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飲食歐洲說土豆(陳德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飲食歐洲說土豆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飲食歐洲說土豆》中國當代作家陳德源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飲食歐洲說土豆

土豆,是我們再熟悉不過的食品。

我出生在中國湖北省的鄂西大山區,那裡的氣候和土壤,適合種土豆。當地人管土豆叫洋芋,幾乎家家戶戶都種。農曆正月播種,五月收穫。我上小學那會兒,每逢這個季節,書包里總揣上幾個煮熟的洋芋,就是我的午餐。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中國發生了一場大災害。我的爺爺奶奶,瞞過生產隊,在人跡罕至的山凹里,開出一片荒地,種上幾壟洋芋,我們得以度過饑荒。

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我在北京上大學,畢業後,分配到天津工作。那時京津地區,冬天比較寒冷,經常是冰天雪地。當時還沒有大棚溫室蔬菜。對於普通百姓,大白菜和土豆,就成為越冬的主要菜品。我工作的單位是軍隊編制,我們有自己的軍車,每到冬天,單位就派一個車隊到黑龍江去購買土豆。每個職工,一個冬季可以分到上百斤土豆。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冬天有土豆吃,確實能解決普通老百姓越冬蔬菜的不少問題。

近年,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溫室蔬菜種植技術的普及,各種反季節蔬菜大量上市。雖然有報導說,中國土豆產量占世界第一位,但除了營養學專家大談土豆如何有營養,號召人們多吃土豆之外,普通老百姓,較少關注土豆。餐桌上也不是每餐離不開土豆。

自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以來,我一直在歐洲生活工作。我發現歐洲人,對土豆的鐘愛程度,遠遠大於中國人。在歐洲,人們的飲食,幾乎離不開土豆。早晨到咖啡館吃早餐,有土豆雞蛋餅加咖啡。午餐晚餐,算正餐,無論是肉還是魚蝦,都以土豆為佐餐,以及土豆泥,土豆湯等。至於男女老少愛吃的零食,市場上有五花八門的土豆製品。

二十多年前,我受中國國家核安全局的委託, 邀請一名核安全專家,到深圳大亞灣核電站講學。教授在那裡住了十五天。回國後,我請他吃飯,問他在中國生活得怎麼樣。這位教授告訴我,在中國什麼都好,就是沒有土豆吃,他不習慣。教授是西班牙加利西亞人,那裡盛產土豆。他的飲食,離不開土豆。

最近,我到德國柏林附近的波茨坦參觀。原本想去參觀西希琳霍夫宮波茨坦會議舊址,沒有想到,在另一座宮殿無憂宮右側角落,發現了一座與土豆有關的皇帝陵墓。說是陵墓,實際上是一塊不足四平方米的綠色草坪,上面有一塊一平方米的墓碑,平躺在草坪上面,碑文只有陰文雕刻的「偉大的菲特列二世大帝」幾個字。令人好奇的是,在墓碑上,擺放着幾個新鮮土豆。我詢問其緣故,嚮導只簡單地告訴我,因為這位皇帝以法律的形式,強迫德國人種土豆。人們為了紀念這位皇帝,就以土豆致敬。這件事,進一步引起了我對歐洲土豆發展歷史的興趣。

美國有位知名環境史學家,叫麥克尼爾,他有一個似乎聳人聽聞的論斷--「土豆曾以劇烈方式改變世界歷史。」 如果花一點時間,將土豆從原產地南美洲經西班牙到歐洲,再從歐洲到全世界的推廣路線圖,作一個梳理,也許會覺得,麥克尼爾的論斷,並非危言聳聽。

據考古證明,早在8000年以前,在南美洲安第斯山脈地區,就有一種野生土豆,經過長期人工馴化栽培,就成了印第安人的主要食物,延綿幾千年。

公元1492年,哥倫布在西班牙女王伊薩貝爾二世支持下.開始發現新大陸,掠奪殖民地的航海探險。1523年,登陸並占領安第斯山脈秘魯和波利維亞以後,發現當地的印第安人食用的一種珍奇植物,花開在地上,果實長在地下,形狀如蘑菇,他們稱」塊菌」,就是現在的土豆。哥倫布在第一次探險後回到西班牙時,曾將土豆和土豆花,作為紀念品,送給西班牙天主教國王伊麗薩白二世。土豆第一次作為 觀賞植物,在西班牙皇宮花園裡栽種。到1565年,西班牙在美洲大規模掠奪已近尾聲。這時,土豆也隨之大量運進西班牙,開始由觀賞植物轉為糧食作物,大面積栽種。西班牙人,對土豆由不認識到認識,從不喜歡到喜歡,土豆逐漸成為西班牙人的主要糧食作物之一。

