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顧毓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顧毓珍
出生 1907年3月9日
國籍 中國
籍貫 河北保定
母校 清華學校
職業 化學工程專家
研究領域 液體燃料與油脂工藝研究等

顧毓珍(1907-1968)教授。江蘇無錫人。1927年畢業於清華學校。1932年獲美國馬薩諸塞理工學院化學工程學科這博士學位。曾任中央工業試驗所所長,金陵大學清華大學華東化工學院教授。三十年代初從事流全力學及傳熱研究,流體在管內流動時的摩擦係數關聯式被廣泛採用,在化學工程、油脂工業方面研究液態燃料代用品以及噴動穀物乾燥的新技術,成功地應用於工業生產。編著《化工計算》、《油脂製備學》、《湍流傳熱導論》,合編《化學工業過程及設備》等。

人物概況

顧毓珍,字一真,原籍江蘇省無錫縣,1907年出生於河北省保定市,著名化學工程專家,中國液體燃料與油脂工藝研究的開拓者,中國流體傳熱理論研究的先行者。1917年其父顧騫明去世,母王鏡攜子女返回無錫,節衣縮食,延聘家庭教師,給子女打下了紮實的中文基礎及良好的道德品質。顧毓珍,1921年畢業於無錫輔仁中學,隨即考入北京清華學校,1927年8月以優異成績進入美國波士頓麻省理工學院攻讀化學工程。顧毓珍在凱斯、謝里爾、劉易斯、麥克亞當、瑞安等教授的循循善誘下,得以進入化學工程學科研究的前沿,為其後的發展奠定了豐厚紮實的基礎。他在麻省理工學院學習期間,先後深入造幣廠、鋼鐵廠、煤氣廠、硫酸廠參觀實習。

1929年5月撰寫了題為《硫鐵礦燃燒的研究》的畢業論文,獲得學士學位。 1929年秋季,進入該校研究生院,繼續進修化學工程。1930年開始專注於流體的流動及傳熱問題的研究,經過一年多,取得可喜的成果,撰寫了題為《水在圓管中流動時的傳熱機理研究》的博士論文。1932年秋,獲得博士學位。論文中的部分內容發表於1933年的《英國化學工程師學會》叢刊上。 佩里主編的《化學工程師手冊》認為,顧毓珍提出的關於流體在圓管中流動時的流動阻力計算公式基礎理論可靠且便於實際應用,特予採納,並稱之為「顧氏公式」,得到國際學術界的公認。這是我國科學家在化學工程學科領域的傑出貢獻之一。

顧毓珍在美國波士頓攻讀期間,十分關心我國化學工程學科的開創。他利用擔任麻省理工學院中國留學生同學會會長和中國工程師學會美洲分會會長職務之便,於1930年發起成立中國化學工程學會,成為該學會創始人之一,長期擔任該學會書記工作。1932年在中國工程師學會刊物《工程》季刊上,他發表了題為《化學工程》的論文。這是較早向我國讀者介紹化學工程學科的一篇論文,對我國化學工程學科的發展起到了推動的作用。顧毓珍抱着為發展我國的化學工業作出貢獻的信念,在刻苦學習的同時,還利用一切機會了解西方各國化學工業的現狀及發展。除在美學習期間深入不少工廠參觀實習外,1932年他赴英、德兩國考察了硫酸銨廠、人造汽油廠、紡織廠及人造絲廠。

1933年回國後,他在南京工業試驗所任室主任和分所所長,從事液態燃料代用品的研究期間,又赴菲律賓調查以酒精替代汽油的工業設施。為發展我國化學工業,1934年他在上海浦東籌建中國酒精廠,同時還進行以植物油裂化制液體燃料的科學研究。1937年他赴日本考察化學工業及人造絲工業。1938年,南京中央工業試驗所內遷四川北碚後,他繼續進行油脂、釀造等方面的試驗。幾年中,他在《中國實業》及《實業部月刊》上先後發表有關人造絲、酒精代汽油、大豆工業、油脂工業等方面的論文及調查報告20多篇。 1940年,他試驗成功「氯化鈣脫水法製造高濃度酒精」,取得了專利,並着手進行酒精工業的調查及指導工廠生產。

1943年他撰寫了《中國十年來之油脂工業》一文,刊於中國化學會的《化學》十周年紀念刊上。顧毓珍系統地研究了大豆油、菜籽油、棉籽油、桐油、芝麻油、蓖麻油、花生油等壓榨時各種因素對油收得率的影響,歸納成方程式。他的這一工作對油脂工業的生產與發展有很大的促進作用。抗日戰爭勝利後,顧毓珍擔任中央工業試驗所代理所長,1947年調北平籌建工業試驗所,1948年被任命為北平工業試驗所所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辭去工業試驗所職務,受聘於同濟大學任化學系教授,講授化工原理和工業化學課程,同時兼任復旦大學、滬江大學、無錫江南大學等校教授,講授化工原理、油脂化學、油脂工業課程。

