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順慶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順慶區四川省南充市市轄區。公元前204年西漢時期即設安漢縣,唐時設果州,南宋設順慶府,解放初建縣級南充市,為省級川北行署所在地。1993年南充地改市,設縣級順慶區。

順慶區位於四川省東北部,四川盆地中部,嘉陵江中游西岸,北緯30.41°-30.51°、東經106°-107.07°之間,幅員面積555.5平方公里。順慶區屬亞熱帶濕潤氣候,四季分明,氣候溫和,冬暖夏熱,春早、夏長、秋短,無霜期長,雨量充沛,多集中在夏季。

順慶是《三國志》作者陳壽、民盟創始人張瀾和羅瑞卿大將的故鄉。境內有國家AAAA級西山風景區,國家AAA級張瀾紀念館、羅瑞卿故居和千年古剎清泉寺等風景名勝和古蹟30餘處。2006年被列入全省統籌城鄉發展試點區,2010年被列入國家級現代農業示範區。 建制沿革 順慶區 順慶區 順慶歷史悠久,新石器時代晚期,境域內就有先民生息。遠古時為「有果氏之國」,唐虞時為巴人之國,夏屬梁州,周為巴子國地。

秦屬巴郡閬中縣。

漢高祖五年(前202),為褒揚紀信捨身安漢之功,析閬中縣紀信出生地設安漢縣,縣治在今舞鳳街道五里店社區。

王莽建新朝時,改名安新縣,東漢時復名安漢。

隋文帝開皇十八年(598),並安漢、巴西縣為南充縣。

唐武德四年(621)設果州,因南充縣城西有山盛產黃果(廣柑)而得名。

南宋寶慶三年(1227),理宗下詔將「初潛之地」的果州升為順慶府,府治南充縣城。

元至元二十年(1283)升為順慶路。

明太祖洪武中復降路為府;清代仍舊置。

1950年3月,析南充縣城區所轄的東南、西城、北城及舞鳳、華豐、河東、文峰4鄉置南充市。同年6月5日升南充市為川北行署直轄市(地級市),1952年8月,川北行署撤銷後,於1953年1月南充市改為縣級市,隸屬南充專區。1993年7月,南充區劃調整,撤銷南充市;將原南充市所轄的4個街道辦事處及3個鄉與原南充縣所轄的北部22個鄉鎮建南充市順慶區,隸屬南充市。[5]

摺疊編輯本段行政區劃 1993年7月2日,國務院批准:撤銷南充地區、南充市、南充縣,設立地級南充市。市政府駐順慶區。南充市設立順慶區、高坪區、嘉陵區。順慶區轄北城、中城、西城、東南4個街道辦事處和李家、蘆溪、搬罾、瀠溪4個鎮及共興、順和、雙橋、金台、新建、舞鳳、華鳳7個鄉,順慶區政府駐人民中路。

1997年,順慶區轄4個街道9鎮12鄉:北城街道、東南街道、西城街道、中城街道、搬罾鎮、華鳳鎮、金台鎮、李家鎮、蘆溪鎮、雙橋鎮、舞鳳鎮、新建鎮、瀠溪鎮、燈台鄉、梵殿鄉、鳳山鄉、共興鄉、桂花鄉、黃金鄉、荊溪鄉、順河鄉、同仁鄉、新復鄉、永豐鄉、漁溪鄉。

2000年至2004年,順慶區轄4個街道、11個鎮、14個鄉:中城街道、北城街道、西城街道、東南街道、舞鳳鎮、新建鎮、華風鎮、瀠溪鎮、共興鎮、金台鎮、蘆溪鎮、李家鎮、雙橋鎮、荊溪鎮、搬罾鎮、新復鄉、同仁鄉、黃金鄉、魚龍鄉、大林鄉、梵殿鄉、順河鄉、燈台鄉、輝景鄉、龍桂鄉、永豐鄉、桂花鄉、鳳山鄉、漁溪鄉。

2005年12月9日,經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同意南充市順慶區撤銷舞鳳、華鳳、新建3個鎮建制,原來三個鎮所屬行政區域實行街道辦事處管理體制(改建舞鳳、華鳳、新建3個街道辦事處)。順慶區轄7個街道、8個鎮、14個鄉:中城街道、北城街道、西城街道、東南街道、新建街道、舞鳳街道、華鳳街道、瀠溪鎮、共興鎮、金台鎮、蘆溪鎮、李家鎮、雙橋鎮、荊溪鎮、搬罾鎮、新復鄉、同仁鄉、黃金鄉、魚龍鄉、大林鄉、梵殿鄉、順河鄉、燈台鄉、輝景鄉、龍桂鄉、永豐鄉、桂花鄉、鳳山鄉、漁溪鄉。