在馬德里市區東南部有一座玻璃宮熱帶植物園,座落在阿爾甘蘇埃拉區政府院內,現已劃為馬德里河公園一景。馬德里市民中,年紀稍長的人,習慣稱這座玻璃宮叫」土豆宮」.原來這裡就是賣土豆的一個室內市場。建築於上個世紀初,一直用到上個世紀四十年代。很難想象,一個賣土豆的市場,硬是建成一座宮殿式樣。西班牙人對土豆的推崇與偏愛, 由此可見一斑。

西班牙可以說是土豆離開南美洲原產地,來到 歐洲的第一站。

據記載,十六世紀初,意大利羅馬教皇庇尤四世,將西班牙菲利普二世送來的土豆,交給羅馬紅衣主教。1583年,紅衣主教將一些土豆塊送給了一個名叫蒙德薩 謝費里小城市市長。這位市長把土豆當寶貝一樣栽種在花園裡,結果,不僅觀賞了美麗的土豆花,還收穫了土豆果實。奧地利著名的植物學家克魯蘇斯,對土豆這種新奇的植物,作了植物學研究和改良栽培試驗,同時引種。在他的推動下,土豆栽種出現在維也納和法蘭克福。

土豆從西班牙傳到法國,是18世紀路易十六時期的事。起初,由於法國農夫,從沒有見過這種果實長在地底下的奇異植物,果實奇形怪狀,生吃很難入口。有人甚至將土豆妖魔化,宣稱吃土豆會發高燒,得麻瘋病。當時,法蘭西人普遍不看好這一外來物種。

法國的一些地方,曾一度禁止食用土豆。不過,法蘭西國王路易十六的王后,對土豆花卻情有獨鍾。她認為土豆的花典雅高貴,與王室氣質相符。王后經常佩戴土豆花作為頭飾。在她的影響下,佩戴土豆花一度成為法蘭西貴族時尚。於是,土豆大量進入王公貴族的花園,土豆花成為上流社會的觀賞花卉。土豆也隨之身價百倍.但只不過是把土豆當做一種觀賞花卉,一種玩物。

土豆真正作為糧食作物,在法蘭西大量種植,是1754至1763年發生在歐美的」七年戰爭」期間.據史料記載,有一個叫安東尼 奧古斯特.巴曼提耶的巴黎藥劑師,他在七年戰爭期間,在法蘭西軍隊服役,先後五次被普魯士軍隊俘獲並蹲監獄。由於長年戰爭,歐洲發生嚴重糧荒,不但普通老百姓沒有糧食吃,在前線作戰的士兵,往往也只能吃土豆充飢。在監獄裡的巴曼提耶,吃到的食物,幾乎只有土豆。儘管如此,他的身體依舊健康。這使得巴曼提耶對土豆十分感激。當七年戰爭結束後,巴曼提耶將自己的後半生,全部投入到土豆的研究和推廣之中,並因此成為營養化學的先驅。

1785年,法國當年農業歉收,糧食不足,土豆解決了法國北部的饑荒。從此,法國社會開始接受土豆。

1787年,法國路易十六世國王,將巴黎西部巴隆地區一片王室土地,劃給巴曼提耶,命令他種土豆.為了表示重視,巴曼提耶白天,用幔布將土豆田遮蓋起來,還讓皇家衛隊派士兵守衛,晚上撤走。久而久之,必然引起在附近居住的農民的注意。他們認定,皇家種植的這種植物,一定很金貴。於是,到土豆收穫季節,這些農民就在夜晚進園偷土豆,然後再去種植。慢慢地,法國土豆種植面積普及擴大。

1795年,法國爆發大革命,巴黎公社圍攻巴黎時,人們開始大面積種植土豆,連皇宮也不例外。大大降低了因圍攻帶來的饑荒。自此以後,法國正式將土豆列為主要糧食作物。為了紀念促進土豆在法國種植做出貢獻的巴曼提耶藥劑師,如今法國有一道以土豆為原料的名菜,就命名為」巴曼提耶」。

土豆從南美洲到達歐洲後,最早紮根的地方是愛爾蘭。這裡屬英倫三島,是歐洲的高寒地區,土地貧瘠,小麥,玉米,水稻均不生長,產量很低。只適合土豆生長。從16世紀開始,愛爾蘭人就大面積種植土豆。直到19世紀以前,在兩個多世紀裡,愛爾蘭人以土豆作為主要的食物,形成了土豆和牛奶構成的單一食譜。然而,1845年,當一艘載有土豆」晚疫病病毒」的土豆船抵達愛爾蘭之後,一場毀滅性的災害,降臨在愛爾蘭人頭上。晚疫病毒迅速蔓延,造成土豆大面積減產。以土豆為主糧的愛爾蘭人,因為土豆減產,經歷了歷史上一場大饑荒。在這場土豆饑荒中,死亡人數達110萬人。背井離鄉到外國謀生的人數達100萬人.史稱19世紀世界最大的人口流動事件之一。

