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題鄭縣亭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題鄭縣亭子》
唐代大詩人杜甫的作品

《題鄭縣亭子》唐朝著名詩人杜甫的代表作品之一。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題鄭縣亭子

創作年代;唐代

作品出處;全唐詩

文學體裁;近體詩

作者;杜甫

作品原文

《題鄭縣亭子》

(鄭縣遊春亭在西溪上一名西溪亭)

鄭縣亭子澗之濱,戶牖憑高發興新。

雲斷岳蓮臨大路,天晴宮柳暗長春。

巢邊野雀群欺燕,花底山蜂遠趁人。

更欲題詩滿青竹,晚來幽獨恐傷神。

點評鑑賞

《杜詩說》:上半,登亭發興,乃敘景;下半,臨去傷神,乃感懷。三、四承上,五、六起下。"鄭縣亭子",入律頗拗,得次句,方見生動。中四言景,先遠後近,先賦後比。"雲斷""天晴",二字一讀。"雀欺""蜂趁",喻眾謗交侵,而一身孤立,故自傷幽獨耳。

《唐詩歸》鍾雲:亮("天晴宮柳"句下)。鍾雲:結得深細,七言律更難(末二句下)。

杜臆》:"野雀"、"游蜂"一聯,乃《詩》之比,正發"移官豈至尊"之旨。

《義門讀書記》:點題字,別轉一層憑高,愈收得足("更欲題詩"二句下)。

《唐詩成法》:即自發興起,中四景,有比興。結"傷神",應"發興"。律中能比興兼陳,固是,上乘。三、四雄渾壯麗,又含意無限。忽而"發興",忽而"傷神",公之出為功曹,所謂"移官豈至尊"耶?

《杜詩鏡銓》:張雲:二句跟"憑高"來,一明一暗,景各入妙("鄭縣亭子"二句下)。遠景承上("雲斷岳蓮"句下)。近景起下("巢邊野雀"句下)。),如畫("花底山蜂"句下)。

作品賞析

【鶴注】當是乾元元年赴華州時作。陸游《筆記》:華之鄭縣有西溪,唐昭宗避兵,嘗幸之。其地在官道旁七八十步,澄深可愛。亭曰西溪亭,即鄭縣亭子。【黃注】玩七句,知此詩即題竹者。

鄭縣亭子澗之濱①,戶牖憑高發興新②。雲斷岳蓮臨大路③,天晴宮柳暗長春④。巢邊野雀群欺燕⑤,花底山蜂遠趁人。更欲題詩滿青竹⑥,晚來幽獨恐傷神⑦。 (【黃生注】上半登亭發興,乃敘景。下半臨去傷神,乃感懷。三四承上,五六起下。鄭縣亭子,入律頗拗,得次句,方見生動。中四言景,先遠後近,先賦後比。雲斷夭晴,兩字一讀。雀欺蜂趁,喻眾謗交侵,而一身孤立。故自傷幽獨耳。)

①《唐書》:華州倚郭為鄭縣。《杜臆》:周時鄭桓公封於此。②鮑照詩:「發興誰與歡。」③岳蓮,西嶽蓮花峰也。《華山記》:山頂有池,生千葉蓮化,因名。【朱注】晉檀道濟伐後秦,至潼關。秦遣姚鸞屯大路,絕道濟糧道。《通鑑注》:自澠池西入關,有兩路。南路由回谿阪,自漢以前皆由之。曹公惡路險,更開北路,遂以北路為大路。④《魏都賦》:「西辟延秋,東啟長春。」《唐書》:同州朝邑縣有長春宮。《寰宇記》:周宇文護所築。《舊書》:高祖起義,大軍濟河,舍於長春宮。梁簡文詩:「霧暗窗前柳。」⑤漢樂府《猛虎行》:「野雀安無巢。」⑥滿青竹,刻詩於竹上。⑦《楚辭》:「幽獨處乎山中。」《別賦》:「感寂寞而傷神。」[1]

作者簡介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漢族,祖籍襄陽,河南鞏縣(今河南省鞏義)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2]

杜甫生活於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杜甫出身在一個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學淵博。早期作品主要表現理想抱負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

在杜甫中年因其詩風沉鬱頓挫,憂國憂民,杜甫的詩被稱為「詩史」。他的詩清代三十六詩仙圖卷之杜甫詞以古體、律詩見長,風格多樣,以「沉鬱頓挫」四字準確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風格,而以沉鬱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社會動盪、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詩反映當時社會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詩記錄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巨變,表達了崇高的儒家仁愛精神和強烈的憂患意識,因而被譽為「詩史」。[3]

唐代詩人杜甫是古代又一出名的窮爸爸。父親和祖父均為朝廷命官的杜甫,也曾想走仕途,然而他官運不濟,一直到44歲時才混了個「右衛率府兵曹參軍」的小官。不想當年又生「安史之亂」,「穀食踴貴」。《舊唐書·杜甫傳》記載,避亂回家的杜甫「自負薪采梠,兒女餓殍者數人」。最讓杜甫傷心的是,因為窮,小兒子被餓死了。在《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詩中,杜甫悲憤地寫道:「誰能久不顧?庶往共饑渴。入門聞號啕,幼子餓已卒。」杜甫最喜歡小名叫「驥子」的兒子杜宗武,曾誇讚「驥子好男兒」,並把杜家的全部希望寄托在杜宗武身上。在兒子過生日那天,特作《宗武生日》詩:「詩是吾家事,人傳世上情。熟精《文選》理,休覓彩衣輕。」[4]

視頻

詩聖杜甫的故事

100秒看完杜甫的一生

參考資料

  1. 《題鄭縣亭子》 詩詞文句網
  2. 杜甫簡介 古詩文網;
  3. 杜甫特別開心的一首詩,行文瀟灑,頷聯為千古絕對,不愧為詩聖 快資訊;發布時間;2020-06-04 11:06
  4. 「窮爸爸」用詩歌表達為父者心聲 京報網;發布時間;2014-06-23 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