截止到2017年,順慶區轄11個街道、9個鎮、9個鄉:中城街道、北城街道、西城街道、東南街道、新建街道、舞鳳街道、華鳳街道、和平路街道、瀠溪街道、荊溪街道、西山街道、共興鎮、金台鎮、蘆溪鎮、李家鎮、雙橋鎮、搬罾鎮、大林鎮、輝景鎮、永豐鎮、新復鄉、同仁鄉、梵殿鄉、順河鄉、燈台鄉、龍桂鄉、桂花鄉、鳳山鄉、漁溪鄉。[1]

2018年,轄北城、西城、中城、東南、和平路、舞鳳、新建、華鳳、瀠溪、荊溪、西山共11個街道辦事處和蘆溪、金台、搬罾、李家、雙橋、共興、永豐、輝景、大林、順河、鳳山、漁溪、梵殿、新復、桂花、燈台、同仁、龍桂共18個鄉(鎮),有75個社區(含4個農村社區)共954個居民小組和236個村共2045個村民小組。

摺疊編輯本段地理環境 摺疊地理位置 順慶區位於四川省東北部,四川盆地中部,嘉陵江中游西岸,北緯30.41°-30.51°、東經106°-107.07°之間,北鄰南部縣,西南與嘉陵區交界,西接西充縣,東北毗鄰蓬安縣,東南與高坪區隔江相望,境域南北長38.5公里,東西寬32公里,2014年,順慶區幅員面積555.5平方公里,其中市中區建成面積達55平方公里,隨着北部新城的進一步拓展,城市建成區面積有望在2020年前達到80平方公里。

摺疊地形地貌 順慶區地處四川東北部丘陵地區。地勢由於受地質構造、崖石、河流浸蝕的影響,西北高,東南低,海拔一般在270米至530米之間,最高點在重仙境山,山頂海拔523米,最低點在嘉陵江中心與高坪嘉陵兩區交界處,海拔265.40米。境內分布着河谷平壩,淺後寬谷,中丘中谷和深丘窄谷四種地貌類型。分別分布在各鄉鎮。

土地肥沃,分布着六種成土母質,主要有坡、殘積母質和沖積母質兩大類,順慶區土地經棕紫泥土和紅棕紫泥土為主,占總面積的85%以上。土壤有機質含量略偏低。

順慶屬於揚子地層四川盆地分區南充小區部分。區域內侏羅系地層廣布,第四系鬆散層分布在嘉陵江及其支流沿岸。區境地處揚子准地台、四川台向斜、川中台拱構造區。境內株羅系地層受力被擠壓、褶皺變形,形成寬緩的、近東西方向的背斜和向斜構造。

區境內地勢西北略高,東南較低,地層水平。方山丘陵典型,丘陵占67.3%,余為平壩,海拔多在300米左右。區內主要有中丘、淺丘和平壩3種地貌類型。

摺疊氣候環境 順慶區屬亞熱帶濕潤氣候,四季分明,氣候溫和,冬暖夏熱,春早、夏長、秋短,無霜期長,雨量充沛,多集中在夏季。多秋雨,多雲霧,濕度大,日照少,風力小。年平均氣溫17.4℃,最高氣溫40.1℃,最低氣溫-2.8℃,年日照時間1266.7小時,平均每年有霜期僅13.7天,無霜期高達300天,濕度80%空氣質量優良,達到國家二級標準,年降水量1020.8毫米。

摺疊水文環境 順慶區境內河流屬嘉陵江流域嘉陵江水系,主要河流有嘉陵江及其支流西河、荊溪河、泥溪河等,流向多由北而南。河流總長約148.3公里,平均每2.3平方公里有1公里長的河流。[2]

摺疊編輯本段自然資源 摺疊水資源 順慶區境內水資源有:嘉陵江流經面積158平方公里,長45公里,西河流域面積769平方公里,瀠溪河流面積460平方公里;漁溪河流域面積116平方公里。

嘉陵江:源出陝西鳳縣西北之秦嶺,往南流經略陽北納西漢水,入川後在廣元昭化又納白龍江,向南流經南充、合川,至重慶注入長江。全長約1120公里,流域面積8800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達2165秒立米。嘉陵江從北自雙女石流入區境,向南依次流經舞鳳鄉、市區、新建鄉,在鷂子岩進入嘉陵區境。境內長26公里,先後接納荊溪、螺溪、西河、泥溪、清水溪等支流。洪水期最大流速為4.09米/秒,枯水期最小流速為0.38米/秒,洪枯季節河道寬250-2500米,洪枯水位相差7.19米。多年平均最小流量115秒立米,洪峰流量為1.35萬秒立米。洪枯差117倍。

西河:西河為嘉陵江西岸支流,源於西充太平壁山埡西南。全長96公里,流域面積769平方公里,平均比降1.75‰。多年平均流量6.3秒立米。從嘉陵區石樓鄉入境後在華鳳境內,又稱滑灘河、明家河、西橋河、環子河等,在都尉壩外注入嘉陵江。境內長約29公里。[3]

