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韓武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韓武
韓昭侯 韓武.jpg
原圖鏈接 來自弈城圍棋網
韓武
出生 不詳
春秋戰國
逝世 前333年
國籍 中國春秋戰國
別名 韓釐侯、韓昭釐王
職業 韓國國君
知名作品 申不害變法
農業手工業 商業得到發展

生平簡介

戰國時代韓國國君。前358-前333年在位。戰國七雄之中,以韓國最為弱小。韓昭侯在位期間任申不害主持國政,使韓國致治,諸侯不敢侵韓。韓昭侯,亦稱韓釐侯、韓昭釐侯、韓昭僖侯,姬姓,韓氏,名武,是韓懿侯(一作韓共侯、韓莊侯)之子。

韓懿侯十二年(公元前363年),韓懿侯去世,韓武即位,是為韓昭侯。韓昭侯元年(公元前362年),秦軍在西山打敗韓軍。韓昭侯二年(公元前361年),宋國攻占韓國的黃池。同年,魏國攻占韓國的朱邑。韓昭侯六年(公元前357年),韓昭侯派兵攻打東周,占領東周的陵觀、邢丘。 韓昭侯八年(公元前355年),韓昭侯任用申不害擔任韓國相國。申不害運用法家的權術,實行法家的主張,使韓國國內得到治理,諸侯不來侵伐。 韓昭侯十一年(公元前352年),韓昭侯前往秦國秦孝公會見。 韓昭侯二十二年(公元前341年),申不害去世。韓昭侯二十四年(公元前339年),秦軍攻占韓國的宜陽。韓昭侯二十六年(公元前337年,一作公元前333年去世),韓昭侯就去世,其子韓宣惠王繼位。

軼事

越權與失職

有一次,韓昭侯因飲酒過量,不知不覺便醉臥在床上,酣睡半晌都不曾清醒。他手下的官吏典冠擔心君王着涼,便找掌管衣物的典衣要了一件衣服,蓋在韓昭侯身上。

幾個時辰過去了,韓昭侯終於睡醒了,他感到睡得很舒服,不知是誰還給他蓋了一件衣服,他覺得很暖和,他打算表揚一下給他蓋衣服的人。於是他問身邊的侍從說:「是誰替我蓋的衣服?」侍從回答說:「是典冠。」

韓昭侯一聽,臉立即沉了下來。他把典冠找來,問道:「是你給我蓋的衣服嗎?」典冠說:「是的。」韓昭侯又問:「衣服是從哪兒拿來的?」典冠回答說:「從典衣那裡取來的。」韓昭侯又派人把典衣找來,問道:「衣服是你給他的嗎?」典衣回答說:「是的。」韓昭侯嚴厲地批評典衣和典冠道:「你們兩人今天都犯了大錯,知道嗎?」典冠、典衣兩個人面面相覷,還沒完全明白是怎麼回事。韓昭侯指着他們說:「典冠你不是寡人身邊的侍從,你為何擅自離開崗位來干自己職權範圍以外的事呢?而典衣你作為掌管衣物的官員,怎麼能隨便利用職權將衣服給別人呢?你這種行為是明顯的失職。今天,你們一個越權,一個失職,如果大家都像你們這樣隨心所欲,各行其是,整個朝廷不是亂了套嗎?因此,必須重罰你們,讓你們接受教訓,也好讓大家都引以為戒。」

於是韓昭侯把典冠典衣二人一起降了職。韓昭侯的做法在今天看來也許有些過分,但他嚴明職責、嚴格執法、不以情侵法的精神,還是值得肯定的,也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申不害「走後門」

韓昭侯是韓國的君主戰國七雄之一,韓昭侯由於任用申不害為相國,使韓國兵強國治。

申不害原來本是鄭國的一個地位很卑微的小官,由於他學習和掌握了黃老刑名的學說,就向韓昭侯講說「刑名之學」,請求昭侯任用他。韓昭侯很欣賞申不害的才學,就任命他為韓國的相國。在昭侯的支持下,申不害對內整治政教,對外應付各國,前後搞了十五年,使韓國一直保持着強國的地位,並著書兩篇,名為《申子》。

可是,有一次申不害為他的叔叔哥哥請求官職,韓昭侯卻不答應。為此,申不害一臉的不高興。昭侯對他說:「我向你學習的目的,是打算用來治理國家的。現在是聽從你的請求而廢棄你的學說呢?還是實行你的學說而廢棄你的請求呢?你不是曾經教導我修治功勞記錄,必須審視功勞大小來任用人,而今你卻在法外另有私求,那我聽哪個話才對呢?」申不害知道自己錯了,趕緊向昭侯請罪。