1952年全國院系調整,顧毓珍到上海華東化工學院任教,一直擔任化工原理教研組主任和化學工程教研組主任職務。顧毓珍執教不久,深切感受到,當務之急需要加強教材建設,儘速建立起我國獨立完整的教材體系,切實提高教學質量,為此,他先後編寫出版了《液體燃料》、《油脂製備學》、《化工計算》等書。 1957年他和成都工學院張洪沅教授、天津大學丁緒淮教授共同編寫出版了《化學工業過程及設備》一書。這是我國專家編寫的第一部全國高等院校化工原理通用教材,曾多次再版、修訂發行,幾十年來,一直是化工原理的主要教材及教學參考書。顧毓珍所著的《化工計算》一書,曾先後再版9次,是一本深受化工系師生歡迎的教學參考書。 顧毓珍在從事繁忙的教學工作和華東化工學院的化學工程專業建設工作的同時,堅持不懈地開展科學研究。

從50年代後期開始,着重對湍流時的動量及熱量傳遞,諸如液態金屬傳熱、非牛頓型流體傳熱等方面開展研究。這些都是基於我國化學工業的現狀,為強化過程與設備,提高生產力而開展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研究。他根據理論分析提出了強化傳熱的途徑,對熱強化圈、渦流管傳熱和在氣體中加入少量固體顆粒以強化傳熱等,都取得了很好效果,並直接推廣於工業生產。「噴動床穀物乾燥的研究」課題,就是利用理論研究成果指導工業生產實踐的一例。通過這項研究提出了多級噴動和有導向管噴動兩種新技術,解決了穀物進倉前因乾燥技術不良而導致霉爛病變的難關。根據多年研究心得,顧毓珍撰著了《湍流傳熱導論》一書,於1964年由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當時化學工業部副部長、化工專家侯德榜親自為該書作序。這是顧毓珍著書計劃中撰寫《化學工程學叢書》中的第一冊。遺憾的是,「文化大革命」中,顧毓珍遭受迫害,於1968年7月過早地離開了人世。

主要成就

顧毓珍的一生,是致力於為我國化學工業的發展和化學工程學科的開創而積極奮鬥的一生。他嚴於治學,勤奮工作,無論是教學和科學研究,都一絲不苟,孜孜以求。他發起編著《化學工程學叢書》,既利於化學工程學科的建設,又推動了化學工業的發展。正如他在撰寫《湍流傳熱導論》一書所闡明的指導思想中概述的那樣:「試圖引用邊界層理論,並從動量傳遞與熱量傳遞的類似性,討論湍流傳熱及有關問題」,以強化現有的傳熱設備,最終目的是「為換熱器的設計與選擇服務」。

研究理論的目的在於應用,基礎理論研究與實踐相結合,是他一貫遵循的宗旨。這一宗旨貫徹在他培養研究生及青年教師的工作中,得到學生及青年教師的普遍讚譽。他培養的許多畢業生,今天已成為我國化學工業生產與科研的骨幹。顧毓珍待人和藹可親、平易近人、扶掖後進、悉心指導,為我國化學工程學科的建設和推動化學工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為了紀念我國化學工程界的這位老前輩,顧毓珍的學生、親友和有關社會團體於1988年在清華大學設立了「顧毓珍獎學金」。

湍流時,在不同Re值範圍內,對不同的管材,光滑管的柏拉休斯摩擦係數λ的表達式中有一條公式以顧毓珍教授的名字命名: 顧毓珍公式:λ=0.0056+0.500/Re^0.32

人物簡歷

  • 1907年3月9日 出生於河北省保定市。
  • 1921—1927年 在清華中學部及大學部就讀。
  • 1927—1929年 在美國波士頓麻省理工學院攻讀化學工程,獲學士學位。
  • 1929—1932年 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研究院,獲化學工程科學博士學位。
  • 1932—1949年 歷任南京、重慶、北平的中央工業試驗所技正、代所長、所長。
  • 1949—1952年 在同濟大學、復旦大學、無錫江南大學任教授。
  • 1952—1968年 在華東化工學院任教授,上海市第二、三屆政協委員。
  • 1968年7月27日 逝世。

主要論著

  • 1 顧毓珍.液體燃料.正中書局,1936
  • 2 顧毓珍,吳守忠.工業藥品製造學.正中書局,1936
  • 3 顧毓珍.化工計算.北京:中國科學圖書儀器公司,1952
  • 4 顧毓珍.油脂製備學.北京:中國科學圖書儀器公司,1953
  • 5 顧毓珍,張洪沅,丁緒淮,張震旦.化工操作原理與設備(上、下冊).上海:上海科學出版社,1956 
  • 6 顧毓珍.液體在圓管中的平均速度和溫度測定,平均速度點和溫度點的研究.化學世界,1957
  • 7 張洪沅,丁緒淮,顧毓珍.化學工業過程及設備(上、下冊).北京:中國工業出版社,1957
  • 8 顧毓珍.傳熱過程的一般溫度分布及應用.化工學報,1959,(2):168
  • 9 顧毓珍.化學工程叢書.湍流傳熱導論.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