全能經緯儀的簡化計算公式。多次的測定計算結果與老辦法計算的一模一樣。這一小小的技改,使複雜的勞動變成簡單的作業,工效提高了5倍多。從此,韓天芑在前測算,後續工作的同志在後面追趕。有人風趣地說:「歷史上有『蕭何追韓信'的故事,如今在黃河邊我們卻追小韓呀!」。他使用的簡化公式,也很快得到國家測繪總局的肯定,被編進「天文測量細則」中。

黃河天文測量任務完成後,韓天芑也似一顆新星,閃耀出光輝。但他並不以此滿足。50年代末期,他提出了T4全能經緯僅利用接觸測微器按雙星等高法(即「金格爾法」)測時的方法,實現天文測時的半自動化記錄,大大地提高了測時的精度,被天文界稱為「中國的金格爾法」。這項科研成果,一直為我國測繪部門用作施測高精度天文坐標的重要方法之一。這期間,韓天芑還組織編算了我國大地天文測量的2628顆恆星平位置表、金格爾星對表、天文基本點測定的最優技術方案等,[5]

「世界屋脊」上的第一個天文點

1960年5月,韓天芑擔任了組長,接到了向「世界屋脊」進軍的通知,去青藏高原進行天文測量,填補我國天文測量史上的一項空白,為加速建設社會主義新西藏做貢獻。

他們從甘肅省蘭州乘「解放牌」卡車出發,沿着「搓板路」前行、車行到海拔4000來米的五道梁。因為高山缺氧,韓天芑頭暈腦脹,眼發花,站不穩,臉色蒼白。隨軍軍醫急忙給他吸氧;一位同事說:「韓組長,哪兒不舒服?如難受得很,我們就請領導派人送你回蘭州。」老韓看了看坐在身邊的戰友。顯得焦急的樣子,便從口袋裡掏出「進藏身體檢查合格證」。在「合格證」反面,有老韓寫的幾行字:「為了民族利益,昔日一個宮廷女子——文成公主能進藏;為了加快建設新西藏,今天人民的科學工作者,堂堂的男子漢——我們就更能上高原。」同事接過「合格證」,一個傳遞一個看。這幾行字,似萬能藥劑,不僅是老韓自服的「精神丸」,也是同事們急需的「強心劑」!大家團結一心,克服了許多困難,於第十一天下午安全到達高原「日光城」——拉薩。

他們在拉薩戰鬥了30多個星夜,不斷分析實情,不斷進行測量科研。老韓從實測試驗中取得不同類型儀器和不同觀測員之間可能產生系統差數值,首次在工作中解決了天文方位角測定中的人儀差問題,為研究分析天文大地網提供依據。他們建起的高原上第一個天文基本點,精確度高,誤差僅一米多,為普通天文點位誤差的十五分之一左右。

第一個天文點完成後,韓天芑他們就帶上帳篷,沿青藏線行。在海拔4000~5000多米的羊八井、沱沱河、崑崙山等處去施測一批天文點。

一天晚上,在羊八井處,老韓和組裡同志一邊默默地凝神觀測,一邊細心畫着自己的星圖。突然,烏雲壓下,風雨冰雪襲來。他們趕緊鑽進帳篷。一會兒,天空雲開雨散,繁星點點。他們又走出帳篷工作。「六月雪,七月冰,一年四季分不清」。這是高原上天氣的寫照。這夜測量,他們進出帳篷反覆六次。終於以「游擊戰」戰勝了高原上的敵人——烏雲、風雨冰雪,摘取許多天星於圖紙上。他們在沱沱河天文施測,正值「十一」國慶節。科學家們一心一意工作,忘我、忘家。但新中國的國慶,他們是記在心中的。白天,韓天芑他們用蚊帳在沱沱河捕撈起20多條筷子長的西藏「鬍子魚」,圍坐一起,飽嘗高原之鮮,來了個「東西南北」調合唱,喜過國慶。晚上,大家還是自覺地按時在「露天工廠」上班。

5個多月過去。老韓他們要勝利回師了,這是一次真正的凱旋。

第一流的時辰站

事業,是人生交響樂的主旋律。1962年底,韓天芑又投入了新的戰鬥——負責籌建武昌時辰站。

準確的世界時,是測定地面經度和方位角所必需的基本依據,而經度和方位角的測定是大地測量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精密地圖的編制、國防軍事測繪、邊界線的測定、礦山勘探、水利資源的開發、遠程航空與航海、人造衛星的觀測等都需要有準確的世界時。因此,籌建武昌時辰站,對我國提高世界時的授時工作,有着重大的實用價值。韓天芑接受任務後,查閱分析了中外許多有關資料,房子的設計、施工隊伍的選擇。購買重要器材等工作,他都參加研究,儘可能地為國家節約。他說:「社會主義建設需要大量資金。作為科技工作者,處處事事應考慮如何把國家的每一分錢用好。」

春節到了。全家人都來適應老韓工作的需要。大年三十,全家人提前吃年飯,讓韓天芑上工地值保衛班,好讓其他同志提前回家「團圓」。

經過大家一年多的辛勤勞動,韓天芑負責籌建的武昌時辰站保質保量提前竣工。多年天文測時、用鍾守時、以無線電訊號播出、授時台收錄時號的實踐證明,武昌時辰站達到了國內第一流水平。韓天芑還利用武昌時辰站,從事我國綜合時號改正樓、地球自轉等研究,在國內首先提出在星表系統差中應計入固體潮效應的改正,為我國綜合時刻系統的建立和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做出了貢獻。1980年,我國國際地球自轉聯測,武昌時辰站與國內其他天文台的經典光學儀器的觀測精度達到了國際最好水平,為國家爭得了榮譽。[6]

主要論著

  • 1 韓天芑.1954年度天文測量技術總結報告.測量專刊,1954
  • 2 韓天芑.以全能經緯儀威特T4利用接觸測微器按雙星等高方法(金格爾法)測定表差.測量專刊,1957
  • 3 韓天芑.利用本身觀測成果研究儀器軸頸誤差.測量製圖學報,1957
  • 4 韓天芑.國家測繪總局西安分局天文台經度測定報告.測量製圖學報,1960
  • 5 韓天芑.徐家匯觀象台與西安天文基本點間經差的系統差.測量與地球物理集刊,1965
  • 6 韓天芑.關於天文方位角測定的若干誤差問題.測量與地球物理集刊,1981
  • 7 韓天芑,等.天津緯度觀測的月亮潮影響.天文學報,1984
  • 8 韓天芑,謝亮雲.恆星光干涉儀及其在地球動力學研究中的應用.測量與地球物理集刊,1986
  • 9 韓天芑,等.中國大地測量星表.測繪出版社,1991
  • 10 韓天芑,等.中國大地測量星表文集-"中國大地測量星表"編制總結.測繪出版社,1991[7]

文獻參考

  1. 中國天文地球動力學研究開拓者之一,
  2. 在大地測量系學習
  3. 為我國訂定天文測量細則提供依據。
  4. 「巧摘天星的人」
  5. 為天文界專家所注目
  6. 韓天芑名人簡歷,
  7. 360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