韓國世系

韓康子 韓虎 ?—前425年

韓武子 韓啟章 前424年—前409年​

韓景侯 韓虔 前408年—前400年

韓烈侯 韓取 前399年—前387年

韓文侯 韓猷 前386年—前377年​

韓哀侯 韓屯蒙 前376年—前374年

韓懿侯 韓若山 前374年—前363年

韓昭侯 韓武 前362年—前333年

韓威侯 韓康 前332年—前312年

韓襄王 韓倉 前311年—前296年

韓厘王 韓咎 前295年—前273年

韓桓惠王 韓然 前272年—前239年

(韓廢王) 韓安 前238年—前230年

前453年,韓康子與趙、魏滅智伯瑤,三分智地

前403年:周命晉大夫韓虔、魏斯、趙籍為諸侯。

前376年,韓趙魏三家廢晉靜公,分其地。

前375年,韓哀侯滅鄭,遷都新鄭,申不害成為韓人,申不害少年從學黃老(黃帝、李耳),以為「人法地、地法天、天發道、道法自然。」一切事物都有正反兩個方面,並且可以互相轉化,如「禍兮福之所依,福兮禍之所伏」等。主張國君依法治國,實行嚴刑峻法,以術駕御群臣,操生殺之權。申不害「本於黃老而主刑名」,擅長於黃老刑名之術,主張將法家的法治與道家的「君人南面之術」結合起來,是法家中主張「術治」的一派的代表人物。他在韓國的改革主要是「修術行道」,「內修政教」,即整頓吏治,加強君主集權。

前374年,「韓山堅賊其君哀侯」。

前371年,嚴遂弒韓哀侯,國人立其子韓懿侯。初,韓哀侯以韓廆為相而愛嚴遂,二人甚相害也。嚴遂令人刺韓廆於朝,廆走哀侯,哀侯抱之。人刺韓廆,兼及哀侯。

前369年,公孫頎建議韓懿侯趁魏國內亂之際,聯合趙國伐魏。二軍在黃河以北集結,進攻魏國城邑葵(河南焦作西北),一舉攻克,士氣大振,再揮兵西進,攻打魏都安邑(山西夏縣西北)。聯軍內部意見不合,韓懿侯乘夜率軍隊離去,不戰自破,安邑之圍遂解。

前362年,韓昭侯繼位。韓昭侯前期,韓國政治混亂,法律、政令前後不一,群臣吏民無所適從。

前355年,韓昭侯實行改革,繼續推行申不害提倡中央集權的君主專制體制,主張以「術」治國。

前354年,素與韓有隙的魏國出兵伐韓,包圍宅陽(鄭州北)。韓昭侯採納申不害建議,親自執圭去朝見魏惠王,表示敬畏之意。魏惠王果然十分高興,立即下令撤兵,並與韓國約為友邦。申不害亦由此令韓昭侯刮目相看,逐步成為韓昭侯的重要謀臣,得以在處理國家事務上施展自己的智慧和才幹。

前354年,魏國出兵伐韓,包圍宅陽(鄭州北)。韓昭侯採納申不害建議,親自執圭去朝見魏惠王,表示敬畏之意。魏惠王果然十分高興,立即下令撤兵,並與韓國約為友邦。申不害亦由此令韓昭侯刮目相看,逐步成為韓昭侯的重要謀臣,得以在處理國家事務上施展自己的智慧和才幹。

前353年,魏國起兵伐趙,包圍趙國都城邯鄲。趙成侯派人向齊國和韓國求援。申不害不露聲色地遊說韓國能言善辯的名臣趙卓和韓晁,鼓動他們分別向韓昭侯進言,陳述是否出兵救趙的意見,自己則暗中觀察韓昭侯的態度,摸透了韓昭侯的心思。於是便進諫說應當聯合齊國,伐魏救趙。韓昭侯果然「大悅」,即聽從申不害意見,與齊國一起發兵討魏,迫使魏軍回師自救,從而解了趙國之圍。

前353年,魏國又起兵伐趙,包圍了趙國都城邯鄲。趙成侯派人向齊國和韓國求援。申不害不露聲色地遊說韓國能言善辯的名臣趙卓和韓晁,鼓動他們分別向韓昭侯進言,陳述是否出兵救趙的意見,自己則暗中觀察韓昭侯的態度,摸透了韓昭侯的心思。於是便進諫說應當聯合齊國,伐魏救趙。韓昭侯果然「大悅」,即聽從申不害意見,與齊國一起發兵討魏,迫使魏軍回師自救,從而解了趙國之圍。

前353年,韓國攻打東周,占領好幾個城池。

前351年,韓昭侯破格拜申不害為相,以求變革圖強。

法家三派:慎到重「勢」、申不害重「術」,商鞅重「法」。「術」是講國君如何控制大臣、百官,是君主駕馭臣下的手腕、手法,也就是權術。劉澤華:「術不同於法,法的對象是全體臣民,術的對象是官吏臣屬;法要君臣共守,術由國君獨操;法要公開,術則藏於胸中;法是一種明確的規定,術則存於心中,翻手為雲,覆手為雨。」 其核心包括兩個方面:一是任免、監督、考核臣下之術,史稱「陽術」,這就是《韓非子·定法》篇所說的:「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責實,操殺生之柄,課群臣之能。」二是駕馭臣下、防範百官之術,人稱「陰術」。