區境地下水屬川中紅層地下水區。主要有鬆散沖積層隙水和基岩裂隙水兩種。

摺疊植物資源 順慶地處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分布帶,天然植被以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為主。植物區系多樣,品種繁多。珍貴植物中的蘇鐵、水杉、銀杏等數量極少。名貴樹木有楠木、雪松、劍閣柏、關刀柏、紅豆樹等。三類保護植物,野生的有紅豆樹、八角蓮、天麻3種。各類野生植物按經濟用途分,有纖維、油料及芸香油、澱粉、烤膠、橡膠、藥用、土農藥、飼料等8類。農作物以水稻、小麥、高梁、甘蔗為主。其中尤以水稻、小麥、玉米和紅苕為重要的糧食作物。大豆、花生、豌豆、綠豆、扁豆等種植較普遍。油菜是重要的經濟作物,棉花、黃麻、紅麻是輕紡工業的原料。

森林覆蓋率達到35.6%,城市人均公園綠地面積超過8.62平方米。

摺疊動物資源 境內的野生動物由於現有森林、草地面積少,農田廣布,限制了適生動物的種類和數量。亞熱帶農田動物多,其它類型的動物數量較少。順慶區野生動物資源尚保存有數百種,可分為獸類、鳥類、爬行類、兩棲類、魚類。

順慶區飼養動物以家畜、家禽、淡水魚類和桑蠶為主。此外,還有蜂、海狸鼠等。家畜以豬、牛為大宗,其次為羊、兔、馬、騾、驢等,大牲畜極少。豬是區內最重要的飼養家畜。家禽以雞、鴨、鵝最普遍。此外,還有鵪鶉等。淡水魚類主要品種有鯉魚、鯽魚、草魚、鰱魚、鱅魚、革鬍子鲶、羅非魚。順慶區飼養家蠶極其普遍,家蠶品種繁多,且不斷進化。

摺疊礦藏資源 順慶屬大安寨油層含油有利富集區帶,是一個生物灰岩裂縫性油氣藏。與石油相伴生的天然氣資源也極為豐富,境內石油總資源量208.8萬噸,天然氣總資源量17.7億立方米。

順慶處於南充鹽盆的中心地帶,鹽層總厚度達101.5米,含量均在260克/升以上,一級品達97.98%。

嘉陵江砂金含量較為豐富。建材類砂、石、頁岩、境內25個鄉鎮都可供開採,有約50公里的嘉陵區及西岸的砂石資源,儲量大約1000萬噸,可供開採的砂石300萬噸。在砂子中含有鋯石、鈦鐵礦、金紅石、獨居石、磷釓石、金、金剛石、石莫砂等10多種礦物。[3]

摺疊編輯本段區域人口 摺疊人口 2018年末公安戶籍總戶數24.38萬戶,總人口66.08萬人,比上年增加0.22萬人。按性別劃分,男性33.25萬人,女性32.82萬人,男女性別比為101.3:100。按所在地劃分,農村人口22.37萬人,城鎮人口43.71萬人。

2018年末常住人口72.01萬人,比上年末增加0.09萬人,按所在地劃分,城鎮人口59.52萬人,農村人口12.49萬人,城鎮化率82.65%,提升2.62個百分點。

全年出生人口7592人,出生率為11.65‰;死亡人口2746人,死亡率4.21‰;自然增長率7.44‰。

摺疊民族 全區現有少數民族41個、5000餘人(其中,常駐人口2165人,以回族為主有500餘人,100人以上的少數民族有回、蒙、藏、苗、彝、滿、土家等7個;外國留學生、高校少數民族學生、外來少數民族客商等流動人口3000餘人)。[4]

區域經濟 摺疊綜合概述 2018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400.27億元,比上年增長9.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3.27億元,比上年增長3.9%;第二產業增加值180.61億元,比上年增長9.8%;第三產業增加值196.39億元,比上年增長10%。三次產業結構比由上年的6.5:43.8:49.6調整為5.8:45.1:49.1,三次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達到2.8%、45%、52.1%。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地區生產總值55616元,比上年增長9.3%。

全年民營經濟增加值243.19億元,比上年增長9.5%,占GDP的比重為60.8%,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63.7%。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2.12億元,比上年增長4.9%;第二產業增加值145.05億元,比上年增長5.1%;第三產業增加值86.02億元,比上年增長14.2%。

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7.80億元,比上年增長14.5%;其中稅收收入9.98億元,增長16.0%。一般公共預算支出44.86億元,增長29.0%。

摺疊第一產業 全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2.58萬公頃,油料播種面積0.56萬公頃,蔬菜播種面積1.12萬公頃,瓜果類播種面積0.05萬公頃。

