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頻率響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頻率響應是中國科技名詞,屬於科技術語。

漢文字是世界上唯一沒有間斷的古老文字系統[1],直到現在我們仍在使用。其不單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的表述用具,更是五千年悠久文明的記錄者、傳承者。可以說,漢文字是中華民族古老悠久、博大精深文明的「活化石[2]」。

名詞解釋

頻響是在電子學上用來描述一台儀器對於不同頻率的信號的處理能力的差異。同失真一樣,這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參數指標。頻響也稱響曲線,是指增益隨頻率的變化曲線。任何音響設備或載體(記錄聲音信號的物體)都有其頻響曲線。理想的頻響曲線應當是平直的,聲音信號通過後不產生失真。

一個「完美」的交流放大器,應該在頻響指標上具有如下的素質:對於任何頻率的信號都能夠保持穩定的放大率,並且對於相應的負載具有同等的驅動能力。顯然是完全不可能的,那麼針對不同的放大器就有了不同的「前綴」,對於音頻信號放大器(功率放大器或者小信號放大器)來說,我們還應該加上如此的「前綴」:在人耳可聞頻率範圍內以及「可能」影響到該範圍內的頻率的信號。這個範圍顯然縮小了很多,我們知道,人耳的可聞頻率範圍大約在20~20000Hz,也就是說只要放大器對這個頻率範圍內的信號能夠達到「標準」即可。實際上,根據研究表明,高於這個頻段以及部分低於這個頻段的一些信號雖然「不可聞」,但是仍然會對人的聽感產生影響,因此,這個範圍還要再擴大,在現代音頻領域中,這個範圍通常是5~50000Hz,某些高要求的放大器甚至會達到0.1~數十萬Hz。但是,上述要求表面上好像是比「完美」低了很多,卻仍然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我們連這樣的要求也不可能達到。於是,就有了「頻響」這個指標。(附言:指標本身就代表着「不完美」,如果一切都「完美」了,指標也就沒有存在的理由了。)

放大器有兩種失真:線性失真和非線性失真。我們通常把後者叫做「失真」,而把前者用其它方式表達出來。非線性失真我們已經知道了是一種什麼情況了。而線性失真就是指頻率和相位方面的「誤差」,即頻率失真和相位失真。

頻率失真

頻率失真是一種「線性失真」,意思是說,發生這種失真時放大器的輸出信號波形和輸入波形仍然是「相似形」,它不會使放大器對要處理的信號產生「形變」。一個單純的頻率失真可以看成放大器對於不同頻率的信號放大倍數不同,例如,1個十倍放大器,對1KHz的信號的放大倍數是10倍,而對於10KHz的交流信號可能放大倍數就變成了9.99倍,於是,我們就可以說這台放大器有頻率失真了。在電聲學上,我們把這種現象稱為「頻響曲線的不平直」。

失真原因

對於一台放大器來說,產生頻率失真的原因非常多。很多放大器的內在特性都會影響到這個參數,甚至失真也會插進來一腳,總的來說,有如下一些情況會導致頻率失真:

1、元器件的固有頻率特性決定,這是最根本的原因,後面的一些原因實際上都源於這裡。

2、採用負反饋技術放大器的開環特性以及負反饋電路本身的頻響特性決定。

3、放大器的非線性失真對於測量方法引入的「測量誤差」

4、放大器的電路設計導致傳輸特性的非理想化

5、安裝和製造工藝不完善,引入的外界交流干擾信號導致頻響的不平直。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