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頃(拼音:qǐng、qīng)是漢語通用一級漢字(常用字) 。此字始見於戰國金文 ,會意字,古字形從頁從匕,表示頭不正,也泛指傾斜。這個意義讀qīng,後來寫作"傾"。"頃"後來也假借作地積單位,讀qǐng。一頃等於一百畝。頃又表示非常短的時間。也表示不久以前、近來,用作副詞。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頃

拼音; qǐng,qīng

注音字母; ㄑㄧㄥˇ,ㄑㄧㄥ

平水韻部; 上聲二十三梗,下平八庚

部首; 頁

總筆畫; 6+2

造字法; 會意字

結構; 合體字,左右結構

字級; 一級(1058)

統一碼; 基本區 U+9877

四角碼; 2178₂

五筆; MDMY

倉頡碼; PMBO

鄭碼; RRGO

繁體字; 頃

異體字; ੒�、੔�、੓�

文字源流

會意字。戰國文字的"頃"由"頁"和"匕"兩部分組成。"頁"是人頭部的象形,在日常生活中,傾斜的現象往往可見,造字時以人為對象。"匕",一說為人形變體,因為表示傾斜這一概念必須有兩個人。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匕其頭是不正也。"指不正,二者結合起來的含義就是"頭不正",後來又引申指傾斜。頃從匕、頁會意,是用一人的頭身向另一人前傾表示傾斜。

頃本義為傾斜。一人向另一人傾斜有所動作的時間一般不長,故頃字引申為極短的時間,即一會兒,音變為qǐng。頃又有土地面積單位的含義,這是後來的假借義。為了與本義區分,人們在"頃"左部增加"人(亻)"造出"傾"字以表示"傾斜"這一含義。

古籍釋義

說文解字 【卷八】【匕部】去營切(qīng)

頭不正也。從匕,從頁。

說文解字注

頭不正也。

段注:匕頭角而不正方,故頭不正從匕曰頃,引伸為凡傾仄不正之偁。今則傾行而頃廢,專為俄頃、頃畝之用矣。《諡法》:敏以敬慎曰頃,甄心動懼曰頃,祗勤追懼曰頃。

從匕頁。

段注:頁者,頭也。匕其頭,是不正也。義主於不正,故入匕部,不入頁部。去營切,十一部。

廣韻

去營切,平清溪 ‖頃聲耕部(qīng)

頃,西頃,地名,岀《地理志》。《說文》曰:"頭不正也。"又去潁切。

去潁切,上靜溪 ‖頃聲耕部(qǐng)

頃,田百େ也。去潁切。六。

康熙字典

【戌集下】【頁部】 頃·康熙筆畫:11 ·部外筆畫:2

古文:頔

(qǐng)《廣韻》去穎切。《集韻》《韻會》犬潁切。《正韻》丘潁切,並傾上聲。《玉篇》:田百畝為頃。《後漢·黃憲傳》:叔度汪汪若千頃波。

又俄頃。《禮·三年問》:小者至於燕雀,猶有啁噍之頃焉。

又地名。《左傳·哀十二年》:宋鄭之閒有隙地焉,曰頃丘。音苦潁反,又音傾。

(qīng)又《唐韻》去營切。《集韻》《韻會》《正韻》窺營切,並與傾同。《說文》:頭不正也。

又器名。《詩·周南》:采采卷耳,不盈頃筐。《韓詩》雲:⽽筐也。

又《諡法》:甄心動懼曰頃。敏以敬慎曰頃。

又西頃,山名。《前漢·地理志》:隴西郡臨洮,禹貢西頃山在縣西。師古注:頃讀曰傾。今本禹貢作傾。西頃卽西傾也。○按廣韻作地名,非。

(kuǐ)又《正韻》犬蘂切。與跬同。《禮·祭義》:君子頃步而弗敢忘孝也。注:頃當為跬,缺婢反。

又丘弭反。一舉足為跬。再舉足為步。《說文》:從匕從頁。徐鉉曰:匕者,有所比附不正也。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書寫提示

"匕"小"頁"大,頂部左右旁齊平,底部"頁"低。"匕"居左半格偏上,㇙(豎提)收於橫中線。"頁",橫筆從豎中線左側起筆,"ㄇ"居橫中線部位,左豎在豎中線,撇筆撇尖伸向"匕"下,收筆撇、點持平。[1]

參考文獻

  1. , 360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