全年糧食總產量14.37萬噸,比上年下降0.1%。其中,小春產量2.22萬噸,下降1.3%;大春產量12.14萬噸,增長0.1%。經濟作物中,油料產量1.57萬噸,增長0.6%;蔬菜及食用菌產量30.54萬噸,增長3.9%。

全年生豬出欄25.28萬頭,比上年增長4.4%;牛出欄0.62萬頭,增長2.1%;羊出欄15.54萬隻,下降0.3%;兔出欄108.45萬頭,增長3.2%。全年肉類總產量3.1萬噸,增長2.9%;其中,豬肉產量1.76萬噸,增長3.8%。

年末農業機械總動力12.51萬千瓦,比上年增長2.7%。

摺疊第二產業 全年實現全部工業增加值142.33億元,比上年增長10.5%,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37.1%,占GDP比重為35.6%。年末共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95戶,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8%;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498.49億元,增長16.4%。分輕重工業看,輕工業產值193.4億元,增長18.8%;重工業產值305.1億元,增長14.9%。分經濟類型看,國有企業產值0.2億元,下降66.7%;集體企業產值3.8億元,增長22.6%;股份制企業產值438.5億元,增長16.3%;其他經濟類型企業產值56.0億元,增長18.1%。規模以上工業銷售產值493.1億元,增長18.3%,產銷率達98.9%。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485.24億元,增長15.1%;規模以上工業利潤總額42.93億元,增長14%。

全年實現建築業增加值40.16億元,比上年增長7.6%;建築業總產值163.72億元,增長38.5%。年末共有資質以內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業企業共有99戶,商品房施工面積523.69萬平方米,增長13.5%,其中,新開工面積142.85萬平方米,增長185.8%。商品房竣工面積65.72萬平方米,增長24.7%。商品房銷售面積140.25萬平方米,增長62.1%,其中,住宅銷售面積99.95萬平方米,增長55.8%。

摺疊第三產業 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44.80億元,比上年增長12.7%,其中,限額以上企業(單位)實現消費品零售額164.72億元,增長15.3%。按銷售所在地分,城鎮市場消費品零售額203.76億元,增長12.6%;農村市場消費品零售額41.04億元,增長13.2%。按行業分,批發業零售額40.12億元,增長11.9%;零售業零售額169.52億元,增長12.9%;住宿業零售額4.28億元,增長12.7%;餐飲業零售額30.88億元,增長12.6%。

全年接待旅遊人數826.1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2.6%。全年旅遊總收入85.1億元,增長12.4%。

全年郵電主營業務收入12.72億元。年末固定電話用戶22.34萬戶,移動電話用戶126.72萬戶,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28.17萬戶。

摺疊編輯本段社會事業 摺疊文化事業 2018年末全區共有公共圖書館1個,文化館1個,鄉鎮文化站18個,圖書室315個,文物保護單位18個。

年末全區廣播覆蓋率98.8%,電視覆蓋率99.8%,有線廣播電視在看戶數2.94萬戶。全年廣播電視電影總收入5391萬元。

摺疊教育事業 2018年末共有小學31所,專任教師1881人,在校學生44534人;普通中學34所,專任教師3339人,在校學生42803人;中等專業學校(含職高)11所,專任教師1245人,在校學生24297人。學齡兒童38266人,入學率116.38%。

順慶學校醫療衛生 2018年末共有衛生機構757個,其中:醫院51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45個,衛生院20個,村衛生室248個,門診部9個,診所、衛生所、醫務室375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個,婦幼保健院(所、站)2個,采供血機構1個,衛生監督所(中心)2個,急救中心站1個,其他衛生機構1個。實有床位數9665張,在崗職工13858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8880人,執業(助理)醫師3770人,註冊護士5050人。全年醫療機構總診療人次704.12萬人次,其中醫院448.16萬人次,基層醫療機構232.73萬人次。孕產婦死亡率、嬰兒死亡率和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分別為0、2.23‰、3.34‰。

摺疊人民生活 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424元,比上年增長9.9%。

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231元,比上年增長8.8%。其中,工資性收入19255元,增長8.8%;經營淨收入8284元,增長8.9%;財產淨收入2978元,增長20.2%;轉移淨收入7714元,增長5.2%。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4699元,比上年增長8.2%。其中,食品煙酒支出增長7.6%,衣着支出增長6.7%,居住支出增長7.1%,生活用品及服務支出增長8.2%,交通通信支出增長7.9%,教育文化娛樂支出增長12.4%,醫療保健支出增長12.9%,其他用品和服務支出增長8.7%。城鎮居民恩格爾係數31.6%。