流亡到美國的愛爾蘭人,篳路藍縷,艱苦創業,人丁興旺,一步步融入主流社會。在現今的美國人中間,以」O」字母開頭的姓氏,大多數是愛爾蘭人的後裔。有愛爾蘭血統的美國人,占到全美國人的百分之十。在美國45屆總統中,有15位總統有愛爾蘭血統,占美國全部總統的1/3。自上個世紀六十年代以來,肯尼迪總統,尼克松總統,里根總統,大小布什總統,克林頓總統,奧巴馬總統,及現任總統特朗普,都是愛爾蘭人後裔。

由於土豆在愛爾蘭的特殊歷史,它既為愛爾蘭人帶來生機,也給愛爾蘭人帶來災難。於是,愛爾蘭人對土豆產生了一種敬畏之心。他們從不拿土豆說事兒開玩笑。如今的愛爾蘭人,共有400萬人口,主要食品,依然離不開土豆。

土豆在英國的曲折歷程,要從1585年說起。當年,西班牙的無敵艦隊,奪取了海上霸權。英國人並沒有從西班牙引進土豆。據史料記載,英國人認識土豆, 始於一個叫阿德米拉爾 德萊克依的英國人。

1578年, 他在智利海岸的穆哈島,發現當地土著人食用一種叫馬鈴薯(土豆)的塊莖植物。直到1586年,德萊依克才有機會將土豆帶回英國。德萊依克在加勒比海搶劫了西班牙商船隊裝運的土豆,裝上自己的商船隊,然後繞道美國弗吉利亞。將在那裡生活貧困的西班牙移民接回英國。於是,後來就有英國土豆來自美國弗吉利亞之說。

英國人很伸士,他們對新鮮事物,也被說成是古板的。他們不接受土豆這一新物種,認為它破壞了經典的小麥和穀物為原料的傳統食物結構。不研究土豆的烹製方法,不知道怎麼吃土豆。所以,土豆並沒有得到認可,沒有人願意大面積種植。直到1794年,英倫三島小麥歉收,麵包價格暴漲,食品短缺,引發社會動盪。於是,在英國展開了一場關於是不是可以種植土豆來補充糧食不足的大辯論。農學家阿瑟.揚研究了愛爾蘭種植土豆的經驗,提出」土豆是豐富之根」,可以使英國人免受飢餓之苦。正是在這次穀物大減產造成大饑荒,促成了土豆在英國得以大面積種植。

土豆進入美國的歷史,有多種說法。一種說法是,英國人從南美洲運土豆回國,途經弗吉利亞洲時,留給當地一部分種籽。第二種說法是,1613年由英格蘭傳入美國百慕大群島,1621年再傳入弗吉利亞種植。第三種說法廣為流傳,說土豆傳入美國,始於1845年愛爾蘭大饑荒。逃難到美國的愛爾蘭人,將土豆帶入美國。所以,至今,美國人仍把土豆叫愛爾蘭薯。

土豆在美國的普及種植歷史,有幾位總統和科學家的貢獻,是值得一提的。1767年,美國開國元首,第一任總統華盛頓,親手在自家莊園裡種植土豆。第二任總統亞當斯,在家信中多次鼓勵家人種土豆,吃土豆。第三任總統傑斐遜,自1772年開始吃土豆,並鍾愛一生。著名科學家本傑明 弗蘭克林,在擔任美國駐法國大使期間,在一次宴會上,品嘗了20多道用不同廚藝烹製出來的土豆菜餚,大加讚賞,認為土豆是最好的食品。回美國後,多次撰文宣傳土豆的好處。1802年,托馬斯 傑弗遜總統在白宮用炸薯條招待貴賓。自此,炸薯條成為美國的流行時尚, 一直影響至今。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初,隨着土豆自動削皮機的發明,麥當勞等等快餐行業的發展,美國的土豆,由小食品走向大世界.幾乎所有的西餐,均有炸薯條作配菜。當下有句調侃的話,想到美國硅谷的芯片,就會想到美國的炸薯條。

再回過頭來,看土豆在德國的種植歷史。

早在1651年,土豆就經法國進入普魯士王國。日爾曼人開始並不接受土豆,他們認為,土豆是野蠻人吃的東西,文明人是不吃土豆的。聖經中沒有提到土豆,說明上帝並沒有要求人們吃土豆。於是,日爾曼人將土豆用來作飼料餵豬。