申不害主張君主「無為」,但大臣必須有能力,而且要有為。

「操殺生之柄」,要求君主掌握生殺大權,強調君主在國家政權中的獨裁地位,要求臣下絕對服從君主,即「尊君卑臣」。

「課群臣之能」,則是對群臣進行監督、考查、防範。

申不害反對立法行私,「天道無私,是以恆正;天道常正,是以清明。」 只有「陽術」還不夠,還必須有「陰術」。在新興地主階級奪取政權之後,防止某些權臣專權、攬權,甚至進行篡權活動就成為當時的一個重要社會問題。這就要求國君善於控制臣下,及時發現臣下的毛病和陰謀。為此,君主就需要設一些耳目,及時了解、掌握臣下的情況,後來就發展到搞特務活動。

申不害在韓國變法改革,第一步是整頓吏治,加強君主集權統治。在韓昭侯支持下,首先向挾封地自重的俠氏、公厘和段氏三大強族開刀。果斷收回其特權,推毀其城堡,清理其府庫財富充盈國庫,這不但穩固了韓國政治局面,而且使韓國實力大增。 與此同時,大行「術」治,整頓官吏隊伍,對官吏加強考核和監督,「見功而與賞,因能而授官」,有效提高國家政權的行政效率,使韓國顯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局面。隨後,申不害又向韓昭侯建議整肅軍兵,並主動請命,自任韓國上將軍,將貴族私家親兵收編為國家軍隊,與原有國兵混編,進行嚴酷的軍事訓練,使韓國的戰鬥力大為提高。

申不害為富國強兵,還十分重視土地問題。他說:「四海之內,六合之間,曰『奚貴,土,食之本也。又說:「昔七十九代之君,法制不一,號令不同,而俱王天下,何也?必當國富而粟多也。」因而極力主張百姓多開荒地,多種糧食。同時,他還重視和鼓勵發展手工業,特別是兵器製造。所以戰國時代,韓國冶鑄業是比較發達的。當時就有「天下之寶劍韓為眾」、「天下強弓勁弩,皆自韓出」的說法。

申不害在韓國實行以「術」為主的法制,經過15年改革,加強了君主集權,使韓國「國治兵強」,政治局面比較穩定,國力也有所增強。但實行這種政策也產生了另一個後果,即「一言正而天下定,一言倚而天下靡。」「術」取決於君主本人的才能,君主本人比較正確,有能力,國家就會比較興旺;相反,國家就會陷入混亂,老百姓就會遭殃。正因為申不害與韓昭侯用「術」有餘,定法不足,「不擅其法,不一其憲令」,因此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韓國的問題。韓昭侯一死,韓國很快又衰落了。但申不害重「術」的法制思想卻為歷代封建帝王加強君主集權提供了理論和經驗,也為一些人搞陰謀詭計開了先河。

前351年,韓昭侯破格拜申不害為相,以求變革圖強。申不害變法改革,第一步是整頓吏治,加強君主集權統治。在韓昭侯的支持下,首先向挾封地自重的俠氏、公厘和段氏三大強族開刀。果斷收回其特權,推毀其城堡,清理其府庫財富充盈國庫,這不但穩固了韓國的政治局面,而且使韓國實力大增。申不害又向韓昭侯建議整肅軍兵,並主動請命,自任韓國上將軍,將貴族私家親兵收編為國家軍隊,與原有國兵混編,進行嚴酷的軍事訓練,使韓國的戰鬥力大為提高。申不害為富國強兵,還十分重視土地問題。極力主張百姓多開荒地,多種糧食。同時,還重視和鼓勵發展手工業,特別是兵器製造。

前346年,韓國和魏國聯合出兵,占領楚國上蔡(河南上蔡西南)。

前337年,申不害卒於韓都(新鄭)。申不害相韓15年,「內修政教,外應諸侯」,幫助韓昭侯推行「法」治、「術」治,使韓國君主專製得到加強,國內政局得到穩定,貴族特權受到限制,百姓生活漸趨富裕,史稱「終申子之身,國治兵強,無侵韓者。」 張良祖父張開地,為韓昭侯、韓宣惠王與韓襄王三朝(前362年—前296年期間)宰相。

前333年,韓昭侯去世。

前323年,韓、燕皆稱王。(韓威侯稱韓宣王、韓宣惠王)

前318年,楚、趙、魏、韓、燕同伐秦,攻函谷關。秦人出兵逆之,五國之師皆敗走。

前317年,秦敗韓師於脩魚,斬首八萬級,虜其將麿、申差於觀澤。

前314年,韓威侯被秦敗於岸門,韓太子倉入質於秦以和。

前308年-307年,秦將甘茂破韓國宜陽,斬首六萬。 張良父親張平,為韓厘王與韓桓惠王兩代(前295年—前239年期間)宰相。

前293年,韓、魏伐秦。秦白起擊敗魏師、韓師,斬首二十四萬級,拔五城。

前275年,秦相國穰侯伐魏。韓暴鳶救魏,穰侯大破之,斬首四萬。

前241年,楚、趙、魏、韓、衛合從以伐秦,楚王為從長,春申君用事,取壽陵。至函谷,秦師出,五國之師皆敗走。

前233年,韓王安向秦納地效璽,請為藩臣,使韓非聘秦。

參考資料

韓昭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