全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370元,比上年增長9.4%。其中:工資性收入6854元,增長9.4%;經營淨收入6474元,增長8.3%;財產淨收入373元,增長22.5%;轉移淨收入3669元,增長10.3%。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3300元,比上年增長3.8%。其中食品煙酒支出增長6.3%,衣着支出增長7.1%,居住支出增長15.4%,生活用品及服務支出增長3.2%,交通通信支出增長6.7%,教育文化娛樂支出下降24.6%,醫療保健支出增長10.1%,其他用品和服務支出增長5.6%。農村居民恩格爾係數36.7%。

摺疊資源環境 全年萬元GDP能耗(2015年價格)0.41噸標準煤,比上年下降6.3%;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0.57噸標準煤,下降6.2%。[7]

摺疊編輯本段歷史文化 摺疊地名由來 唐武德四年(621)設果州。宋寶慶三年(1227),宋理宗下詔將州升府,賜名順慶。有「祥順吉慶」之義。從宋、元、明、清至民國時期,順慶府成為南充縣城的代名詞。[9]

摺疊文化風俗 川北皮影

皮影又名燈影,是一種古老的民間戲曲,它歷史悠久,遠溯兩漢。川北皮影,人物造型較高,頭帽相連,頭身可以更換。按其大小尺寸可分為大、中、小三種。大的高2尺許,俗名"大門神"。中型高1.5尺至1.8尺,叫"二門神",小巧別致的高0.8尺,叫"小門神"。

川北皮影活躍於南充、西充、南部、閬中、儀隴等縣農村,以其生動的造型,精巧的雕工,細膩的表演,優美的唱腔,風趣的劇情和樂曲倍受山鄉人民的青睞。現活動在嘉陵江流域的業餘皮影劇團有20多個。

川北皮影表演藝術獨具魅力。川北皮影人能將各種不同的人物,各類不同的角色的思想感情,通過屏幕表現得淋漓盡致。屏幕上的影人,在龍樓鳳閣、雕欄亭榭、紅花綠樹、奇峰異壑、碧海藍天中,舉步而蹈,揮袖而舞,提槍撕殺,似真非真,似幻非幻,令觀眾為之驚嘆不已。川北皮影在國內外享有很高的聲譽。早在1932年,世界著名文學藝術家埃貢埃耳文斯基來中國考察皮影藝術,曾著書讚美川北皮影藝術。1988年,川北皮影應邀到世界音樂之都--維也納訪問演出,美國、日本、聯邦德國、意大利等10多個國家在奧人士競相觀看。川北皮影從此走名揚世界。

絲綢節

以馳名中外的南充絲綢為主題,集經貿、文化、旅遊觀光為一體的節慶活動。每年9月25日前後在南充市舉行。節慶期間,展出展銷南充名、特、優、新商品,演播關於絲綢的劇目和電視片,舉辦大型絲綢展覽和絲綢時裝表演,舉辦影展、燈展、書畫展等、開辦金融、科技、人才、勞務、房地產等專業市場。全國各地遊客、商家雲集、或洽談生意、或慕名欣賞各種絲質服裝,同時遍游南充名勝古蹟、領略川北風光。

行旅

清末民國時期,居民外出多是步行或搭乘木船。官、商、縉紳多乘坐轎子、滑竿或騎馬。人力或畜力車僅在城內或近郊使用。50年代後,交通事業發展迅速。

民國時期,每年除夕之夜,城鄉居民在祭祖辭歲之後,備香燭紙錢和"刀頭"(方塊豬肉)、水酒等祭品,在院壩里或路邊、街邊設祭,祈求保佑來年外出旅行平安,稱為"出天行"。這是漢唐以來"路祭"的延續。出門遠行,須擇吉日起程。親友設酒晏送別。祝一路平安。稱為"餞行"。外出所帶行李衣物,多用一幅3尺見方的布帕,對角包裹,俗稱"包袱"。入夜一般在路邊小店或場鎮旅店投宿。客店門外掛有招商燈籠,一般均寫有"未晚先投宿;雞鳴早看天"等聯語。50年代初。修通主要公路幹線;建立民用航空站;南充至龍門、青居等地客運班開航。60年代,建立公共汽車站,自行車逐漸普及。居民外出多選用汽車、輪船、飛機、摩托車、三輪車、自行車等交通工具。外出旅行者所帶行李,50年代多盛行帆布挎包。60年代多用帆布提包或人造皮革提包。一般為條形,手提式。80年代以後,手提式旅行包、箱日益普及。"出天行"等習俗已經消失。遠行或外出較長時間,行前親友會聚送行。歸來親友會聚接風洗塵的傳統習慣尚存。

喪葬舊俗

舊時,民間人死時,要放"落氣炮"、燒"落氣錢"。請陰陽先主看期做道場、將死者背到正堂屋入棺。背死者時,要打傘遮人,即死者不能見天。死者穿戴為衣雙、褲單,一般是6件衣服,3條褲子。

