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頷厭穴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揭密真相的內容僅供參考,並不能視為專業意見。任何醫藥相關資訊,應諮詢專業人士。

頷厭穴】( chin hole ),經穴名。出《針灸甲乙經》。屬足少陽膽經。手少陽、足陽明之會。頷厭穴的位置:當頭維與曲鬢弧形連線的上四分與下四分交點處。中醫認為刺激頷厭穴有治療頭痛、耳鳴、眩暈、齒痛等作用。

穴位含義

膽經氣血在此以風行之狀輸向頭之各部。
1.頷厭穴。頷,下巴也,為任脈及足陽明經所過之處,此指足陽明的氣血。厭,厭倦也。該穴名意指膽經氣血在此以風行之狀輸向頭之各部。本穴物質為上關穴傳來的弱小水氣,行至本穴後,水氣吸熱脹散化風而行並由此輸向頭之各部,足陽明經頭維穴輸供頭部的精微物質因而受到損害,本穴氣血為足陽明所厭惡,故名。
2.手少陽足陽明之會。本穴外傳的陽熱風氣併入足陽明經頭維穴外輸的氣血當中,故為手少陽足陽明之會。

概況

【取穴】側坐或側臥位,頭維與懸顱連線的中點處。[1]
【氣血特徵】氣血物質為天部的陽熱風氣。
【運行規律】循膽經下傳於懸顱穴並輸向頭之各部。
【功能作用】推動足陽明氣血的傳遞。

作用功效

【功效應用】具有清熱散風,通絡止痛的功效
【主治病症】主治顳,耳,目等疾患:如偏正頭痛,耳鳴耳聾,目眩,齒痛,身熱,善嚏,瘈瘲(瘛瘲),驚癇,癲癇,手腕痛,偏頭痛,耳鳴,眩暈,口 ,口眼 斜,,現代又多用頷厭穴治療血管性頭痛,神經性耳聾,三叉神經痛,面神經麻痹,結膜炎,牙痛等。
【配伍應用】
頷厭穴配絲竹空穴、光明穴、支溝穴、曲池穴、太沖穴,治目眩。
頷厭穴配太陽穴、列缺穴、風池穴,有清熱散風止痛的作用,主治偏頭痛。
頷厭穴配絲竹空穴、支溝穴、光明穴,有清頭目泄火的作用,主治目眩。
頷厭穴配百會穴、大椎穴、腰奇穴,有鎮靜安神抗癇的作用,主治癲癇。

穴位療法

【針刺】一般沿皮刺0.3~0.5寸。平刺0.3~0.5寸。向後平刺0.5~0.8寸。
【艾灸】艾條灸5~10分鐘。艾炷灸3~5壯。
【按摩】用中指指腹垂直揉按頷厭穴,以有脹痛的感覺為宜,每天早晚各揉按1次,每次1~3分鐘,可治五官科疾病

視頻

足少陽膽經頷厭穴《弦暈、目外眥痛、齒痛耳鳴》神奇的穴位

參考文獻

  1. 頷厭穴,穴位密碼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