土豆在普魯士王國得以被接受,並大面積作為糧食作物種植,始於18世紀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二世時期。當時的普魯士各王國,連年征戰。加之普魯士各王國土地十分貧瘠,乾旱少雨,氣候寒冷,無霜期短,造成糧食種植作物,長期歉收。腓特烈二世國王1740年登基之後,即着手解決王國嚴重的糧食危機。國王親自組織官員和科學家,對歐洲的土豆種植情況作了深入研究。決定用種植土豆來彌補傳統糧食作物減產的不足。鑑於當時大多數日爾曼農民對種植土豆持抵制態度,腓特烈二世國王以朝廷的名義,頒布上」日爾曼人土豆種植法」,以法律的形式,強迫日爾曼農民大面積種植土豆。對違法不種土豆的農民,則課以重罰。

腓特烈二世在推行土豆種植法的過程中,也利用皇家的影響來吸引農民種植土豆。有一個傳說,腓特烈二世國王率先在皇家花園中種植土豆,皇后和宮女們都佩飾土豆花。同時在土豆成熟的時候,白天派皇家衛隊看守,晚上撤走。一些沒有種過土豆的農民很好奇,看到國王這樣重視,覺得土豆一定是好東西,於是趁黑夜進皇家花園偷出土豆,自己種植。

正是腓特烈二世國王以法律的形式,強制德國人種植土豆,同時身體力行,自己率先種植土豆,使德國從18世紀起,土豆得以大面積推廣,成為德國的主要 糧食作物。據歐盟的統計資料,目前德國的土豆,無論是產量, 還是加工出口技術, 都在歐盟名列前茅。

歐洲土豆的另一個生產和消費大國,就是俄羅斯。我們這個年齡代的人,大概都記得偉人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的那句令人捧腹的詩句.「土豆燒熟了, 再加牛肉」.說的就是俄羅斯人只有土豆吃。

土豆傳入俄羅斯,比其它歐洲國家要晚。有一種說法,俄國的沙皇彼得大帝在19世紀初遊歷歐洲各國時,在荷蘭鹿特丹,第一次觀賞了美麗的土豆花,十分喜愛.。於是花重金購買了一袋土豆,帶回國內, 開始種植在皇宮花園裡.。土豆在那時依然是作為觀賞植物。同許多歐洲國家一樣,戰爭和自然災害摧生了土豆的大面積種植。1842年, 俄羅斯發生大饑荒,彼得大帝強令農民種植土豆充飢。甚至因此引發了農民的」土豆暴動」。

土豆在蘇聯上世紀四十年代的衛國戰爭中, 委實發揮了重大作用。在食品供應極為困難年代, 從前線作戰 的士兵,到 普通老百姓,主要依靠土豆度日。到 今天為止, 土豆依然是俄羅斯人的主糧。一日三餐. 都離不開土豆。我們也知道了,土豆燒牛肉, 成為俄羅斯的一道 名菜。

土豆到底何時傳入中國, 至今沒有讀到確切的文獻記載。見諸報端的文章,有N種說法。

一種說法是,17世紀, 一個荷蘭傳教士到中國傳教,將土豆作為見面禮送給中國皇帝。用的名字叫POTATO,中文譯音」頗推頭」。大概是這名字有些拗口, 因為是長在地下, 於是就叫」土豆」。中國皇帝命人在京津,山東,河北一帶種植。以後推廣至山西,內蒙古,陝西高寒地帶。

另一種說法,土豆是由歐洲先傳入印度和印尼,再由東南亞傳入中國。有人說,1650年, 有人在台灣見到過土豆。還有一個證據,在公元1700年,福建松谿縣縣誌上有」馬鈴薯」的記載。

也有學者認為, 土豆早在17世紀以前就傳入中國。所依的憑據, 是明朝農政學家徐光啟(1562-1633)在他撰寫的」農政全書」中,記載了土豆的名字,並對土豆作了簡要介紹。」土芋,一名土豆,一名黃獨,蔓生葉如豆,根圓如雞卵,肉白皮黃……煮食,亦可蒸食,又煮芋汁,洗膩衣,潔白如玉。」根據這一記載,可能認為土豆在1633年以前,就已傳入中國。因此,可以認為,土豆中國歷史,至少有300多年了。

土豆, 已成為世界第四大主要糧食作物, 僅次於小麥,水稻和玉米,種植幅度遍布全世界。儘管當今世界經濟日益虛擬化,但土豆這普通而又不起眼的作物,仍然是我們人類不可或缺的食物必需品。[1]

作者簡介

陳德源 ,1946年5月27日出生於宜昌縣(現夷陵區)霧渡河鎮交戰埡村考成河。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