入棺內要給死者裝錢口袋,內裝紙錢,另有打狗饃饃裝入棺。做道場按經濟狀況的不同為3天、5天、7天、10天。道場要插招魂幡,做幾天,插幾根。白天是念經,晚上拜唱(唱孝歌),晚上大開路,招亡破獄(男),破血河(女),放河燈(高梁杆作的船,點蠟);燃蠟供天,點地燈(盞形燈),勸函(戲鬼神走),坐高台,打鬼彈子(3--4張大桌子重疊到一起,米豆腐切小塊為彈子),發喪時,將死者用8個人從堂屋抬到地壩,放在凳子上,死者的後人即跪下給幫忙的金頭。並跪着吃喪飯,然後起靈摔碗。

起靈時,16人用白布拉棺,送葬上山時沿途放鞭她激"買路錢",入土時要接良米,陰陽先生邊撒邊說死者的好話,後人接米,接米後立即往家跑,意即走得快發得快,先到家先發。爾後由幫忙的推土,燒火場(買房子等陪等品)。陰陽先生要按死者的死期甲方推算回剎時間(死者回家,由雞腳神,無二爺押回來),家中要擺酒萊,灑地灰(正堂屋或死亡那間房)。而後燒七(即七天燒一次紙錢,點香錯)。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廢除迷信,提倡火葬。但仍涉個別人仍作舊喪葬劣俗,唯規模已小。

過年

解放前,南充民間從農曆臘月十六到翌年正月十五皆為傳統的過年期。其活動是:倒衙。縣衙從臘月十六起,封印停止辦案,謂之"倒衙"。民國20年(1931)改為一年中最後一個'牙祭"',故又叫"倒牙"。這天,僱工、學徒、管帳先生結算工資回家過年,牲畜市場停止交易,升斗秤罐也不收行錢了,一切財務皆於此時討還結算。

臘月三十(月小為二十九)為"除夕"(欲稱"三十夜)。是日中午,家家吃團(回)年飯,上桌菜、自成雙、冒尖、肉要切大,豬頭肉與豬尾都要有(表示豐收有餘、事情有始有終)。習慣慢吃饅談,至天黑方散。故稱叫"年夜飯"。飯後,下輩人長者辭歲、作揖、磕頭),長輩給晚輩發"壓歲錢".是夜大家燒火取暖。伴燈不眠直到次日凌晨叫做"守歲"。除夕子時(零時)"發天燭"(又叫"出天行"),城鄉鞭炮聲不斷,正月初一,講完早起,穿新衣,吃飯不喊人,早飯吃糯米湯元(即招財進寶之意)。也有吃麵條的(取風調雨順之意)。早飯後,人們成群結隊去場鎮、廟宇看戲或聽"聖諭"。當天不掃地、不用刀、不用針;忌哭、吵架、打爛東西;忌說帶有鬼、死、瘍、窮、沒有、不修等不言利的話。不住外倒水和垃圾,有"正月忌頭、臘月忌尾"的封建迷信之說.正月初一至初十為動物和人的吉日,謂:一雞、二犬、三豬、四羊、五牛、六馬、七人、八蠶、九龍、十虎。初二開始,親友之間送往迎來,互相拜年.小孩及新婚夫婦到親友家拜年的,親友必送拜年錢。

在此期間,富有樂趣的活動較多,趕廟會、唱杜戲、高腳、社火、地台子、車車燈、龍騰獅舞比比皆是。正月十五鬧元宵,懸掛彩燈,燒火龍,舉辦賽燈會,四鄉男女雲集觀燈,人山人海。

解放後,春節公職人員放假3天,其間開展擁軍優屬、擁政愛民和各種慰問活動。民間保留四年,拜年的習俗。城鄉開展演戲、歌舞等文藝活動。春節、除夕之夜。辭舊迎新,火炮.花爆此起彼伏。南充各縣(市)城區,正月十五鬧元宵,數百群眾走上街頭表演,除傳統的龍燈。獅子、車燈、錢棍外,還有秧歌、腰鼓、大頭舞、手鼓舞等。新穎別致。入夜焰火交織.五彩繽紛。大多區鄉場鎮也都組織文藝表演,敲鑼打就燃放鞭炮、煙火、大鬧元宵。

摺疊名優特產 營山板鴨 營山板鴨 營山板鴨:肉質鮮嫩,色澤光潤。香味濃郁,口感好,符合國家衛生標準。色澤金黃、外酥內嫩,冬菜味濃,肥而不膩,具有地方特色,1999年9月榮獲南充食品博覽會「天龍」杯金獎。

南部脆香甜柚:南部縣脆香甜柚,是柑桔屬中較早熟的柚類良種。果形美觀,果大皮薄,質脆化渣,酸甜適度,香氣濃郁,可溶性固形物高,汁多核少,營養豐富,風味獨特,品質優良,深受消費者的歡迎。1989年參加全國優質水果評比,僅次於文旦和密軸,名列第三,獲農業部優質產品稱號,1993年,又獲聯合國技術信息系統中國國家分部發明創造科技之星獎。

