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風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風切。原圖鏈接

風切(wind shear),又稱風剪風切變。是一種大氣現象,是風速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突然變化,也就是大氣中不同兩點之間的風速或風向的劇烈變化。由於速度是向量,有大小有方向,所以風切包括水平風的垂直切變,水平風的水平切變以及垂直風的切變。

概述

不易解決的航空難題

由於風切效應現象具有時間短、尺度小、強度大的特性,從而帶來了觀測困難、預報困難、航管困難、飛行困難等一堆困擾,是一個不易解決的航空氣象難題。風切效應是導致飛行事故的危險因素,特別是低空風切。國際航空界公認低空風切是飛機在起飛及降落階段的一個重要危險因素。[1]

避開風切效應

目前對付風切效應最好的方法就是避開它,因爲某些強烈風切是現在的飛機性能所無法抗拒的。進行因應風切效應的飛行員訓練及飛行操縱程式的修改、輸入,在機場安裝風切觀測及預警系統,以及空載風切偵測、預警、迴避系統,都是目前減輕及避免風切效應危害的主要方式。

飛安意外

「側風」和「風切」一直都被認為是飛機的隱形殺手,不少意外是因側風過大或是突然其來的風切導致觸地時偏離跑道,這時考驗的是機師掌握經驗以及當下的判斷,不少機師因風險過大都會選擇重飛,或是乾脆改變機場降落!

若飛行高度很低,運動能量的剩餘動能不足,飛機抗拒不了突然來襲的風切,則會產生失速並失掉高度以致墜毀。反之若飛行高度較高,運動能量的剩餘動能較大,則往往不易發生不可抗拒的機毀人亡事故。

航空器能量管理問題

根據航空意外統計資料顯示,風切效應所造成的飛安意外皆發生在300公尺以下的起降階段,尤其是以降落階段爲甚,約占78%。風切效應也可說是一個航空器能量管理的問題,若當遇到使飛機性能降低的風切時,飛機如具有能加速運動的能量以克服風切而改出,就可轉危爲安。

若當一架飛機在降落階段時,下滑航道正好通過微下衝氣流,那麽飛機會突然的非正常下降,偏離原有的下滑航道,有可能造成高度過低而發生危險。當飛機飛出微下衝氣流區域後,又進入順風氣流區域,使飛機氣流的相對速度突然降低,由於在降落階段中飛機本來就在不斷的減速,我們知道飛行速度必須大於最小速度飛機才不會失速,突然的減速就很可能使飛機進入失速狀態,造型飛行姿態無法控制,而在如此低的高度與速度之下,根本不可能留給飛行員空間與時間來恢復原先的操控狀態,因此造成飛安意外。

低空風切

低空風切(Low-level wind shear)則指1600呎(500公尺)以下空氣層中風向或風速的突然變化,為影響航機起飛及降落階段飛行安全之主要天氣現象。遇到側風駕駛需要調整飛機角度,減緩風力對機體的衝擊,萬一降落不成就必須重飛,或乾脆重飛,如果一再失敗就改降其他機場。[2]爲何低空風切會有如此的高度危險性呢?這是由風切的本身特性造成的。以危害性最大的微下衝氣流爲例,它是以垂直風切爲主要特徵的綜合風切區域。

水平風切

由於在水平方向垂直運動的氣流存在很大的速度梯度,也就是說垂直運動的風速會出現突然加劇,就産生了特別強的下沉氣流,被稱爲微下衝氣流。這個強烈的下沉氣流存在於一個有限區域內,並且與地面撞擊後轉向與地面平行而變成爲水平風,風向以撞擊點爲圓心四面擴散,所以在一個更廣大的區域內,又形成了水平風切。

垂直風切

垂直風切變是指比較一垂直高度中的風速、風向差。舉例來說,如果地面吹時速30公里的東風,到3000公尺的高空吹時速30公里的東風,6000公尺高空吹 的兩座高樓對立高高聳起,好像是兩座高山的峭壁,形成峽谷般的效應,一吹來,大樓風的原理簡單來說類似這個現象。一樣,使氣流通過的截面積驟降,因此大樓兩側的風速增加,是謂大樓風。所以大樓風的建築手法如下, 垂直風切變是指比較一垂直高度中的風速、風向差。所謂風束效應,就是風力循著同一方向前進,遭遇空間狹窄化時,氣流受到擠壓,形成強勁的氣流,瞬間增強數倍風力的情形就是風束效應。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