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順,漢語常用字(一級字) ,讀作shùn,此字始見於西周金文 ,本義是指朝同一個方向,也指事情進行順利,合乎心意 。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順

拼音; shùn

注音; ㄕㄨㄣˋ

部首; 頁

筆畫總數; 6+3

結構; 左右結構

繁體字; 順

異體字; 㥧、ࠈ�、ੑ�

平水韻; 去聲十二震

字級; 一級(1559)

統一碼; 基本區 U+987A

五筆; kdmy

倉頡; lllo

鄭碼; ndgo

四角; 21082

字源演變

順從金文字形看,上邊是"川",是水流,表示流暢;下邊是"心",表示情緒。整體即為情緒舒暢的意思。有的金文加上"頁",表示頭部,意思為思慮,強調思緒無礙。其造字本義是心情舒暢,沒有鬱結。現在,"順"也指順便,如"順口""順手"等 。

順,形聲字。《說文》:"順,理也。從頁,從川。"朱駿聲通訓定聲:"從頁從川會意,川亦聲。按本訓謂人面文理之順也。"俞樾《兒苫錄》:"此雲:順,理也,則當為膚理。"又:"順為膚理,故字從頁。疑許書原文本日:順,膚理也,從頁川聲。猶木部日:材,木之理也;水部曰:泐,水石之理;阜部日:防,地理也。至順逆之順,則又從肌膚之文理而引申之,其後引申義盛行而本義轉廢。"順之本義為肌膚之文理,引申為順逆之順,猶馴之從川聲而為馬之馴服,引申為一切人、物之馴服;亦猶訓從川聲而使不通之語言詞語通順以易於理解。西周初年何尊銘文"順我不每(悔)"之順用為訓導、教訓之訓。順、訓、馴三字為同源字,音義皆近,故通用,其聲義當皆來源川流不息之川。西周文獻《詩》中順字極為常見。順字本義在文獻中罕見使用。順本從頁川聲,由於詞義引申,至戰國東方六國文字變為從心川聲。《說文》小篆是繼承西周金文形體 。

川,既是聲旁也是形旁,表示水流。順,甲骨文A=B(川,水流)+C(見,即"頁",頭腦,借代思慮),表示思緒舒暢。金文D承續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E用"心"F代替"頁"I,表示心情舒暢。篆文將金文字形中的F寫成G 。

古籍解釋

說文解字 理也。從頁從巛。食閏切 。

說文解字注

理也。理者、治玉也。玉得其治之方謂之理。凡物得其治之方皆謂之理。理之而後天理見焉。條理形焉。非謂空中有理。非謂性卽理也。順者、理也。順之所以理之。未有不順民情而能理者。凡訓詁家曰從、順也。曰愻、順也。曰馴、順也。此六書之轉注。曰訓、順也。此六書之假借。凡順愼互用者、字之訛。從川。人自頂以至於歱、順之至也。川之流、順之至也。故字從川會意。而取川聲。小徐作川聲。則舉形聲包會意。訓馴字皆曰川聲也。食閏切。十三部 。

康熙字典

【戌集下】【頁字部】順

〔古文〕㥧巡ȼ《唐韻》《正韻》$食閏切,盾去聲。《說文》:理也。從頁從巛,會意。川流也。《玉篇》:從也。《詩·大雅》:有覺德行,四國順之。箋:有大德行,則天下順從其政。《釋名》:順,循也。循其理也。

又放之也。《儀禮·大射儀》大射正執弓,以袂順左右隈。疏:以袂向下,於弓隈順放之。

又山名、水名。《山海經》有順山,順水出焉。

又《釋名》:鳳皇五色,心文曰德,翼文曰順。

又揚子《方言》:目好謂之順。注:言流澤也。

又《增韻》:和也。《易·豫卦》豫順以動,故天地如之。疏:聖人和順而動,合天地之德,故天地亦如聖人而為之。《禮·樂記》:和順積中,而英華發外。

又《增韻》:不逆也。《爾雅·釋詁》:舒、業、順,敘也。疏:順者,不逆有敘也。

又《諡法》:慈惠徧服曰順。

又《小爾雅》:順,退也 。[1]

參考文獻

  1. , 360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