松花皮蛋 松花皮蛋 松花皮蛋:松花皮蛋為南充名特產品。系採用傳統天然原料配方,不含鉛,無有害物質,且含有多種氨基酸和麩酸鈉,呈弱鹼近中性。南充松花皮蛋質量特佳。蛋體離殼容易肅取,蛋白透明,富有彈性,松花明顯,宛若松柏盆景,蛋黃油泣,略帶糖心。近年來,又創一種在蛋層間具有明顯的赤、橙、黃、綠、青等色彩絢麗的「五彩松花皮蛋」,為海內外盛大宴會和工藝菜譜增加了新的品種。1982年,在外貿部商檢局重慶分局和外貿系統在羅江召開的出口食品質量評比會上,南充松花皮蛋獲總分第二名,在四川省食品系統質量評比會上,獲第一名。1984年該產品遠銷首都,被譽為「嘉陵狀元皮蛋」。目前,該產品遠銷東南亞等地及全國各大城市。

南充嫩尖冬菜 南充嫩尖冬菜

順慶嫩尖冬菜:南充嫩尖冬菜,是四川省四大醃菜之一。它色黑褐,質脆嫩,光澤油潤,鹹淡適度,味美香濃,存之愈久,品味愈高(陳年期有兩年、三年、五年等檔次)。南充嫩尖冬菜,不僅色佳味美,香氣橫溢,而且營養豐富,有開胃健脾增進食慾的功能。它的主要營養成分:每五百克含蛋白質二十六克,脂肪一克,糖一百克,礦物質一點一六克,還含有氨基酸、乳酸和多種維生素,熱量五點五千卡。

南充絲綢服裝:南充,具有5000多年的蠶業歷史。是我國西部地區蠶繭、絲綢生產規模最大、絲綢產品最豐富的城市,也是西部桑蠶種、繭絲綢、科研教學最集中的地區。西漢,南充絲綢成為朝廷貢品;唐宋,南充「順慶大綢」飲譽京城,暢銷絲綢之路;果州之綾,被日本皇室珍為國寶;公元1915年,南充絲綢在巴拿馬國際博覽會上蓋群芳而獲金獎。南充絲綢暢銷3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出口絲和綢曾分別占四川省出口絲、綢的50%、80%,被外商譽為「萬能絲」、「萬能綢」。[10]

摺疊編輯本段風景名勝 摺疊西山風景區 西山風景區 西山風景區

西山風景區位於順慶區城市西郊,總面積18平方公里,是國家AAAA級景區,其林木蔥鬱的生態美景素有「西山秀色」美譽。其人文更有特色,與司馬遷齊名的大文學家、史學家《三國志》作者陳壽出生於順慶西山,並寫著千古名著《三國志》,西山萬卷樓景區是陳壽《三國志》紀念地,西山景區是中國乃至世界「三國文化」的源頭,是「三國文化」發祥地和「三國文化」智慧之旅。

陳壽萬卷樓始建於三國蜀漢建興年間(公元222-237年),現存的萬卷樓於1990年由政府拔款恢復重建。由陳壽讀書樓、陳壽紀念館、藏書樓組成仿漢建築群。碧瓦紅柱,倚山而立,莊嚴古樸,氣勢恢宏。底層正中崖壁上石刻《陳壽萬卷樓重建記》。萬卷樓上懸掛有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題寫的「萬卷樓」金字巨匾。萬卷樓庭院中央的陳壽青銅塑像,手抱竹筒,神韻飛揚。

摺疊北湖公園 北湖公園 北湖公園

北湖公園位於南充市中心,是一座融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於一處,集文化、娛樂、休閒於一體的綜合性園林。

北湖是一片古老的水面。在漢代是「魚池」,明代稱「北湖」。明萬曆時知府饒景暈在湖邊建《嘉湖書院》,故又名「嘉湖」。民國8年,購樂至天池重瓣置於湖中,故又名「蓮池」。1984年興建公園時,定名「北湖」,胡耀邦題寫了「南充市北湖公園」匾名。

此湖原是一片窪地,由於逐漸淤墊,面積不斷變化,周圍界限屬亦不明確。明末清初,湖西北畔報恩寺的僧人屢鬻為田,常與鄉里團保爭訟。清朝隆三十八年,一陳姓縣尹丈量湖周,為822弓,便函立下碑文,明令界址內不准侵占,始得保持水面規模。1984年建公園時,又徵用水面周圍土地140餘畝,使整個公園面積達210畝。

