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首夏南池獨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首夏南池獨酌》
唐代詩人白居易的詩詞

《首夏南池獨酌》唐代詩人白居易的詩詞之一。

唐宣宗有吊白居易詩:「綴玉聯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浮雲不系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愴然。」此詩可作為白居易一生的概括。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首夏南池獨酌[1]

創作年代;唐代

文學體裁;五言古詩

作者;白居易

詩詞正文

《首夏南池獨酌》

春盡雜英歇,夏初芳草深。

薰風自南至,吹我池上林。

綠苹散還合,赬鯉跳復沉。

新葉有佳色,殘鶯猶好音。

依然謝家物,池酌對風琴。

慚無康樂作,秉筆思沉吟。

境勝才思劣,詩成不稱心。

本段注釋

①雜英:各色花卉。南朝 齊 謝朓晚登三山還望京邑》詩:"喧鳥覆春洲,雜英滿芳甸。"

②歇:凋零。花、木、草枯萎。

③芳草深:指已經是暮春時節。宋 曹豳《春暮》詩:"門外無人問落花,綠陰冉冉遍天涯。"

④薰風:和暖的風。指初夏時的東南風。《呂氏春秋·有始》:"東南曰薰風。"

⑤綠苹:綠苹,水中植物,亦稱水苹,浮苹。浮在水面,葉綠色,夏天開小白花。

⑥赬鯉:赬指紅色,赬鯉指紅鯉魚。沈:同"沉"

⑦殘鶯:指晚春的黃鶯鳴聲。 唐 李頎送人尉閩中》詩:"閶門折垂柳,御苑聽殘鶯。"

⑧謝家物:參照下句"慚無康樂作",是指謝靈運的詩作。謝靈運為南北朝時期傑出的詩人,開創山水詩派。襲封為康樂公,世稱"謝康樂"。唐李白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吾人詠歌,獨慚康樂。"

⑨秉:拿着;握着。沈吟:沉吟。

⑩境勝:景色優美。

白話譯文

暮春時分,奼紫嫣紅的花兒都已經凋零了,但是芳草鮮美,十分茂盛。

和暖的風從南方吹來,吹到我家南邊池塘的樹林中。

風來時把池塘里的浮萍吹散,風停時浮萍又聚集在了一起。池塘里紅鯉魚仿佛也感受到了暖風的召喚,不時跳出水面又沉回池底。

池塘邊樹木新長出的葉子青翠欲滴,散發出美麗的光彩。林中黃鶯鳴叫,晚春時節的黃鶯鳴聲依然婉轉動聽。

我在池邊喝酒,迎風彈琴,心中喜愛的依然是謝靈運的詩作。

我握着筆沉吟苦思,想寫出好的詩作,但是我做不出謝靈運那樣好的詩,感到很慚愧。

周圍的景物多麼優美,可是我卻文思枯竭,勉強做成了一首詩,看來看去卻感到不滿意。

古詩文鑑賞

白居易簡介

白居易(772--846),漢族,字樂天,號香山居士,河南新鄭(今鄭州新鄭)人,和元稹並稱「元白」,和劉禹錫並稱「劉白」,是中國文學史上負有盛名且影響深遠的著名唐代大詩人和文學家,與李白杜甫齊名,有「詩魔」和「詩王」之稱.[2]

他的詩在中國、日本和朝鮮等國有廣泛影響。白居易祖籍山西太原,其曾祖父遷居下邽(音guī)(今陝西渭南北),其祖父白湟又遷居河南新鄭。唐代宗大曆七年正月二十(公元772年2月28日),白居易在新鄭城西的東郭宅村(今東郭寺)降生了。白居易晚年長期居住在洛陽 縮略圖 ,號稱「香山居士」。武宗會昌六年(846年)八月,白居易死於洛陽,葬於洛陽香山,享年75歲。他去世後,唐宣宗寫詩悼念他說:「綴玉連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浮雲不系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愴然。」著有《白氏長慶集》七十一卷。[3]

閒適詩和諷喻詩是白居易特別看重的兩類詩作,二者都具有尚實、尚俗、務盡的特點,但在內容和情調上卻很不相同。諷喻詩志在「兼濟」,與社會政治緊相關聯,多寫得意激氣烈;閒適詩則意在「獨善」,「知足保和,吟玩性情」 (《與元九書》),從而表現出淡泊平和、閒逸悠然的情調。[4]

視頻

中國詩詞大會康震:這首詩見證白居易才華堪比李白

現實主義詩人白居易(下)

參考資料

  1. 《首夏南池獨酌》 詩詞文句網
  2. 詩人白居易的主要成就 瑞文網,發布時間;2018-01-17
  3. 白居易簡介 古詩文網
  4. 白居易簡介 詩詞名句網