北湖在歷史上與南充文化的發展關係極為密切。自西漢初置安漢縣以來,即為城內官紳士民往游之處。明宰相陳以勤的別墅即在湖西北畔報恩寺旁。其子陳於陛少時拜任瀚為師,攻讀於城西果山下萬卷樓旁的金泉書院,常游北湖,至萬曆二十二年亦官至宰相,歷史上父子為相的僅南充陳氏一家。陳以勤很重視文化教育,隆慶四年,60歲致仕回南充後,在城西建金泉書院,其時知府饒景暈亦於湖邊建嘉陵書院。清乾隆二十九年,知府沈澹園及後任知府沈清仍於北湖附近建懋修書院,光緒二十五年,知縣馬道節將懋修書院更名為朱鳳書院。

1960年3月,朱德、賀龍、羅瑞卿、康克清等黨和國家領導人來南充視察時,曾在北湖垂釣。

新中國建立前,市內多為平房,嘉陵江東岸鶴鳴山上的宋代白塔倒映池中,清晰可見,構成南充八景之一「蓮池倒影」,與池中花水相映成趣。

摺疊羅瑞卿紀念館 羅瑞卿紀念館 羅瑞卿紀念館 羅瑞卿紀念館位於四川省南充市順慶區將軍路25號(原順慶區舞鳳鎮清泉壩村)。其故居座落於館內,故居建築坐西朝東,濱臨嘉陵江。始建於清光緒年間,是一座三合院式土木穿逗結構青瓦房,建築面積共2941。1㎡,房屋9間。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5月31日)羅瑞卿將軍在此誕生,並生活20年。1986年原南充市人民政府設立羅瑞卿故居管理處(現改名為羅瑞卿紀念館),對其主體建築進行了維修保持其原貌,對外開放。紀念館占地面積8000餘㎡,除故居主體建築外,附屬有羅瑞卿同志生平事跡陳列室、文物庫房、放映廳、停車場等設施。

羅瑞卿故居主體建築及內部陳設完整地保持了清代四川川北民居建築原貌,風格獨特。其館名由原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同志題寫。紀念館現珍藏大量珍貴革命文物及文物藏品。陳列布展內容豐富,是研究和進行革命歷史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的最佳課堂。羅瑞卿紀念館現為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四川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四川省國防教育基地、四川省紅色旅遊精品3A景點。

摺疊張瀾紀念館 張瀾紀念館 張瀾紀念館

張瀾紀念館原名「三聖宮」廟堂,始建於明成化年間(1465年),清光緒十三年(1887年),作了第三次恢復性維修。1938年秋,周恩來同志在重慶約見張瀾先生,建議他以民主人士身份在家鄉辦一所「富有革命朝氣,具有民主氣息」的學校,為國家和民族培養有用的人。為此張瀾選址於該處,創辦了南充私立建華中學,這裡後來成為川北地下黨活動的重要場所,並培養了大批的地下黨員和革命志士。為了紀念和緬懷先生的歷史功績,1985年原南充市人民政府(今順慶區)在建華中學舊居內設立張瀾紀念室,由胡耀邦同志親筆題寫了館名,並於1992年正式對外開放,2006年4月張瀾紀念室更名為張瀾紀念館。舊居為清代四合院式木結構古建築,總占地1200餘平方米,幽靜而典雅,舊居內以大量珍貴史料、圖片、實物,系統的展示和反映了張瀾先生傑出的民主革命家、人民教育家、偉大的愛國主義者光輝的一生。張瀾舊居200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張瀾紀念館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青少年德育教育基地、民盟全國教育基地、四川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家AAA級旅遊景區、全國紅色旅遊精品線上的重要景點之一。

摺疊老君山 老君山 老君山 老君山,坐落在南充市順慶區蘆溪鎮北,距南充市中心約20公里。傳說三國時代,蜀國大將王平奉諸葛亮之命自閬中率軍南下,沿途風雨交加。就在將士身心疲憊,行至一座山前時,突然山頂金光萬道,風雨嘎然而止。王平遂令全軍就此安營紮寨,晚上夢見太上老君顯靈,老君山因此得名。

老君山地勢奇特,左右蜿蜒若巨龍伸展,兩相環抱構成了天然的太極圖形。山前有萬福橋水庫,使得山水相映,更增添了無窮的魅力。老君山道觀始建於唐開元十年(公元722年),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歷史。不僅吸引了川北眾多的信眾前來朝拜,歷代道首如謝自然、張三丰、邱長春等均曾在此講道說法。在滄桑的歲月長河中,老君山道觀歷經了三次毀損。1993年,道教人士帶動四方信眾捐款捐物,修建了老君大殿、三清殿、慈航殿、靈祖殿、三皇閣等,形成了氣勢宏偉的建築群。[11]

城市榮譽 順慶榮譽 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區 全國雙擁模範城 全國民政工作先進區(縣) 全國群眾體育先進集體[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